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本網專稿

“省城來的村干部”喚醒了“沉睡”的鄉村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2023年04月09日08:28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許坊村養殖鰣魚的山塘。周驍攝

許坊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東部,共12個自然村2700余人,外出務工人員1000余人,雖然成功脫貧,但發展依然緩慢。

兩年前,江西省水利廳下派干部伍常凌到許坊村任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兩年來,伍常凌和同事們扎根泥土,無私奉獻,不僅為村庄修橋、裝燈、通水,還為村裡引進了不少致富的產業。

以伍常凌為代表,近年來,江西數萬名駐村工作人員奮戰在鄉村振興第一線,他們夙興夜寐,以夢為馬,用自己的激情和干勁將沉睡的鄉村喚醒,為鄉村振興播下了一個個希望的“火種”。

省城來了村干部

最近南方雨水較多,水庫水位上漲很快。

一場暴雨過后,伍常凌趕緊拉上工作隊員和村干部一起,來到許坊村的桃園水庫、鬆樹坑水庫和大斜水庫巡查。

水庫安全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上壩道路是否通暢,溢洪道是否堵塞,壩面有沒有滲漏,等等,伍常凌和同事們絲毫不敢馬虎,每到一處都要細細查看。

伍常凌有兩個身份,一個身份是江西省水利廳的干部,另一個是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許坊鄉村許坊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

伍常凌出生、長大在撫州,18歲當兵離開,從軍二十載,38歲轉業到南昌。2021年7月,49歲的伍常凌又回到家鄉撫州,以江西省水利廳下派干部的身份任許坊村第一書記。

“我是軍轉干部,服從命令已成為習慣。組織要我來,就是信任我,我不能辜負組織的信任。另外,為家鄉人民做點事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談起自己駐村的初衷,伍常凌說道。

2021年7月13日,一個炎熱的夏日的上午,成為伍常凌駐村的起點。“村內雜草較多,村部樓道灰暗,辦公室設施缺乏,衛生間非常簡陋”,這是許坊村留給伍常凌的第一印象。

“坐慣了窗明幾淨的辦公室,一下子來到農村,一切都是陌生的。”伍常凌回憶。那天中午,伍常凌和同事們一起在鄉政府吃了飯,回到村部收拾了下宿舍,駐村的日子就算開始了。

“面子”美了,“裡子”實了

伍常凌正在和村民交流。陳彐龍攝

“沒有伍書記,我沒這麼大膽量。”這是許坊村村民吳風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伍常凌剛駐村的時候,吳風仁正處於人生的低谷期,空有一身干勁和一手養麻雞的技術,卻苦於沒有啟動資金。

在一次走訪中,伍常凌了解到了吳風仁的情況,當即決定掏腰包借給吳風仁做啟動資金,購買雞苗。

在養殖過程中,伍常凌每周都要去一次老吳養殖點,幫助解決問題。到了麻雞出欄的時候,伍常凌又協調江西省水利廳各單位開展消費幫扶,將老吳的麻雞包圓兒。

當年,老吳養麻雞獲得2萬多元,不僅還了伍常凌的一萬塊,自己也有了東山再起的資本。

“伍書記對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困難來找我。他不僅鼓勵我們養殖致富,請專家到村裡來指導,還帶我們到外地去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讓我們開了眼界。”吳風仁說。

如今,吳風仁除了養麻雞外,還養了1000多隻甲魚,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近兩年來,伍常凌無論是帶領村民致富,還是村容村貌的改變,伍常凌和他的團隊都交出了一份分量十足的成績單:

為4個無路燈的自然村安裝了57盞太陽能路燈﹔將自來水主管網從宜黃接到村內,讓鄉親們喝上了自來水﹔修建了危橋,修繕了村裡的山塘、陂壩、水渠﹔協助完成了三條公路建設,從村內到高速路口的時間由過去的30分鐘縮短至現在的15分鐘……

“駐村工作讓我對農業、農村、農民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自身的努力工作,做了一些實事,為當地群眾解決了一些問題,得到他們的認可,這是我最最自豪的事情。”伍常凌說。

許坊村的變與不變

為了響應2023“春光燦爛嘉游贛”江西春季旅游宣傳推廣活動,今年3月,崇仁縣在許坊村舉辦了首屆桃花節。

活動當天,許坊村巴和生態園內一片花海,游人如織。桃花節的火爆,讓許坊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庄名聲大噪。

許坊村的成功出圈,離不開駐村工作隊的努力。

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和保障下,總投資12.6億元的崇仁鄉村振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示范項目的順利推進,落戶許坊村,為許坊村發展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

以往,一畝農田每年的純收入不到1000元,而現在通過土地流轉,村民不僅每年可以獲得400元的流轉費,還可以到項目基地上班,每天有120元收入,平均每戶可增收2萬多元。

“項目實施后,春季養殖小龍蝦,夏秋季節種植水稻,冬季種植水草,形成了一田三用高效農田。”伍常凌介紹。

喚醒沉睡的鄉村資源,大幅度提升農田經濟效益的同時,更為當地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陸續回鄉。

如今的許坊村,田地還是以前那片田地,卻不再貧瘠,變身成了農商文旅融合的花谷景區﹔村民還是那些村民,卻有了新的身份,在家門口當起“上班族”。

在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換中,許坊村重構了產業發展新格局,種下了鄉村振興新希望。

一日駐村,終身是家

根據上級的工作安排,今年6月,伍常凌的駐村工作將結束。

回想起近兩年的駐村工作,伍常凌坦言有自豪,也有遺憾。

“時間過得太快了,還有好多想做的事沒時間做了,不能親身經歷這些民生實事的辦成,不能看到許坊村的每一次發展變化和經濟騰飛,很遺憾,也舍不得。”伍常凌說。

舍不得伍常凌離開的還有吳風仁。

“伍書記為村裡做的事,一天一夜都講不完,他要離開了,我們真舍不得。但是他也說了,就算回去了,還是許坊人,以后有什麼難事,隨時打電話。”吳風仁說。

一日駐村,終身是家。

這幾天,將要回城的伍常凌,正忙著與北京一家農產品銷售公司對接洽談,為崇仁麻雞找到一個長期而穩定的銷售渠道,進一步壯大許坊村的麻雞養殖產業。

按照伍常凌的計劃,下一步將邀請公司領導先來村裡考察,確定可行后,再簽訂銷售協議,動員村民規范養殖,把許坊村打造成為真正的崇仁麻雞之鄉。

近年來,以伍常凌為代表,江西有數萬名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人員奮戰在鄉村振興第一線,他們腳踏泥土,手捧初心,和村民交朋友,心貼心,書寫下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鄉村有廣闊的空間,鄉親們都通情達理,為人淳朴,懂得感恩,值得信賴和依靠,更值得我們為之付出。”伍常凌說。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