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人民日報看江西

2021年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培訓班交流發言材料摘編(三)(建設更高水平文明城市)

2021年10月29日08: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日前,2021年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培訓班舉辦。為充分發揮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典型的示范表率作用,引領帶動各地推進文明城市創建高質量發展,特摘編吉林省吉林市、浙江省台州市、江西省萍鄉市、陝西省延安市在培訓班上的交流發言材料。

  ——編 者

  吉林省吉林市

  持續推進文明幸福江城建設

  吉林市於2020年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堅持機制不變、標准不降、力度不減,吉林市扎實推進常態長效建設,努力打造群眾更有滿意度、更具幸福感的文明城市。

  一、堅持以創城引領民生工作,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一是旗幟鮮明樹導向。將創城工作作為市委全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納入全市績效考核、意識形態責任制、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體系,在全市樹立起“抓好創城就是擔當,抓不好創城就是失職”的鮮明導向。二是鍥而不舍惠民生。對標測評體系,確定實施九大工程、九大行動。每年將新增財力的80%用於保障改善民生,2018年以來,累計完成民生實事117項,新增城鎮就業24萬人,老舊小區改造惠及群眾10萬余戶,“大學區”管理實現全覆蓋。三是一盯到底解民憂。著力解決群眾的身邊事、煩心事。2018年以來,拆除違法建筑6600余處﹔新施劃公共停車泊位近5萬個。特別是採取史上最嚴的“四個一律”措施,清理“野廣告”160余萬處,封停違法聯系電話2434部,讓市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創城帶來的新變化。

  二、堅持以創城踐行初心使命,提升黨員干部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

  一是常態化推動黨員干部下沉服務。持續開展市領導包街道、市區兩級部門包社區的雙包聯活動,全市32名市級領導、179名縣級領導、1.5萬余名市區兩級部門黨員干部,下沉街道社區開展義務勞動、解決實際問題,粉刷樓棟單元3200余個,安裝樓宇門2000余個,累計投入資金4300余萬元。二是在創城中優化基層治理。抽調近50名副縣級領導干部和近500名市直執法部門人員,常態化下沉街道開展綜合執法。三是在創城中鍛煉和培養干部。2018年以來,市區兩級抽調83名優秀年輕干部到創城辦工作,並提拔使用了一批在創城一線表現突出的優秀干部,黨員干部在創城實踐中得到了磨礪,成為推動事業發展的堅實保障。

  三、堅持以創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和精神氣質

  一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深化創城。開展“愛家愛城·共筑文明”系列活動,培樹各級道德模范、身邊好人403人,其中4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圍繞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專題,設計開展了禮讓斑馬線、文明窗口服務競賽等18項系列活動,推動市民文明素質全面提升。二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創城。深化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創建成果,精心打造大型民族舞劇《紅旗》、吉劇《魂系長白》等文藝精品。三是以新聞輿論推動創城。整合各類宣傳資源,形成全媒體、全方位、全覆蓋的創城宣傳矩陣。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開設專題專欄。開通“創城熱線”,建立“意見聽取—處理反饋—問題解決”良性機制,共接收各類群眾訴求2000余件,開展媒體追蹤報道200余篇,三方通話600余次,讓創建過程切實成為體現民情民意、響應民生關切的過程。

