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一二三產齊驅並馳 縣域發展活力四射

萬安:贛江中游展新姿

2022年10月09日08:02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千裡贛江,在萬安縣境內,奏出了它華彩的樂章。

  江水在夾岸的綿延青山中曲折、激蕩,不斷地與山石、暗礁搏斗,經歷一個又一個險灘峽谷,而后終於沖出群山的合圍,穿越矗立的大壩,奔流向北。

  在這裡,留下了“十八灘頭一葉身”的慨嘆,見証了“不是南征是北征”的壯懷。也正如奔騰北去的江流一般,這裡的人們,自古便具備了敢為人先、奮勇開拓的品格。

  以“1+2+N”產業架構挺起工業發展脊梁,以特色富硒產業打造現代農業品牌,以“生態+鄉愁”魅力拓寬文旅融合維度,萬安縣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走得格外堅實而精彩。

  作為吉安市的“南大門”,這片2000余平方公裡的熱土,正緊緊圍繞省委、吉安市委部署要求,在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建設中勇挑重擔,以“橋頭堡”的姿態,屹立在改革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的最前沿。

  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全縣共接待游客383.8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4.1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今年1至8月,全縣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4.5%,在吉安市排名第一。

  奮楫逐浪千帆競,贛江中游展新姿。

  一場高質量發展的 工業“急行軍”

  一家年營業額3.5億元左右的高新技術企業,在2017年,決定把公司集團總部整體落戶到萬安。

  “萬安不沿邊、不靠海,區位優勢不如沿海發達省份地區。但是作為一家專業從事數控技術、數控軟件及數控設備研發的企業,卻能夠在萬安找到完整的上下游電子信息產業鏈,這正是我們堅持選擇萬安的信心源泉。”江西衡源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周金芝介紹,落戶萬安后的衡源公司,其設計、生產、銷售、服務一條龍的產能擴張之路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逐年增長。

  一家公司的際遇,恰能反映出一個區域的變化。這些年,頂著“農業大縣”帽子的萬安縣,在工業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已開展了急行軍。

  “我們堅持把工業強縣作為首要戰略,樹牢‘主攻工業’導向,做好工業總量、工業質量兩篇文章,打造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全力打好工業突圍攻堅戰,努力實現萬安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2021年8月,新一屆萬安縣委向全縣人民作出庄嚴承諾。

  緊扣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建設契機,以電子信息作為首位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制造作為兩大主導產業,以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為輔的“1+2+N”產業發展規劃,已將這座城市的工業“筋骨”鍛造得堅韌有力。

  主導產業“量”“質”齊升。萬安縣以新宇騰躍、裕維、三強、瀾浩鴻、海迪廣電、科霖環保等重點企業為引領,聚焦智能聲學、觸控顯示等細分領域,著力打造高端線路板產業集群和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產業鏈條不斷拉長,產業規模逐漸增長。同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和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緊盯軍民融合、節能環保、數字經濟等領域,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正發展壯大。

  精准招商“補鏈”“強鏈”。萬安縣圍繞主導產業、骨干企業,擬定產業鏈上下游關鍵項目招商攻堅清單,開展補鏈延鏈強鏈招商,緊盯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等重點區域,組建專業招商隊伍,著力引進重大項目或頭部企業。今年以來,該縣共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6個、總投資260億元,其中“5020”項目4個。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萬安縣通過建立“企業接待日”“企業聯誼會”“政企茶敘會”等制度,萬安不斷創新政企交流機制,推進政企溝通“零距離”。同時,深入推進工業大會戰,健全和完善強攻工業調度推進以及激勵機制,全面塑造“政企重信諾、投資重便利、服務重效能”“三重”品牌,構建起“無事不擾、有事必到”的“四最”營商環境和“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政商關系。目前,該縣累計入企解決項目建設難題410余個,幫助企業減負約3.4億元。

  “工業引擎”動能澎湃,老區加速邁上新征程。

  一首充滿“硒”望的 農業新詩行

  將谷樣倒入小型碾米機粉碎后,打成潔白的米粉放入檢測儀器。不一會兒,一份顯示大米中各種元素含量的《糧食重金屬檢測報告》新鮮出爐。這是江西一江秋糧油公司對來自各生產基地的大米原材料的日常檢測規程。這家以“富硒大米”為龍頭產品的萬安縣企業,如今正在提升產品品質之路上不斷進階。

  “我們現在有1600畝有機富硒稻基地,在窯頭、枧頭、百嘉等6個鄉鎮,還有我們的3萬畝綠色富硒稻基地。通過電商把富硒大米產品銷往全國,去年我們的總產值,達到1.8億元!”面對來訪的客人,董事長陳雲介紹起公司的情況。

  加工車間內機器轟鳴,與窗外金黃的田野相映成趣,共同構成了一首充滿“硒”望的農業新詩行。這詩行在萬安的廣袤鄉間寫下,點亮了這個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化農業強縣轉型升級的金色夢想。

  萬安縣境內天然富硒土壤面積達120.31萬畝,佔調查區面積的62.1%,2017年被授予全國首個“富硒示范縣”。

  土壤中豐富的硒資源,讓萬安縣綠色農業產業發展有了“獨門秘笈”。近年來,該縣依托資源優勢,將“富硒”稟賦與縣內傳統優勢農業產業相結合,引導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村集體加大對富硒土地的綜合利用,扶持富硒龍頭企業發展主食加工和精深加工,積極拓寬農業功能,融合發展觀光採摘、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家樂、田園綜合體和康養等新業態。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全縣共建立富硒農產品基地89個,面積11.24萬畝,獲國家級富硒農產品認証的企業14家,形成了以富硒大米、富硒水果、富硒茶葉和高產油茶為主導的“1+1+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呈現出生產、加工、觀光、康養多業態融合發展態勢。

