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江西要聞

滿懷豪情再出發 擔當實干勇爭先

宜春新征程上奮力建設江西綜合實力強市

2021年11月29日07:0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初冬的宜春,暖陽高照,激情奔涌,活力與創新,突破與創造在贛西這片大地上孕育萬千氣象。

  在發展的賽道上,宜春堅持以主攻求主動、以優勢創勝勢、以清廉樹清風,全力以赴促改革、擴開放,攻產業、抓項目,推動新能源(鋰電)產業迎來“井噴”之勢,今年以來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挺進全省前列,宜春人民正意氣風發、一往無前,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昂首闊步。

  望遠方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借助江西進位趕超日益強勁的發展態勢,新一屆宜春市委將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的目標定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力推動宜春高質量發展邁進全省第一方陣。

  今后5年,宜春將緊緊圍繞建設江西綜合實力強市的奮斗目標,加快“中心城區強起來、縣市區跑起來、大宜春立起來”步伐,為打造開放創新強市、先進制造業強市、現代農業強市、綠色生態強市、文化旅游強市、社會治理強市等“六個強市”而砥礪奮進!

  海納百川 創新引領

  ——打造開放創新強市

  目標:開放建設加快推進,現代化交通體系更加完善,鏈接國內外能力持續提高,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水平全面提升,外貿進出口、實際利用外資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創新引領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實現翻番,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000家,打造全省營商環境一等市、政務服務滿意度一等市,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

  建設江西綜合實力強市,開放是關鍵。宜春將主動融入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全面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發揮特色優勢,搶抓時代機遇,掃除制約改革發展的一切障礙,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推進深層次改革攻堅。宜春將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釋放內需潛力﹔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健全完善服務市場主體的政策措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開展重點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讓誠實守信蔚然成風。

  構建高水平開放格局。宜春將堅定不移實施開放升級戰略,搶抓機遇,主動承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等系列“溢出效應”,深化與中西部交流合作,實施宜商回歸工程和宜春人才“反哺工程”,打造產業轉移、項目落戶、人才流入的“優選地”﹔大力實施強鏈延鏈補鏈行動,圍繞新能源(鋰電)、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增強產業鏈集聚效應。統籌推進水陸空鐵全方位發展,著力構建現代集疏運體系,建成贛西國際貨物集散中心,打造千億級交通裝備及貨運交通產業,構建“宜春123出行交通圈”,融入“全球123快貨物流圈”,推動宜春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前沿。

  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宜春將持續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加快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金融支持”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大力實施創新平台倍增行動,爭創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爭創一批創新創業孵化平台和雙創示范基地﹔優化“1233”人才平台體系,讓各類人才在宜春創業有機遇、發展有平台、事業有成就、生活有保障﹔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實施“揭榜挂帥”“科技創新券”等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和成果轉化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崇尚創新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

  打造高效率營商環境。宜春將加快建設全省營商環境一等市、全省政務服務滿意度一等市,牢牢把握區域競爭發展主動權。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推廣“有求必應”服務專區,常態化落實領導干部挂點聯企、政企圓桌會議、駐企特派員等制度,探索建立政策服務“中央廚房”,變政府部門“端菜”為企業“點菜”﹔全力打破“數據煙囪”“信息孤島”,加快數字賦能,提升“一網通辦”能力,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完善集群 爭創示范

  ——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

  目標:“4+3+N”現代化制造業體系基本建成,縣縣實現本土上市企業零突破,全市制造業增長速度、質量和效益更加協調,爭創國家級新能源(鋰電)產業集群,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建材家具制造與貿易中心,培育形成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工業高質量發展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宜春將大力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邁進。實施新興產業倍增發展計劃,舉全市之力推進新能源(鋰電)首位產業發展,加快壯大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等特色優勢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搶抓新能源(鋰電)產業歷史性發展機遇,全力推進寧德時代宜春新型鋰電池生產制造基地、國軒高科宜春鋰電新能源項目、合眾汽車、創諾藥業等已落地頭部企業項目建設,扶優扶強紫宸科技、通瑞新能源、贛鋒鋰業、明冠新材料、清陶能源等一批細分領域領軍企業,積極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關聯項目,爭創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江西新能源產業發展應用先行示范區。

  實施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工程。推進建材家具、健康食品、紡織鞋服等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改造,加快“機器換人”“生產換線”,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的活力。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進一步建設產業鏈、融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大力培育和引進一批“鏈主”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持續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放手放權支持園區發展,強化“畝產論英雄”導向,推動園區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產業興農 品牌強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目標:糧食主產區地位進一步鞏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糧食產能穩定在75億斤以上,脫貧攻堅成果全面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成效明顯,村庄整治建設覆蓋率達90%以上,農村公共服務效率大幅提升,在全省率先全域建成富硒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市。

