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构建“四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7年成立以来,通过构建“大师资、大课堂、大场馆、大平台”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扎实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建强师资队伍 夯实育人基础
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常态化集体备课、定期科研交流、实践研修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同时选聘“全国新时代青年先锋”毛浩夫、党的二十大代表石玉莲等先进典型担任兼职教师,开展情景式红色金融思政课、“双师同堂”示范课等特色教学活动10余次。
近年来,学院教师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30余项。
整合地方资源 创新教学载体
学院充分挖掘吉安丰富的红色文化、庐陵文化和生态资源,构建“红古绿”多彩思政课堂。将“十送红军”“三湾改编”等革命史实融入沉浸式教学,开发《井冈山红色文化》等校本课程。同时将欧阳修、文天祥等历史名人事迹,以及吉州窑陶瓷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实践。
拓展实践空间 深化育人实效
学院盘活校内校史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场馆资源,开展红色诗歌诵读、歌曲演唱等实践活动。校外与井冈山烈士陵园、文天祥纪念馆等共建8个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等红色研学活动。打造“映山红宣讲团”特色品牌,推动思政教育从校园向社会延伸。
搭建共享平台 促进协同发展
学院牵头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等平台,承办两届全国职业学校“文化育人”论坛等重要活动。作为全国高校“数字马院”首批联盟理事单位,建成“红色文化网络资源库”“数字红色资源库”,将VR等数字技术融入日常教学,在江西省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未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切实增强思政育人实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