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清单为基层卸下包袱
——萍乡探索“准入+清单”机制助力基层干部工作“归位”

“以前手机响个不停,现在终于能坐下来跟村民谈谈心了!”
“以前台账堆成山、各种排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能多往田间地头跑了!”
“以前社会事务繁杂,现在终于能专心琢磨教学了!”
…………
近日,记者走进萍乡市各乡镇、学校,听到最多的便是基层干部、教师这样发自内心的感慨。萍乡市精准聚焦“网络工作群多、台账多、排名通报多、社会事务多”四大基层痛点,创新构建“准入+清单”机制,以四张清单为基层卸下沉重包袱,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排除“指尖干扰”,让干部沉心走基层
“你看,以前的未读消息根本看不过来!”在湘东区麻山镇横岗村,村党总支书记文敏掏出手机,语气中满是无奈。“农业群、应急群、综治群……每条工作线都有专属群,一天要在十几个群里‘爬楼’看通知、报材料。”文敏坦言,那时他每天单是梳理网络工作群消息,就要耗费大量时间。
萍乡市网信办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去年,他们在调研中发现,除了乡镇对口业务线建立的工作群、临时性工作组建后未解散的僵尸群,还有县直部门甚至市直部门直接向村(社区)延伸的工作群,不少基层干部手机里有好几十个群。
为规范网络工作群建设使用,减轻基层干部“指尖负担”,萍乡市委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市网信部门在“清库存、控增量”的基础上,采取区分内部建群、对下建群、特定对象建群的“三个区分”方式,遵循“临时性工作群在任务完成后应退尽退,业务性工作群能并则并、能减则减”的原则,制定了市对县区、县区对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对村(社区)建立网络工作群三张清单,原则上不跨层级建立工作群。仅去年一年,萍乡市就清退市级层面无效群、僵尸群1300余个。
“现在只有几个工作大群,我们有更多时间为老百姓办实事了!”文敏笑着说,“这周我们正计划帮村民直播卖鱼、办助农音乐会呢!”
卸下台账、排名包袱,让实干蔚然成风
“以前办公桌上堆满了台账。”采访中,莲花县路口镇副镇长李跃国翻出曾经的工作记录说,“民政的、综治的……单是信息表就有五六种,白天趴在桌上填报表,晚上对着电脑核数据。”
为帮助基层干部走出“台账堆”,萍乡市高度重视,由市委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牵头,对基层需建立的台账开展清理,台账数量由原来的69项缩减至34项,其中涉及村(社区)17项、学校5项。2024年10月,萍乡市印发《基层需建立的工作台账准入清单》,形成明确规定。
“不仅台账少了,还搭建了‘一表同享’平台,以前要分头报给不同部门的信息,现在从平台直接导出就能用,不用再反复折腾!”李跃国直言,如今每周能多腾出1至2天时间往村里跑,有了更多时间为民办实事。
同样因基层减负政策松了口气的,还有莲花县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杨海。“以前上级部门习惯用排名通报推动工作,最频繁的时候一周一通报,导致我们每天盯着排名看,哪还有心思深入基层?”杨海表示,这种状况自今年1月开始有了改变。
今年1月起,萍乡市大力推进市级层面排名通报事项清理工作,对中央、省级层面明确要求定期通报的工作,以及短期内急需完成的攻坚性任务予以保留;对长周期、常态化的工作通报进行清理,并印发执行《市级层面排名通报事项准入清单》。如今,该市排名通报事项由原来的43项缩减至23项,其中市本级仅有5项,年、半年通报共20项,季度、月通报仅3项,大幅减轻了基层干部的压力和负担。
“现在上级部门不再对各项工作进行排名通报,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了解并解决群众就医需求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杨海笑道。
筑牢社会事务进校园防线,让教师回归主业
“以前,学校里‘很热闹’,总有很多和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想进校园,让学校和老师疲于应对。”在萍乡市教育局,该局师资科科长何曼莉道出了以前基层教师的无奈。
为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近年来,萍乡市对社会事务进校园严格实行审批报备制度。今年,该市教育部门对全市各单位申报的拟进校园社会事务进行初审,确定拟列入市级层面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并以市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名义发文公布5项准入校园社会事务,白名单之外的社会事务一律不准进入校园,白名单内同一单位同一内容一年最多进入同一所学校一次。“白名单准入制度的建立,给了学校和老师们拒绝的底气!”何曼莉笑着说。
白名单外的社会事务一律不准进校园,白名单内的也尽量简化流程,不给基层教师增添负担。在萍乡市安源区燎原学校,这样的变化清晰可见。“以前防溺水宣传要单独搞活动,又要抽时间开展其他活动,老师累,学生也没兴趣。”该校校长曾庆虎领着记者走进教室,墙上贴着每周主题班会安排,“现在我们把这些内容融入班会——上周五的‘安全伴我行’主题课,交警叔叔来讲交通安全,老师再补充防溺水知识,一节课解决两个问题,学生听得认真,老师也不用额外加班。”
从“指尖上的负担”到“脚下的民情”,从“纸堆里的忙碌”到“实干中的温暖”,从“课堂外的杂事”到“讲台上的专注”,萍乡市“准入+清单”机制,并非简单的“做减法”,而是为基层工作“归位”。当干部能沉心服务民生,当教师能专心教书育人,当基层得以“轻装上阵”,处处便焕发出蓬勃气象。(记者 邱 玥 陈记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