  業態日漸豐富的同時,“富硒”的金字招牌,也在這片土地上越擦越亮。在政府的組織下,該縣6家企業22個產品入駐北京新發地吉安生態農產品旗艦店展示展銷,8家企業申報參加江西省生態農產品北京、廣東、南昌展示展銷會。目前,全縣擁有“一江秋”“井岡緣”“蜀水情”“和萬安”等富硒農產品注冊商標12個,富硒認証農業企業13家、農產品26個。

  為規范富硒農產品示范基地認定和管理工作,萬安縣還積極建立農產品溯源系統,對“三品一標”產品實行標准化生產和規范化管理,對上市農產品進行監督抽查、風險監測。並通過大數據智慧監管平台和區塊鏈技術,推廣宣傳達標合格証追溯制度,嚴格基地准出和上市准入關,確保“從農田到餐桌”全程監管。

  在多重體系的“護航”下,萬安全縣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累計認証45個,綠色有機認証抽檢合格達100%。全縣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基地監測面積達3萬畝,產量達2.5萬噸,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規模4.2萬畝,“三品一標”總產值達6.3億元。

  一幅“生態+鄉愁”的

  文旅好風景

  深秋時節,走進萬安縣五豐鎮西元村高嶺宿集景區,萬畝竹林蒼翠蔥郁,百余棵銀杏樹環抱著千年古村,18棟高端民宿點綴村中,串珠成線,一幅“竹海萬頃、銀杏千年、高嶺之上、倦鳥歸處”的美景呈現在游人面前。

  這樣的風景,在今日的萬安,已然俯拾皆是。在潞田鎮綠色生態鄉村游景區紅豆杉養生谷,30萬株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紅豆杉迎風搖曳。在井丘客家文化村,周末集市、生態餐廳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在“趣村”夏木塘,來自世界各大學的藝術建筑作品,讓生機與活力涌動在昔日“空心村”的飛檐之上。

  近年來,萬安縣圍繞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建設,充分挖掘豐厚的文化和山水資源,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巧打生態旅游牌,以文化“激活”鄉村振興,打造出7個國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和8處省3A級以上鄉村旅游點,先后舉辦了4屆全國農民畫創作展、7屆生態魚烹飪大賽,構建起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向八方游客充分展示著當地的自然之美和民俗魅力,也讓旅游業成為萬安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以山水神韻繪制生態長卷。1.6萬余公頃的萬安湖煙波浩渺、縣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於二級標准、森林覆蓋率達71.81%……放眼萬安縣境內,青山碧水賦予了她優秀的生態稟賦。手握這筆豐厚的“生態家底”,萬安縣堅持重點景區引領、旅游集聚區輻射、鄉村旅游點聯動的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接連打造了沙坪佩溪、枧頭井丘、五豐沂水灣等一批彰顯生態特色的旅游景區,並對接中林森旅、中國康輝等18批次企業實地調研考察萬安湖,謀劃開發出一系列全鏈條贛江旅游產品。

  以文化內涵營造鄉愁新夢。作為一座千年古縣,萬安擁有惶恐灘、造口壁等諸多歷史上膾炙人口的地名遺存和文化意象。該縣充分依托歷史文化資源,在文旅項目建設中不斷推陳出新,對古城牆、百嘉老街等進行改造提升,並將元宵唱船、龍舟競賽、兒郎燈、麒麟獅象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萬安魚宴、特色小吃等民間美食文化融入旅游活動,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農民畫之鄉”和“中國唱船文化之鄉”。今年6月,該縣成功舉辦贛江(萬安)龍舟文化旅游節,在贛江萬安段韶口鄉和百嘉鎮的水域展開端午傳統龍舟賽,活動先后被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華社、中新網等300余家媒體平台報道,全網總閱讀量破億人次。

  以紅色記憶傳承不渝初心。萬安縣主動融入“大井岡”紅色旅游圈,串聯羅塘、枧頭、澗田、潞田等地紅色資源,打造紅色走讀和青少年研學基地。修繕康克清故居、“萬安暴動”舊址、曾天宇故居等紅色革命舊居舊址,重新整理講述“謝家六子參軍”等紅色故事,共創建中央紅色名村1個、省級紅色名村4個、市級紅色名村5個,紅色旅游集聚度不斷提升,紅色旅游品牌持續唱響。

  一幅山川秀美、文化深厚、鄉愁濃郁的風景畫,正在廣袤的萬安大地上揮筆繪就。

  “灘師喜風利,撥棹入黃公”,萬安城頭曾令古人視為畏途的惶恐灘,在經驗豐富、技藝精湛的灘師與水手努力下,也可成為讓舟船順風而行的坦途。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新時代裡的萬安縣,正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踏上乘風破浪的發展新征程。全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在實施工業強縣、文旅旺縣、生態興縣、交通活縣、平安穩縣上見實效,在推進美麗宜居、“兩山”轉化、全域旅游、綠色產業、城鄉統籌上作示范、勇爭先。

  一個富裕、美麗、幸福的新萬安,正向著光明的未來闊步前行。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