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要聞

武寧新答卷

2023年02月01日08:23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這是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數字——202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8.3億元,同比增長5%,增速九江全市第三﹔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7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全市第四……

這是一個個令人驕傲的稱號——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全國健康促進縣(區),全省2021年度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先進縣,公眾安全感九江市第一、全省第十五,創近年最好排名……

這是一個個振奮人心的場景——生產車間裡,智能制造生產線全年無休趕訂單﹔項目建設現場,人機協同建設忙﹔田間地頭,從不缺乏收獲的喜悅……

這是一幅幅幸福盎然的畫卷——老舊小區改造舊貌換新顏,溫暖和諧﹔鄉村振興,駛向致富的快車不落一人﹔城鄉融合發展加快,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2年,武寧縣聚焦高標准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激發一座城、一群人、一條心、一起拼、一定贏的“寧聚力”,戰疫情、抗久旱、促發展、惠民生、促穩定,各項工作取得新進步,實現新發展,古艾大地處處呈現精彩答卷。

勢頭更強勁 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1月18日,在江西奧瑞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板材車間內,操作台輕輕一點,數十台機器人手臂同時操作,切片、修補、砂光、開槽,原本整塊的材料被平整地分割成塊,流轉到下一個工序。工人們各司其職、全神貫注地操作著各種機械,全力趕制新年的第一筆訂單。

“2022年,公司產銷兩旺,訂單都排到2024年,產值達1.6億元。2023年,公司火熱的勢頭得以延續,春節期間要保持滿產才能按時交付訂單。”該公司生產運營部總監李興旺說。

江西奧瑞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落戶武寧工業園區的首家綠色環保節能新型材料研發制造企業。公司主要生產風力葉片芯材,用於風力發電,同時也廣泛用於航空航天、船舶、建筑物、智能家居、包裝和運輸業,可回收循環使用。公司達產達標后年產值可達8億元,利稅超1.6億元。

無論是生產還是項目建設,江西奧瑞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火熱的發展勢頭,僅是武寧縣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的一個縮影。

2022年,武寧縣實施強招商興產業促倍增三年行動,簽約項目101個,合同金額401.32億元,其中工業項目49個、20億元以上項目4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3家,居九江市第一方陣﹔“1+3+2”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85%﹔預計完成出口40.83億元,同比增長50%,外資現匯完成進資547萬美元。其中,耀潤磁電被成功認定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奧普照明入選工信部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名單,獲評省級智能制造標杆企業。

過去一年,武寧縣強攻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擴展數字經濟產業園、文創產業園,招引培育企業93家,簽約數字經濟項目46個,總投資55億元。以國科5G數智空間項目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快速增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達32.4億元,同比增長31.6%。

傲人的成績,離不開武寧兒女艱辛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

武寧縣重點推進個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辦”改革,開展“黨建引領優化營商環境‘心連心’行動”等活動,累計兌現惠企政策22.4億元,守護了市場主體的“綠水青山”,2021年營商環境綜合評價排名九江市第二、全省第七。

生活更美好 鄉村振興整體推進

一排排花卉苗木整齊排列,一條條肥碩的鱖魚歡騰跳躍,制衣廠內縫紉機嗡嗡作響……

2022年,魯溪鎮梅顏村成立武寧縣江上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魚菜共生產業,高密度養殖鱖魚、鱸魚等高價值魚苗,年可出產魚17萬余斤,當年獲純利400余萬元。當年9月,九江浩川消防裝備有限公司在梅顏村設立生產線,該車間主要加工生產消防服裝,可吸納20人就業,工人每月可獲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務工收入。同時,車間還為村集體經濟增收7萬余元。

以“產業+科技+項目+基地”為框架,梅顏村先后招引、培育農業企業5家,發展花卉苗木、茶葉、魚塘養殖等特色產業,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帶動周邊200多名農民就業,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21年的16萬元,增加到2022年的25萬元。脫貧戶夏沅林在魚菜共生基地務工,每月可獲得5000余元的工資。“在家門口就業,不僅收入有保障,還能照顧家裡人,幸福指數高。”夏沅林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滿意。

2022年7月以來,武寧遭遇持續重度高溫干旱天氣。在歷史罕見干旱面前,全縣干群奮力迎戰,全力應“烤”,累計投入人力1.95萬人次、抗旱資金1935.5萬元、機動抗旱設備3193台、泵站233處、運水車輛1507輛次,有效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用水,減少糧食和經濟作物損失6500萬元,實現大旱之年無大災。