  大力推動現代農業向品牌化躍升。宜春將深入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堅決守住耕地紅線,打好種業翻身仗,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深入實施“產業興農、品牌強農”戰略,堅持把富硒產業作為農業首位產業來抓,積極構建以富硒產業為引領,大米、油茶、中藥材產業為支撐,多種經營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1+3+N”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深入實施鑄鏈強鏈引鏈補鏈工程,引進一批重特大項目,創建一批標准化集成示范基地,發展一批富硒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建設一批冷鏈物流集散中心,組建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宜春將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文化體驗、現代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做好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扎實開展村庄整治建設、庭院整治、美麗宜居示范縣創建、村庄環境長效管護、美麗活力鄉村+民宿等五大專項行動,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協調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公共服務提升,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深入推進移風易俗,不斷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扎實推進鄉村有效治理,鼓勵鄉賢回歸,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全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現象。

  文化繁榮 文旅融合

  ——打造文化旅游強市

  目標: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本土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公共文化產品服務供給持續增強,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達5%以上,旅游產業提檔升級,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數、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年均增長11%和13%左右,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文旅消費業態不斷豐富,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創建取得明顯成效。

  建設新時代精神家園。宜春將加強傳統文化傳承創新,規劃建設吳城遺址,做好袁州古城牆遺址、筑衛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傳承發揚高安採茶戲、萬載儺舞、樟樹藥俗、袁州版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秋收起義和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納入全國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建成主城區和中心鎮15分鐘、一般村鎮20分鐘的“公共文化服務圈”。

  推動文旅產業向融合化拓展。宜春將加快華強方特、雲水自然界國際旅游度假區、水墨鏡山文旅特色小鎮等優質文旅項目建設和運營,大力培育和引進一批具有輻射力帶動力的文旅龍頭企業,推進國家級及省級旅游度假區、高A級旅游景區、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加快文旅消費升級,大力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建設高品質商圈、高顏值街區、高標准設施,打造一批網紅景點、文藝場所、文體中心,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依托本土優秀傳統文化文物資源培育旅游產品、設計旅游路線、提升旅游品位。

  環境優良 綠色低碳

  ——打造綠色生態強市

  目標: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全國一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成效明顯,生態城市、美麗城市、宜居城市建設取得新成效,生產生活方式更加綠色低碳,資源節約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兩山”轉化通道進一步拓寬,綠色發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打造綠色低碳發展先行示范區。

  建設江西綜合實力強市,綠色是優勢。宜春像珍視眼睛一樣珍視良好的生態環境,持續提升綠動力、加快綠變金,在綠色低碳發展上作示范、勇爭先。

  以“雙碳”引領綠色發展。宜春將科學制定實施碳達峰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統籌全市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推進奉新抽水蓄能電站、靖安洪屏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二期等項目建設,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落實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嚴控“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空間格局﹔實施重點行業減污降碳行動,推進工業領域綠色制造,提升建筑領域節能標准,推行交通領域綠色低碳運輸方式。

  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宜春將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加快重點行業廢氣污染治理,確保全市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准﹔深入實施贛江、袁河、錦江、肖江等重點流域“一河一策”精准治理,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提升地表水環境質量﹔堅持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深化綠色礦山建設,特別是做好含鋰瓷土礦綠色開採工作,實現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讓宜春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宜春樹牢系統思維、堅持依法治理,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全面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深化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改革,實施排污許可管理制度,落實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管理辦法,推行環境醫院、環保管家和環境顧問服務,暢通生態環境信訪投訴舉報渠道,主動回應社會關切。

  深入拓展“兩山”轉化通道。宜春將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試點,推動自然資源實現可核算、可交易、可增值。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探索“兩山貸”等綠色金融產品,引導綠色金融活水澆灌生態文明之花。建立健全生態資產與生態產品市場交易體制機制,推動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等交易,探索建立生態產品交易中心。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逐步完善政府有力主導、社會有序參與、市場有效調節的生態保護補償體制機制。

  依法治市 民生改善

  ——打造社會治理強市

  目標:依法治市深入推進,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創建扎實推進。

  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宜春統籌發展與安全,扎實做好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社會等領域風險防范,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宜春和平安宜春。該市夯實平安建設基礎,加強“雪亮工程”和綜治中心實體化建設,推動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與綜治中心一體化運行﹔抓牢信訪穩定工作,推進矛盾糾紛調處“一站式”平台建設,健全完善調解、仲裁、訴訟等有機銜接的多元解紛機制﹔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公共安全感﹔加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壯大群防群治隊伍,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扎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宜春將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動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優質特色、職業教育優質融合、高等教育優質內涵發展。著力破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進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全力消除中小學校大班額、大校額,扎實推進“雙減”工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該市將健全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提升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新業態,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加快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宜春還將全力推進就業創業工作,進一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抓好重點群體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讓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購並舉,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讓居者有其屋、“優其屋”。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宜春將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著力增強城鎮人口承載力、內需拉動力、發展競爭力,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讓更多群眾共享高品質生活。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善城市功能、補齊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位,推進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改造升級,合理布局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滿足社區居民購物、就醫、娛樂、家政等日常需求的“15分鐘便民服務圈”,建設宜居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

(責編:羅娜、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