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從“草鞋碼頭”到國際瓷都

——景德鎮推進“城市雙修”探索城市內涵式發展新路徑

2021年12月10日07:49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以下簡稱“城市雙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行動,也是城市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景德鎮市以被列入全國第二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名單為契機,大力推進以“改善生態環境、補齊功能短板、提升服務水平、轉變發展方式”為主要內容的城市建設改革,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功探索出一條城市內涵式發展的新路徑,獲國務院通報表揚。那麼,景德鎮“城市雙修”有哪些成功經驗?給城市帶來了哪些變化?日前,記者在景德鎮進行了深入採訪。

健全機制強力高效推動“城市雙修”

水清沙白、青草如茵。11月20日,如詩如畫的景德鎮西河灣濕地公園游人如織。提起“城市雙修”,正在散步的附近居民李先生說:“過去的西河片區地勢低窪、十年九澇,周邊居民苦不堪言,多虧了政府大力推進‘城市雙修’,僅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就為我們消除了水患,並建好了美麗的西河灣濕地公園。”

西河灣濕地公園的建設速度,是景德鎮市建立健全機制、強力高效推動“城市雙修”的一個縮影。景德鎮是千年瓷都,也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雙修”前,景德鎮知名度很高,但是美譽度不夠,存在基礎設施欠賬多、城市功能不完善等系列問題,城市形象與城市地位不匹配,一度被外界稱為“草鞋碼頭”。景德鎮市雙創雙修指揮部雙修組綜合組組長陳凱告訴記者,2017年,景德鎮作為全國第二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把“城市雙修”作為城市轉型發展的難得機遇,組建了高規格的工作領導小組和指揮機構,抽調了100多名精兵強將專職負責,迅速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作、多方參與的工作格局,為強力高效推動“城市雙修”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証。

以人民為中心科學擘畫宏偉規劃藍圖

11月22日傍晚,在落日的余暉裡,位於景德鎮市城區中心的楓樹山國家森林公園層林盡染,風景如畫。景德鎮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空間規劃科科長張星介紹,“城市雙修”前的楓樹山國家森林公園,雜草叢生、臟亂不堪,“城市雙修”工作啟動后,景德鎮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科學的規劃設計,利用丘陵山坡補種觀賞植物,增加流水板橋、便民木屋等景觀,將其打造成全國少有的位於城市中心的千畝森林公園,讓市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生態紅利。

心為民所想,情為民所系。在探索城市內涵式發展新路徑的過程中,該市始終緊緊地把握住“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這一主基調。“城市雙修”工作啟動之初,就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清華同衡城市規劃設計院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編制“城市雙修”專項規劃,同時通過開展網上公眾參與調查等方式,廣泛征求市民意見,梳理出生態環境受損、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環境衛生差等突出問題。張星告訴記者,以問題為導向,結合城市近期、中期、遠期的發展定位,景德鎮市編制完成了城市生態修復、城市功能修補、城市設計及風貌管控等專項規劃和多個詳規,最終形成精細化、特色化和人性化鮮明的四級規劃體系,為“城市雙修”工作的全面開展,擘畫了一張美麗的宏偉藍圖。

以惠民、利民項目實施凝聚起信心與力量

以規劃為引領,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醫療、教育、住房、出行等焦點問題,景德鎮市首先謀劃建設了公共設施配套項目248個。改造完善了一批便民利民配套服務設施,重點打造了30個便民服務圈,新建、改建公共廁所260座,新建停車場10座、新增城區停車位2200個﹔著力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新建、擴建、改建城市道路34條57公裡﹔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入園”的要求,優化城鄉開放空間布局,建設了10個公園,新增城市綠地100多萬平方米……

“根據規劃,大力實施一個個惠民、利民的‘城市雙修’項目,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最終凝聚起全民支持參與‘城市雙修’的磅礡力量,這是景德鎮‘城市雙修’工作獲得成功的又一關鍵。”陳凱告訴記者,在推動“城市雙修”工作過程中,景德鎮市始終堅持把歷史街區保護作為“城市雙修”的重要內容。以景德鎮“申遺”為龍頭,以御窯廠為核心,以“三陶一區”為重點,對老街區、老廠區、老裡弄和老窯址等實施立體控制和保護,開工建設和修復了一批老街區保護利用工程,原汁原味地保護老城的風貌風格、文化肌理,生動地再現了景德鎮的千年陶瓷文脈。(記者 王景萍)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