2022年,武寧縣全力抓好糧食生產,發放一次性種糧補貼、地力補貼、稻谷補貼等共計6050萬元,引導受災農戶改種補種3.4萬畝,油茶改擴種5630畝,新建高標准農田4.4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3.92萬畝以上﹔新增設施蔬菜4000畝、藥材5700畝、果園1000畝、茶園1000畝﹔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家,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2家,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鄉鎮全覆蓋。山水武寧漁業公司獲評國家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宋溪鎮成功創建省級產業強鎮。加快特色農業由“賣產品”向“賣品牌”轉型,武寧縣新增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39個,成功注冊“武寧棍子魚”地理標志証明商標。“紗坦太陽紅”“西海博魚”“贛小白”入選“贛鄱正品”品牌名單。

2022年,武寧縣成功入選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這也是九江市唯一入選的縣(市、區)。

生態更文明 綠色發展山清水秀

今年春節期間,江西西海純牌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老板聶彥良特別忙。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暴增,他要安排公司員工趕緊打包,通過順豐空運發貨。第二天,這些產自武寧廬山西海的魚就會出現在客戶的餐桌上。2022年10月,原本在外地做建材生意的聶彥良回到武寧,看中家鄉良好的生態,創辦了江西西海純牌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銷售廬山西海優質的有機魚。“盡管我們公司開業才兩個月,但每個月都能銷1萬多斤魚,銷售額超40萬元,市場前景非常好。”說起未來,聶彥良信心滿滿。

近年來,武寧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奮力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走出了一條具有武寧特色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

柯傳達是武寧縣魯溪鎮雙新村村民,憑自家的土地、山場,他取得30萬元的授信。2022年,他貸款10萬元,發展高山茶葉及高山辣椒產業,取得不錯的收成。今年,柯傳達准備再貸10萬元,擴大種植面積。“有了這筆貸款,我更有信心了。”柯傳達樂呵呵地說。

2022年,武寧縣實施封山育林1.2萬畝,人造林面積0.5萬畝,退化林修復2.77萬畝,空氣質量優良率95.7%,位列九江市第二。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中心鄉鎮全覆蓋,武寧縣成立山水武寧生態產品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收儲各類生態資源總價值172.2億元,實現交易6.9億元,發放專項貸款5769.4萬元,撬動社會資本3.5億元。

優質生態資源帶動了高端民宿、現代農業、休閑康養、全域旅游等生態產業的蓬勃發展。2022年,全縣共引進旅游產業4個,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1個。北灣人家入選首批省丙級民宿,林雲山居成功創建九江市唯一四星級休閑鄉宿。

優良的生態,吸引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上市公司——福建天馬科技集團,投資20億元在武寧建設特種水產全產業鏈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可年產優質鰻魚1800噸,實現產值1.5億元以上,吸納長期直接就業人數約100人,年增加就業收入約858萬元。該項目全部達標投產后,預計將實現年產值超60億元,為九江市打造區域特色現代化農業、夯實鄉村振興基石貢獻武寧力量。“我就是看中武寧良好的生態,才到這裡投資的。”福建天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慶堂說。

2022年,武寧縣以全省第一、九江市唯一的好成績成功創建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改善更有力 傾心為民情暖百姓

“現在路好了,新房子也建好了,孩子們都願意回來了,我很開心。”近日,說起生活的變化,武寧縣羅溪鄉合源村村民葉平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盤溪至羅溪公路是武寧縣西南部羅溪和石門樓兩個鄉鎮對外出行的一個重要通道,也是連接宜春、靖安等地的一條旅游走廊。改造前,山路蜿蜒曲折,路面坑窪破損,還要翻越羅漢山,繞行盤溪水庫庫區,是名副其實的斷頭路、瓶頸路,也是群眾的傷心路。

2022年,武寧縣先后投入2.7億元建設的羅溪至盤溪二級公路改造全面完成。建成后的S218公路全長10.38公裡,路面寬8.5米,不僅縮短公路裡程,還極大地改善原來坡陡、彎急的出行環境,方便沿線群眾。

盤溪至羅溪公路的改建是武寧縣下大力氣改善民生,全心全意為民辦實事的縮影。

2022年,武寧縣堅持民生投入隻增不減,全年支出27億元,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新增公辦學位4000個、托幼園位870個、養老床位351張、機動車公共停車位2000個,改建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1500戶,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有效解決。鎮村公交一體化改革試點成果豐碩,圓滿完成農村客運班線車輛收購,優化鎮村公交線路10條,開設站點72個。武寧縣建成縣四中、三幼、供水三廠等一批重大民生項目,北片區鄉鎮公共衛生綜合服務中心、縣婦幼保健院和清江等鄉鎮衛生院整體搬遷工程穩步推進,城鄉醫療衛生服務更加優質均衡,獲評國家健康促進縣。

武寧交出的“答卷”,絕不限於此,也絕不止於此。

大潮激蕩,奮斗的腳步永不停歇。武寧必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擁抱新時代,展現新氣象,干出新作為!(余慧琳/文 蔣德先 余慧琳 徐立慧/圖)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