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江西要聞

鄱陽湖周邊高壓電塔上頻現大型鳥巢,護鳥志願者悉心守護,上演了一出和諧溫馨的——

東方白鸛“安家”記

2021年12月23日07:1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近日,在位於南昌東郊青嵐湖畔的兩處高壓電塔,電力工人小心翼翼地背著數公斤重的太陽能可視監控設備,爬到85米高的電塔頂端,將其分別安裝到兩處東方白鸛巢穴附近。今后,護鳥志願者可以24小時對東方白鸛進行遠程監測保護。

近年來,本屬於冬候鳥的東方白鸛開始越來越多地選擇在鄱陽湖周邊筑巢安家,有從候鳥變為“留鳥”的趨勢。而它們青睞的“落戶”地點,很多是遠離人類住宅的高壓電塔塔頂。為了在保障電網安全的前提下讓鳥兒們安居,相關部門動了不少腦筋,這次安裝監控設備便是具體的保護舉措之一。

白鸛來“選家”:高壓電塔頂端尋清靜

2020年2月,國網南昌供電公司輸電管理中心七班班長黃志翔帶著同事巡視線路時,發現高壓電塔上有一個醒目的鳥巢,一對白色大鳥在附近盤旋。他當即把這一情況反饋給上級。經專家鑒定,這對大鳥正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此后,黃志翔所在的班組成員就成了護鳥志願者。日常巡線途經此地時,他們都要特意觀測鳥巢的情況和東方白鸛的動向。每當看到鳥兒們成功繁育出幼鳥,大家也會分享喜訊。

2021年初,志願者又在附近約1公裡遠的電塔上發現了2號鳥巢。為保証輸電線路安全,大家在鳥巢下方加裝了耐腐、易拆卸的防鳥糞擋板﹔每次暴風雨過后,還要對鳥巢進行檢查、加固,確保東方白鸛“有家可回”。

今年冬季,志願者們發現東方白鸛又開始在鳥巢附近頻頻亮相。由於原有的攝像頭遭受雷擊損壞,近期,電力企業專門採購了監測設備,將其安裝到離鳥巢不遠處,以便在東方白鸛繁殖期間進行科學監測保護。

志願者“護家”:為白鸛打造棲息“專屬空間”

東方白鸛被譽為“鳥類大熊貓”,是瀕危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數量不足1萬隻,其中80%以上近年來都在鄱陽湖區過冬。2003年以來,鄱陽湖區各地陸續發現,有不少東方白鸛選擇在高壓電塔上筑巢安家。

對愛鳥人士來說,珍稀候鳥選擇在鄱陽湖區筑巢,是一件讓人欣慰的好事。不過,大量鳥巢的出現,對電力企業來說卻是“幸福的煩惱”。由於東方白鸛翼展近兩米,鳥糞具有腐蝕性,給高壓輸電線路帶來不少安全隱患。據統計,在我省輸電線路跳閘故障原因排行榜上,涉鳥故障一度僅次於雷擊、外力破壞。如何確保電網運行安全,又不影響珍稀候鳥棲息,對電力企業來說是一項頗具挑戰性的工作。

近年來,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堅持電網與鳥類和諧共處的治理理念,持續開展涉鳥故障防治技術攻關,在大量的試驗研究后找到了解決方案——專門劃定電杆、電塔筑巢安全區,並在危險區域加裝防鳥裝置,引導鳥類在“專屬空間”筑巢棲息。5年來,該公司已投入防治費用4653萬余元,治理線路708條,涉鳥故障總體呈下降趨勢。

2021年起,國家電網啟動“候鳥保護生命線”品牌公益項目,在江西打造“護線·愛鳥”典型示范項目,通過與相關科研和保護機構聯動,共同展開東方白鸛保護研究。

眾人說“留家”:候鳥是否“定居”還有待研究

作為典型的冬候鳥,東方白鸛一般在每年秋冬之交來南方越冬,次年春天返回北方繁殖,繁殖地在我國的黃河三角洲和黑龍江流域等地。對於這種鳥類來說,南下鄱陽湖區原本是為了越冬覓食,本沒有筑巢的必要。近年來出現的筑巢行為,不僅說明它們要在當地繁殖、哺育幼鳥,還意味著有成為度夏“留鳥”的可能。

“東方白鸛的種群數量這幾年明顯增加,說明我們的生態保護收到了成效。”對於東方白鸛生活習性的改變,長期從事東方白鸛研究的東北林業大學教授田秀華認為,應該科學、客觀地看待。她表示,隨著近年來氣候的變化,東方白鸛的越冬地逐漸從江西擴散到北方各地,這對於其生存和種群擴大更加有利。同時,部分東方白鸛選擇直接在鄱陽湖區等越冬地“安家落戶”,也能反映出其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的適應和依賴。

“我們盡可能不驚擾鳥類的生活,把鄱陽湖這個‘大食堂’建設好,打造全球珍稀鳥類的樂園。”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一級調研員劉觀華認為,通過安裝攝像頭,能夠有效地對東方白鸛的生活習性和遷徙規律進行研究,有助於加深對這種珍稀鳥類的了解。

據了解,鄱陽湖區已發現的一級保護鳥類有25種,東方白鸛是其中之一。這些在江西筑巢繁殖的東方白鸛,夏季會選擇留下來“安家”,還是會帶著幼鳥飛回北方呢?科研人員表示,目前湖區還沒有發現大規模度夏的東方白鸛種群,候鳥變“留鳥”的趨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據悉,預計下個月這幾對東方白鸛就將返回巢穴開始繁殖。相關部門表示,將以此為契機,開展常態化愛鳥護鳥宣傳活動,增強全社會的保護候鳥意識。(記者 朱 華)

(責編:羅娜、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