江西定南:一堂课,暖了童心,安了“新”心

“爸爸,我今天在足球课上学会了带球绕杆,老师还夸我动作标准呢!”7月21日傍晚,刚送完最后一单外卖的王师傅点开微信语音,儿子雀跃的声音里满是骄傲。手机屏幕上,孩子穿着球衣举着足球的照片格外亮眼,背景正是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第一小学的足球场——当天“童心向党,筑梦成长”暑假公益课的现场。
这堂由定南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多部门主办、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公益课,首日便迎来200余名孩子,其中105名是外卖配送员、社区网格员等新就业群体和社区工作者的子女。
这份暖意,源于对群众急难愁盼的精准回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西赣州定南县委社会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在“如我+”行动走访时,常听到这样的心声:“每天跑单12小时,最怕孩子在家没人管”“加班到深夜,手机里全是孩子问‘妈妈何时回’的消息”……这些带着生活重量的话语,让“关爱劳动者,就得先解决他们的牵挂”成了共识。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摆渡人”,社区工作者是基层“主力军”,他们的牵挂,就是工作的起点。为此,工作人员仅用了6天,就完成课程设计、场地协调等筹备工作,把理解与尊重藏进每处细节。
为让课程真正“对味”,工作组用3天时间,通过社区网格摸查、快递站点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与27户家庭深度沟通。外卖配送员家长说“午间是配送高峰,希望课程能覆盖这段时间”,社区工作者盼着“让孩子多接触红色教育”,孩子们则期待着“在户外踢足球”。这些带着职业印记的诉求,一一化作了具体安排:足球课安排在孩子精力最旺盛的下午,书法课融入红色诗词临摹,课程从上午9点延续到下午5点半,完美衔接家长的工作时段。
“接下来,我们将每天收集家长反馈,根据外卖配送员家长的下班时间微调足球课结课点,按社区工作者需求增加作业辅导环节,用动态优化的服务让关爱更贴心。”定南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叶鹏英、郭水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