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螢燭末光 增輝日月——陳鎖生和他的盲人曲藝隊

2023年05月25日07:10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上高道情小戲唱,黨的二十大精神來弘揚……”日前,在上高縣田心鎮南江村,陳鎖生坐在方凳子上,手持二胡。隻聽一聲鏗鏘的鼓聲,悠揚的二胡琴曲隨之響起,陳鎖生激越又帶著蒼勁的道情吟唱,響徹鄉村的夜空。

  他的搭檔喻金根和道:“老陳哦,那你還是快些說來我們聽哩!”

  陳鎖生:“我來告訴你吶,咱們生活變了樣,家家戶戶住新房,門口馬路通四方……”

  今年71歲的“中國好人”陳鎖生,是一名眼盲道情藝人。50多年來,陳鎖生和盲人曲藝隊員們走遍上高的山山水水,至今已為鄉親們演出上萬場,聽眾逾百萬人次。當地的百姓都說:“陳鎖生是盲人,但他用道情藝術給我們送來了縷縷光明和溫暖,他是不幸的人,又是最幸福的人。”

  心中有光 行而不輟

  上高道情是流傳於上高縣的民間曲藝,以二胡、笛子、嗩吶為主要樂器,既能演唱民間小曲,也能說唱長篇傳書,說唱結合,以唱為主,使用方言,詞尾押韻。

  1952年,上高縣盲人曲藝隊成立。一群盲藝人,用心中的光,照亮四方。

  陳鎖生幼時因眼疾失明,卻對優美旋律充滿興趣。見孩子如此熱愛,每逢村裡有唱戲或電影放映等活動,父母就會帶他到現場感受藝術魅力。他喜歡聽,聽廣播裡的新聞,聽周圍人們的閑聊,聽戲台上的劇目……

  10歲時,他跟著姐夫學會了拉二胡。渴望擁有一把二胡的他自己動手制作,沒有馬尾,就用苧麻做弓繩﹔沒有琴弦,就用母親織漁網的線來代替﹔沒有鬆香,就摸索著到山上去刮鬆脂。他還找來一塊蛇皮,終於做成第一把二胡。

  1966年,14歲的陳鎖生進入盲人曲藝隊,拜盲藝人魯效尤為師。他虛心學藝,刻苦訓練,進步神速,吹、拉、彈、唱得心應手。

  同樣的遭遇,同樣的熱愛,冷時勛、張幫灶、喻金根、左仁明、李泉典等盲人和他聚到一起,使上高道情發揚光大。

  盲人曲藝隊隊長陳鎖生告訴記者,經過傳承發展,上高道情保持原有特色,糅合戲曲裡的甩腔,民間小調中的哭板、罵調,既能說唱傳統劇目,也能說唱現代曲目。

  腳下有泥 心中有情

  一根盲杖、一把二胡、一隻小鼓……在上高縣,盲人曲藝隊可謂家喻戶曉。

  道情演出場地簡單,隻要一塊空地、幾條凳子就可以。盲人曲藝隊進村后,鑼鼓一敲、二胡一拉,就會引來村裡的男女老少圍觀,像逢年過節一樣熱鬧。

  “現在的重點工作較多,縣、鄉干部經常和我們一道去村子裡,在道情演出前,向鄉親們宣講上級精神,布置當前工作,不用另外召集群眾開會。”陳鎖生說。

  悠揚的器樂旋律,優美的鄉土唱腔,每一場道情演出,鄉親們都聽得如痴如醉,不肯散場。盲人曲藝隊在這個村剛唱完,馬上就被另一個村請去。“有一個村小組隻有12戶人家,留我們唱了12個晚上。”陳鎖生懷念道。

  陳鎖生參加省殘聯組織的紅色故事巡回宣講活動,先后赴南昌、萍鄉、上饒等地巡回宣講。在南昌,台下的盲人聽到精彩的上高道情表演,有演唱和二胡、小鼓、木魚伴奏,好奇地問道:“上高盲人曲藝隊來了幾個人表演?”陳鎖生自豪地回答:“隻有我一個人和一個架子鼓。”

  陳鎖生告訴記者,以前演道情,敲小鼓、敲木魚各需要一個盲藝人。他試著做了一個架子,起初是用一隻腳敲木魚,經改進后另一隻腳可以敲小鼓。

  “有了架子鼓,我兩隻腳就代替了兩個盲藝人,就像一支小型樂隊,演出道情更加方便自如。”陳鎖生開心地說。去年,他參加宜春市殘疾人文藝匯演,獲得了特別獎。

  基層宣講 “聲”入人心

  每天早晨,陳鎖生都會打開收音機聽新聞,收集素材,汲取新知識。去年10月,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陳鎖生心潮澎湃,每天收聽廣播,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他請縣文化館副館長丁利民幫忙創作道情曲目,還結合自己的演唱體會進行修改完善。

  “我們用錄音機錄下來,在家裡背,再集中排練,三天就可以表演道情了。”黨的二十大閉幕不久,陳鎖生和盲人曲藝隊就著手編演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道情小戲,並陸續在全縣各地上演。

  陳鎖生從沒上過學,卻對道情充滿了感情,自編自導自演了《人生總是有夢想》《非物質文化遺產要保護》《眾志成城抗疫情》《新時代有新氣象》等25首道情。

  丁利民告訴記者,憶苦思甜、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道情,深受群眾喜愛。這些道情小戲以最富感染力的表現形式,直觀、形象地向群眾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

  數十年的堅守傳承,上高道情入選省級非遺。陳鎖生是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20年,陳鎖生榮登“中國好人榜”,去年被評為“江西最美基層文化人”。

  陳鎖生告訴記者,他的老搭檔冷時勛,在唱了46年零2個月的道情后,於2012年因心梗去世﹔后來,張幫灶成了他的搭檔,前些年也因病不能下鄉演出了,喻金根成了他的新搭檔。

  “有的盲藝人身體不好,有的改行從事盲人按摩,盲人曲藝隊目前能下鄉的隻有5名隊員。”陳鎖生不改心中熱愛,他表示,唱道情雖然辛苦,但很有意義。

  聽道情是上高人的鄉愁。在外的上高人懷念家鄉的道情,陳鎖生用盲人手機把上高道情發到抖音進行推廣,也時常有老人加他的微信,要他發道情給他們聽。

  近年來,上高縣切實加強對上高道情的保護與傳承,縣殘聯不僅鼓勵盲人學道情,還歡迎所有殘疾人都學唱道情﹔縣文工團請盲藝人去培養新人。陳鎖生多次應邀到幼兒園、中小學校演唱道情,推動非遺進校園,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我放不下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上高道情,隻要大家還想聽,隻要我還能唱,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都要把它傳承下去。”陳鎖生說。(全媒體記者 梁 健 鄒海斌)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