  四、堅持以城鄉“七邊”環境治理深化文明城市常態化建設,提升城鄉治理能力和品位形象

  一是鞏固拓展創城成果。今年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城鄉“七邊”環境衛生專項治理行動,排查“七邊”臟亂差問題179萬處,整治率達到98%,打造精品路段815公裡、示范村屯59個。排查整治高鐵沿線問題1300余處,全面提升了“城市窗口”形象。投入資金6億元,建設街角公園、口袋公園、村屯小樹林1436個、39.3萬平方米。二是完善創建機制。市區兩級創城辦機構不撤,加強人員和經費保障。建立督導檢查機制,市創城辦每兩個月開展一次全市范圍的實地測評,每半年開展一次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打分排名、媒體公示,持續補齊創建短板。構建黨建引領“四張網融合”“五支隊伍聯動”“六步接辦”工作體系,建立黨員干部常態化下沉社區、長效聯系服務群眾機制,組織機關干部到居住地社區報到,為群眾辦實事5.2萬余件。三是夯實“我為群眾辦實事”載體效應。開展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專項行動,實施環境衛生整治、基礎設施維護、交通秩序整治和不文明行為整治,以創建成效取信於民。啟用新市民服務中心,實現40家單位入駐集成辦公,實現“一網、一門、一次”,滿足市民“隻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的需求。完善12345便民服務熱線,累計受理民生訴求8萬余件,辦結率達到93%。

  浙江省台州市

  讓城市文明繪就幸福台州的最美底色

  台州堅持從地方人文稟賦出發,拿出“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以墾荒精神點亮城市文明,以幸福之城標注城市文明,以文化底蘊潤澤城市文明,以美麗台州扮美城市文明,讓文明新風持續在百姓心底拂潤、在城市處處傳遞,不斷奏響台州特色的新時代“文明樂章”。

  一、堅持以紅色根脈照亮文明之光

  65年前,467名青年志願者響應中央號召登上大陳島墾荒,鑄就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曾一次登島、兩次回信,強調要繼承和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台州牢記囑托、矢志不忘,站在守好“紅色根脈”的政治高度,把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與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結合起來,將大陳島墾荒精神上升為台州城市精神,為文明城市創建構筑起精神內核。

  二、堅持以人民至上構筑文明之基

  台州堅持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貫穿文明創建始終,努力“從幸福出發、讓文明落腳”,推動物質和精神“齊富”,全力打造幸福之城。目前,台州已經5次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台州注重發揮民營經濟的造富優勢,鼓勵全民創業創新,著力打造名副其實的“富民經濟”“幸福經濟”。活躍的民營經濟帶動了老百姓的增收致富,也讓台州的基尼系數、城鄉極差、區域極差等核心指標的均衡水平保持了全國領先。當前,中央賦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歷史任務,台州堅決扛起共同富裕先行的使命,系統布局推動民營經濟創富、做強現代產業造富、暢通內外循環聚富、協調收入分配增富、優化公平服務享富、促進城鄉統籌奔富、構建文化高地潤富、打造美麗台州育富、完善市域治理助富等“九富”特色路徑,奮力爭創共同富裕先行市,不斷擦亮幸福之城的金字招牌,努力讓生活在台州的所有人實現“共富早一程、幸福多一點、文明進一步”。

  三、堅持以文化浸潤涵養文明之風

  台州的和合文化千年傳承。在文明城市建設中,台州堅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做深做實和合文化“物化活化升華”的文章,把弘揚和合文化融入文明實踐,推動全民文明習慣養成。近年來,全域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一體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管用育”。持續深化“做文明有禮的台州人”主題實踐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全市490萬18周歲以上自然人建立個人信用“和合分”,運用“和合碼”等數字化改革應用場景,激活台州人血脈中向善向上向美的因子。現在的台州,“禮讓斑馬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垃圾要分類”等文明習慣已成風化俗﹔助人為樂的“紅馬甲”活躍在街頭巷尾﹔“最美”現象在城鄉大地綻放,入選“中國好人榜”“浙江好人榜”人數居浙江前列。台州堅持同步建設城市文明和網絡文明,讓文明理念傳遞到互聯網的各個角落。台州全力構建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品牌實體書店矩陣”,對標國內一流建設台州大劇院、音樂廳等文化新地標,讓書香彌漫全城,讓文化浸潤台州。

