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而立之年”的江西希望工程

2021年12月10日07:40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7.5億元、20余萬名學生、1420所學校,這是截至2021年10月,江西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款、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及援建希望小學的數據。

這些,只是江西希望工程實施以來取得的諸多成果的一部分。實施30年來,江西希望工程主要特點有哪些?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進入新時代,如何把這項事業辦得越來越好?12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團省委聯合召開發布會,就相關問題作出回答。

關鍵詞:江西特色

30年來,江西希望工程始終踐行“堅持黨的領導,關注社會需求,符合江西省情,發揮團組織優勢,動員青年積極參與,集中力量辦大事”公益模式,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江西省情和青少年特點的希望之路。

30年來,江西希望工程實施了一大批富有時代特點的公益項目,比如上世紀90年代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工會會員向希望工程捐款”活動,進入新世紀后的“愛心入戶 寶貝出村”“1%工程”音體美支教等公益活動,進入新時代后的“希望工程·壹元捐”“希望工程·紅色小書包”等項目。在民生領域持續發力,比如希望工程助力脫貧攻堅“助學10萬+”行動、結對資助鄱陽湖禁捕退捕沿湖貧困家庭青少年等。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1998年抗洪、2002年非典、2008年南方雪災和汶川大地震,還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鄱陽湖流域超歷史大洪水,江西希望工程積極參與物資籌集、群眾安置、災后重建等工作,僅去年疫情和洪災期間就募集款物4400余萬元,為抗疫防汛提供了實打實的助力。

關鍵詞:轉型升級

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對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極大改變了公益生態。為順應這一深刻變革,江西希望工程著力打造“智慧希望工程”。

在網上建設了具有共青團特色,社會公眾便於參與的公益平台。今年江西希望工程在平台上推出了“希望工程·壹元捐”活動,動員公眾通過平台每月捐1元錢參與希望工程,活動反響很好,到目前已有100萬人次參與。

與各大互聯網公益平台合作,構建江西希望工程互聯網公益生態圈。與騰訊公益、支付寶公益等互聯網公益平台緊密合作。在今年7月中旬開展的“河南洪災,江西希望工程在行動”互聯網公益籌款活動中,依托騰訊公益、支付寶公益平台,在項目上線后的短短12個小時內,就為河南水災地區的青少年募集善款430余萬元。在支付寶公益平台上開通了全國首個公益小程序,在“雲閃付”“贛服通”等平台上設立了“江西希望工程專區”,發布籌款項目,宣傳江西希望工程。

此外,還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對江西希望工程全業務、全流程、全系統的管理,建立更加透明、可信、高效的管理體系,打造江西希望工程公益鏈。加強江西希望工程新媒體運用與傳播,構建了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矩陣,常態化發布公益項目、宣傳公益活動,提升希望工程品牌力。

關鍵詞:“五大領域”發力

針對當前青少年學習成長過程中的迫切需求、現實困難以及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等方面,新時代江西希望工程將在助學興教、健康守護、素質提升、緊急救助、紅色育人“五大領域”發力。

在助學興教領域,將重點推進希望小學提質升級、希望工程學生資助和希望工程鄉村校長與教師發展等項目。在健康守護領域,著力打造營養健康、衛生健康、心理健康三大項目。在素質提升領域,著力拓展科技、體育、美育、勞動四個方面的重點項目,以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開闊眼界,掌握技能,陶冶情操。在緊急救助領域,為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地提供物資、資金援助,重點為因災受困的青少年提供學習、生活方面的資助和服務,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對他們的影響。同時,面向個人或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的青少年,及時提供個案救助和幫扶,解決青少年本人和家庭實際困難。在紅色育人領域,將重點實施青少年紅色研學、紅色小書包、寶貝出村、公益接力等項目,幫助青少年在參與公益項目的過程中堅定文化自信,延續公益力量。(記者 齊美煜)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