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江西要聞

彩雲常在有新天

——萍鄉市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綜述

2021年12月24日07:15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有一種跨越,波瀾壯闊,撼人心弦﹔有一種精神,穿越時空,直抵未來。春秋吳楚,“萍實”之名,昭示著這方土地的古色文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渲染了波瀾壯闊的紅色文化。萍鄉因煤而興,也曾因煤而黯然成為“灰姑娘”。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處處鮮。新時代,新作為,新氣象,萍鄉提升城市品位,涵育精神氣質,百年煤城從“面子”到“裡子”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鑄就一座“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幸福城。

  傳承紅色基因

  建設信仰之城

  “我和大家一樣,都是作田人……”7月16日,74歲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陳步上來到江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從他7月1日在北京參加建黨100周年活動的感悟說起,對該村黨員進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宣講。村民湯其泉聆聽后說,“陳步上用土話講的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接地氣,我們聽得進、記得住!”

  一百年來,萍鄉這方紅色熱土,始終被信仰之光照耀。中國工人運動在這裡策源,秋收起義在這裡暴發,引兵井岡在這裡決策,中國少年先鋒隊在這裡誕生,在萍鄉,俯拾皆史,為城市堅毅前行提供不竭動力。

  萍鄉市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通過創新“理論+文藝+互聯網+服務”以及“屋場貼心會”等方式,將宣講闡釋貫穿於文明創建全過程,緊密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組建紅色宣講員隊伍,把“大理論”轉化為“小道理”,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

  小城大愛好人多

  志願服務暖人心

  11月6日下午5時40分,萍鄉市安源交警大隊輔警敖龍和同事們協力為一輛載有突發冠心病老人的私家車,在擁堵的車流裡開辟“生命通道”,將老人送到急救室。

  德潤萍城。在萍鄉,善良友愛的故事宛如平常一首歌。

  10月下旬,萍鄉市燈塔計劃公益發展中心“助學、筑夢、鑄人”孤困學生幫扶項目獲首批全國工會聯系引導社會組織服務職工優秀項目。該項目累計常態化幫扶學生310余人,發放助學金近190萬元,參與志願者5900余人次。

  “中國好人”萍鄉市禁毒志願者協會會長段華勝老人帶領志願者團隊,幫教300余名吸毒人員走向新生,其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帶你歸家》。在老人的影響下,女兒和孫子都投身志願服務,一家三代志願者的故事被傳為美談。

  萍鄉把實現“社會風尚美”作為打造“最美轉型城市”的重要內容,舉行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永遠跟黨走”“紅色家書”暨“國學經典”誦讀等群眾性主題活動。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系統推進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深入推進市民文明行為提升行動。持續選樹各行各業先進典型,廣泛推薦宣傳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建立健全關愛關懷機制,先進典型層出不窮,志願服務蔚然成風,形成了“小城大愛”的萍鄉現象。

  目前,全市有全國道德模范和提名獎7人,“中國好人”87人、志願服務組織43個,志願服務隊伍900余支,實施志願服務活動項目6000余個,鑄就了“小城大愛”的城市品牌。

  背街小巷“白改黑”

  幸福來敲百姓門

  “以前,這裡環境特別臟亂差,路面坑坑窪窪,還有很多裂痕。現在,這裡的生活環境、人們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變化,走在這裡能感受到一股書院氣息,我們特別滿意,路過的市民都紛紛點贊。”安源區東大街道南台巷居民羅佑芳一臉幸福地說。

  南台巷因萍鄉十大書院之一——南台書院而得名,南台小學的前身為南台書院。東大街道挖掘該巷歷史文化內涵,以書院文化為主線文脈,精心打造出一條古老風貌的南台書院文化巷。

  “我們小區顏值提高了!”家住金陵小區的陳阿姨指著門前鋪好的海綿滲水路面笑道:“小區經過改造后,道路寬了,下雨也不積水了,還規劃出了不少停車位。現在環境這麼好,大家都不想搬了。”

  金陵小區是萍鄉市第一個成建制、頂峰時有2000戶居民的大小區,經過20多年的風雨洗禮,基礎設施逐漸破敗不堪。下雨時道路嚴重積水,綠植破壞嚴重,排污溝臭氣熏天……2020年3月,金陵小區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實施,採用最新的材料及模塊安裝方式,快捷鋪設雨污管道近3萬米,安裝化糞池近100個,規范停車位700個,安裝桌椅50套、健身器材10套,油漆粉刷翻新外牆,鋪設瀝青行車道,建設少年兒童活動中心……歷時5個月,金陵小區的基礎硬件設施提升改造順利完成。

  萍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城理念,堅持從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抓創建。近年來,萍鄉市持續實施八個全覆蓋、八個聚焦等80多項系列重點民生實事,實現443條背街小巷“白改黑”全覆蓋,完成農貿市場標准化建設改造22個,改造提升和新建城市道路93條,新增停車位2.8萬余個,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更加完善,新增雨污分流管道71.09公裡、廣場公園47個,城鄉環境更加宜居美麗。群眾感受到創建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以文化促文明

  以文明興文化

  初冬的萍鄉迎來了晴朗的好天氣。坐在萍鄉市圖書館臨湖的閱覽區,市民陳麗芳一邊看書,一邊喝咖啡。自去年8月19日市圖書館新館開放以來,她便經常在周末或晚上來圖書館看書。陳麗芳愜意地說:“圖書館是市區風景最美的地方,這裡的閱讀環境太好了!”隨著她的目光望去,隻見窗外的玉湖波光粼粼,白鷺在煙柳間穿行,令人心曠神怡。

  萍鄉素有“贛西文化堡壘”之稱,對文化的敬重已成為這座城市的傳承與基因。1400余年前,萍鄉人便在萍水河畔建設一座孔廟,至今萍鄉孔廟仍是江南保存較好的孔廟之一。如今,萍鄉市把市區臨湖的絕佳位置給了萍鄉市圖書館新館,成為當地的文化地標。新館按國家地市一級公共圖書館標准設計建設,總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7億元。截至目前,已累計接待讀者近60萬人次。

  萍鄉市高效打通基層文化服務“最后一公裡”。堅持全國文明城市與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雙輪驅動,以文化促文明,以文明興文化,建成了市圖書館、市紅領巾紀念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14個24小時智慧書屋,完成55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和777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15分鐘城市文化生活圈基本形成,為市民構筑起了更加遼闊的精神高地。

  “萍鄉的天是藍的,水是綠的,山是青的,人是熱情的,社會是和諧的,在這裡生活,呼吸的空氣都帶著幸福的味道。”如今,萍鄉人對自己對家鄉更加滿意和熱愛。老百姓發自內心的贊嘆,成為萍鄉城市文明之美的生動注腳。幸福寫在每個萍鄉人的笑臉上。

  萍鄉正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奏響了勇攀“文明高峰”、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以行百裡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探索示范標杆,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楊 釗 陳 婭)

(責編:羅娜、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