  四、堅持以城市善治彰顯文明之美

  台州以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堅持群眾智慧和人工智能“兩智融合”“整體智治”,做到治理效能和文明水平同步提升,努力彰顯城市的形象之美、治理之美、秩序之美。台州以“城市大腦”建設為引領,把城市治理的智慧“因子”融入文明創建之中,積極構建“全天候”“全覆蓋”“立體化”的“數字治城”機制,加快“未來社區”等城市基礎單元建設,讓城市管理更加智慧、精細、高效。台州堅持以“繡花功夫”扮美城市、經營城市,運用好台州坐山又望水的自然稟賦,統籌推進美麗城鎮、美麗村庄、美麗公路、美麗河湖、美麗田園建設。切實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深入開展環境衛生提標、市容市貌提靚、交通秩序提優等“八大提升行動”,已投資5.77億元對全市35條背街小巷、74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並實現污水納管、垃圾分類全覆蓋,持續推進城市的潔化序化亮化美化,不斷扮靚“面子”、做實“裡子”。美麗宜居已成為台州的鮮明符號,“山青、水秀、岸綠、路淨、景美”的山海水城“大花園”魅力得到進一步彰顯。

  江西省萍鄉市

  鑄造人民幸福城

  近年來,萍鄉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作為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工程”,作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工程”,作為營造最優營商環境和最美城市形象的“品牌工程”,著力優化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提高市民素質,百年煤城從“面子”到“裡子”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鑄就了一座“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幸福城。

  一、堅持人民至上,實現城市功能品質升級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萍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城理念,聚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統籌推進城市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以全國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為龍頭,推動城市建設理念變革,建成了萍水湖、南正街等500多個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基礎設施項目,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24個,完成海綿城市建設項目159個,海綿體覆蓋面積達44.99平方公裡,海綿城市從全國試點走向全國示范。成功創建了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建成了市圖書館、市紅領巾紀念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14個“24小時智慧書屋”,完成55個鄉(鎮、街)綜合文化站和777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15分鐘城市文化生活圈”基本形成,為市民構筑起新的精神高地。持續辦好八個全覆蓋、八個聚焦等80多項系列重點民生實事,實現443條背街小巷“白改黑”全覆蓋,完成農貿市場標准化建設改造22個,改造提升和新建城市道路93條,新增停車位2.8萬余個,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更加完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二、堅持以德潤城,實現市民文明知行統一

  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通過創新“理論+文藝+互聯網+服務”和“屋場貼心會”等方式,將宣講闡釋始終貫穿於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成功舉辦了全國性“安源精神”學術研討會,隆重舉行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永遠跟黨走”“紅色家書”暨“國學經典”誦讀等群眾性主題活動。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系統推進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深入推進市民文明行為提升行動,持續開展道德模范和10類“最美”人物選樹活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持續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不斷引導人們爭做文明風尚的培育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全市涌現了全國道德模范2名、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5名、“中國好人”88人。目前全市成立志願服務組織43個,志願服務隊伍900余支,常態實施志願服務活動項目6000余個,鑄就了“工運搖籃、小城大愛”的城市品牌。

  三、堅持精准精致,實現文明成果共建共享

  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為標准,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做到精准創建、精致創建、精細創建,持續開展60多項專項整治行動,切實解決城市管理難點和痛點。在市容市貌上,重點圍繞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及周邊,深入整治亂丟亂扔、亂停亂放、亂搭亂建等突出問題,城區環境、市容市貌大為改善。在文明交通上,出台《萍鄉市電動車管理辦法(試行)》,通過推進智能交通建設、優化交通組織方式等措施,城市交通秩序明顯改觀,“禮讓斑馬線、我為您點贊”成為城市亮麗的風景線。在城鄉環境上,統籌推進城市“攻難點”、鄉鎮“補短板”、城鄉“回頭看”三大整治行動,新增雨污分流管道71.09公裡、廣場公園47個,城鄉環境更加宜居美麗。

