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萬載:產業振興強村富民

遠看是公園,耕地是田園。初夏時節,走進江西省萬載縣高村鎮新竹村,層次分明的生態風光,掩映其間的田園屋舍,讓人如臨“桃源”,心曠神怡。村黨支部書記張遠鋒欣喜地說:“脫貧后的新竹村,是黨和國家惠民政策的真正受益者。興了產業,強了村經濟,富了百姓家。”
新竹村有443戶1408人,轄12個村民小組。全村有耕地面積2886畝,林地面積11535畝,山高林密。過去,進出村庄的道路狹窄,極為不便,是典型的偏遠山區。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駐村單位的幫扶下,新竹村從改善群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優先解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開展鄉村道路、人畜飲水、危房改造和環境整治,家家戶戶安裝了自來水,建起了移動基站,安裝了寬帶網絡,全村95戶村民進行了房屋維修,22戶實施了危房改造,新建了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紅色文化廣場、圖書室和幸福食堂,改造了村衛生室。新竹至高村集鎮道路完成了整體改造提升和黑化,先后硬化通組道路23.5公裡,道路中心地段實現了綠化、美化、亮化,面貌煥然一新。
近年來,在駐村單位的支持下,該村以產業振興為抓手,依托綠水青山這個最大的資源,利用土壤“有機”、“富硒”和山地、林地資源,大力培育和發展強村富民產業。村裡先后建成1個100千瓦的地面光伏發電站,購買了1個120KW的水力發電站,在集鎮建成1個集冷凍、保鮮於一體的農產品加工中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5萬元。同時,發動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帶領脫貧戶種植有機毛豆、富硒水稻等經濟作物,培育電商企業,讓土地“生金吐銀”。
如今,新竹村的好山好水好環境,漸漸“走出深閨”,梯田景觀帶、休閑垂釣基地、生態風光等紛紛亮相媒體。特別是梯田景觀,成為不少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地。今年初,萬載縣城一位80后小伙,被新竹的環境吸引,流轉20多畝土地建成“每天農場”,發展有機、富硒蔬菜、瓜果、盆景,開辟農耕文化研學基地,讓城裡的孩子走進山村田園,勞動與科普“雙促進”。
“‘每天農場’的建成,為新竹發展鄉村旅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們正在進一步規劃配套產業,讓這裡獨特的資源稟賦通過旅游提升價值,提升品位。”張遠鋒說。(辛冬妹 范書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