  四、堅持常態長效,實現創建工作取信於民

  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將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列入新一屆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黨代會工作報告和市政府工作報告,制定《創建責任單位任務分解表》《市級領導責任清單》和《創建工作問責辦法》,健全完善組織領導、定期調度、投入保障、督導通報、約談問責等常態長效機制。深入實施《萍鄉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萍鄉市養犬管理條例》等法規,推行線片聯創網格化管理、文明單位動態管理等長效機制,市級領導班子成員靠前指揮、督導調度,各單位各部門主動擔當、聯動配合,充分激發了全市干部群眾創建美好幸福家園的內在動能,把始終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貫穿於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

  陝西省延安市

  努力讓老區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老區人民的共同期盼,經過15年矢志不渝的接續奮斗,延安於2020年獲評全國文明城市,探索走出了一條革命老區和干旱半干旱地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成功路徑,現在的延安正在向更高標准、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邁進。

  一、突出政治建設,精准定位、全域推進,引領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延安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創建工作的根本遵循,以堅定的信仰和文明創建實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戶全國文明家庭、236名省級及以上道德模范、769名延安模范以及21.56萬名志願者榜樣引領,崇德向善蔚然成風。積極開展全國“城市雙修”試點,統籌推進新區開發、山體居民搬遷、老舊小區改造,堅持不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森林覆蓋率53.07%,植被覆蓋度81.3%,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39天,城市環境和諧宜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受到國務院表彰,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節水型城市。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每年堅持辦好“民生十件實事”,與77所國內知名學校、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解決了一批出行難、停車難、如廁難、上學難、看病難等群眾急難愁盼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榮獲首批“全國守信激勵創新獎”和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榮譽“長安杯”,全市干部群眾精神面貌和文明素養煥然一新,城市的美譽度和知名度顯著提升。

  二、注重常態長效,創新機制、補短強弱,持續鞏固拓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

  文明城市創建是沒有終點的幸福接力,是永無止境的自我提升。隻有建立常態長效機制,才能適應新發展階段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延安陸續出台深化文明城市建設督查考核、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及文明校園創建管理等辦法,制定文明城市建設任務分工和工作指南,地方立法頒布實施城市市容市貌管理條例、退耕還林成果保護條例、陝西省延安革命舊址保護條例,將保護文明創建成果上升到立法高度,推動文明城市建設常態化、規范化、法治化。把文明城市創建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建立日常督查、季度巡查、半年測評、年終考核機制。將創建工作與區域治理、行業治理、基層治理貫通起來、系統推進,深入開展各類文明創建活動,每年命名表彰一批先進集體,建成市級以上先進集體1460個。對照差距不足和群眾期盼,聚焦背街小巷、城鄉接合部、村組社區、公園廣場、農貿市場、學校醫院等重點區域,扭住群眾關注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集中開展專項整治,依法糾治不文明行為,補齊工作短板弱項,力求把“軟要求”變成“硬約束”,著力培養文明意識、形成文明習慣、提高文明素質,不斷匯聚全社會向上向善、干事創業的正能量。

  三、嚴格對標對表,高點起步、示范帶動,努力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延安深刻把握創建目標任務和內涵要求,緊盯測評指標體系,細化分解任務,統籌謀劃推進,促進創建工作有序開展。堅持把創建工作與經濟發展、生態保護、民生改善有機融合、一體化推進。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精准推出文明實踐服務項目,推廣“文明大篷車”“紅色夜評會”品牌,促進陣地資源整合到位、體制機制健全到位、服務群眾精准到位,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持續擴大志願者隊伍,打響叫亮“張思德便民服務隊”“山丹丹”等青年志願服務品牌。充分發揮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先進典型引領示范作用,建成30個核心價值觀大型景觀小品,累計培養“小小講解員”4.7萬名,加快打造具有延安特色的未成年人工作品牌。制定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修訂村規民約,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持續評選“好婆婆、好媳婦”“十星級文明戶”,充分展示革命聖地群眾良好精神風貌,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加強創建組織領導,強化正面宣傳引導,嚴格督查考核,以崇尚文明、學習文明、爭做文明的濃厚氛圍,推動文明建設向更高層次邁進。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