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奮楫爭先開新局

——贛州加快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紀實

2023年05月25日20:12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行走今日贛南城鄉,高質量發展的熱浪扑面而來,一項項產業規劃振奮人心,一個個重大項目加速推進,一座座工業廠房拔地而起……

2022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建設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同年4月13日,國家發改委印發《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贛南革命老區迎來新的歷史機遇。這是繼2012年《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台實施后,國家層面為贛州“量身定制”的又一整體性、系統化重大政策文件,為加快推進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注入了強勁動能。

勇立潮頭爭一流,贛南大地展新顏。全市上下聚焦“六個作示范領域”,深入實施“三大戰略、八大行動”,全力以赴推動《建設方案》落地落實,示范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實現良好開局。2022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GDP總量達4523.6億元,居全國城市第62位,比上年前移3位。

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富士康工業互聯贛州智能制造園投產運營﹔格力電器贛州智能制造基地項目加速建設,首套“贛州造”格力空調順利下線﹔世界首列永磁磁浮空軌列車“興國號”成功首發﹔金力永磁成為全球同行業首家“零碳工廠”……一個個拉動力強、利長遠、增后勁的優勢產業加速壯大,是贛州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生動縮影。

一年來,贛州深入實施工業倍增升級、科技創新賦能行動,把創新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示范區建設內生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這份動力,正持續推動產業發展實現量質齊升。2022年贛州市獲批創建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躍居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城市第60位、前移4位﹔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集群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有色金屬和新材料產業規上營收首次突破2100億元,南康家具獲評省五星級產業集群﹔規上工業企業淨增202家,總量全省第一。

這份動力,正持續推動創新能力實現穩步提升。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運行良好,江西省現代家具、稀土2個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分別在南康區、贛縣區組建運行,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建成投運,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井岡質量獎獲獎企業實現“零”的突破,242家高新技術企業獲認定公示,科技型中小企業淨增680家、總量全省第二,入選省獨角獸和瞪羚企業21家、增長50%。

這份動力,正持續推動一二三產實現提檔升級。現代農業提質增收,2022年全市新增臍橙6萬畝,改造提升油茶林20.2萬畝,新建設施蔬菜基地5.06萬畝,新增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36家,24個產品獲“圳品”認証,均居全省第一。“兩城兩谷兩帶”建設捷報頻傳,現代家居、有色金屬和新材料、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食品醫藥等“1+5+N”主導產業培育漸入佳境,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實現了千億產業、千億園區、百億企業三個“零的突破”。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均突破7300億元,新增上市企業4家﹔三百山晉級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丫山入選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南康家具市場入選全國十強電商示范基地,安遠電商產業園獲評國家電商示范基地,“互聯網+第四方物流”供銷集配體系實現縣域全覆蓋……

著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漫步寧都縣竹笮鄉新街村,但見屋舍錯落有致,新修的柏油路,串起了一個個蔬菜大棚,連起了一個個農家小院。每到周末,經營土菜館的新街村村民陳六秀便忙得不可開交,既要安排店員准備食材,又要免費擔任村景導游。“以前交通滯后,環境臟亂,現在打造新村后,游客成倍地增長,收入也跟著翻番。”談到村裡變化,陳六秀笑逐顏開。

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贛州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年來,贛州市深入實施城市能級提升、鄉村全面振興行動,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實施,城鄉面貌持續改善。

基礎支撐更加堅實。贛南人民盼望多年的瑞梅鐵路、長贛高鐵開工建設,大廣高速南康至龍南段擴容工程、尋龍高速建成通車。瑞金機場、五雲碼頭主體完工。信豐電廠雙機投運,新能源裝機和年發電量全省第一,實現縣縣通管道天然氣。贛州最大水利工程梅江灌區開工建設,實現“當年獲得批復立項、當年全面開工建設”目標。

鄉村振興壓茬推進。完成新農村建設點建設2649個,完成農村改廁1.4萬個,衛生廁所普及率高出全省11.9個百分點。寧都獲批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會昌、上猶分別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全省示范縣,安遠獲批全國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瑞金入選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

城鎮建設提速提質。中心城區互聯互通加快推進,新(續)建7條快速路計59.1公裡,高鐵新區綜合交通路網加速成形。城市功能品質得到顯著提升,贛州蓉江新區建成區面積約20平方公裡,章貢區上榜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1.88萬戶,改造老舊小區151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67萬套。五區一體化發展格局已然形成。

著力鞏固提升生態優勢

俯仰天地,碧空如洗﹔山清水秀,生態宜居。“很多年前這裡發展工業卻忽視了生態保護,加上交通不便,陸續搬走了十來戶人家。”上猶縣黃埠鎮感坑村坪田壩小組村民肖隆德說,“現在可大不一樣嘍,通過生態修復治理,湖水又清澈了,堤岸蝴蝶飛舞,污染的土壤治理好了,果蔬大棚也建起來了。這些年,搬走的人家又陸續搬回來了。”

坪田壩的變化,折射出贛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卓有成效。一年來,贛州市深入實施美麗贛州行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之路,著力在保護和改善環境中實現綠色崛起。

2022年,贛州市印發實施碳達峰實施方案和“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嚴格能耗雙控和“兩高”項目管理。同時,持續優化能源結構,新能源發電量佔到全社會用電量的28.2%,超過全省14.1%。寧都、定南、石城成功創建省級循環化改造園區,全市省級以上園區循環化改造實現全覆蓋。全市縣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開展污染防治“百日攻堅”行動,實行兩輪全覆蓋督導幫扶,解決突出環境問題226個,道路揚塵、噪聲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在於都縣祁祿山鎮鄧屋村廢棄礦山,成片的油茶樹長出了新的枝葉。“去年這裡還是礦渣沉積、坑坑窪窪, 通過治理,這座廢棄礦山新增林地指標165畝,我們在修復山地上種植了1萬余株油茶,廢棄礦山由此變成了綠色生態、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鄧屋村村支書陳小球喜上眉梢。

據統計,一年來,贛州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55.2平方公裡,修復廢棄礦山生態204.8公頃,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入選國家示范工程,改造低質低效林101.23萬畝。

著力不斷深化改革開放

4月9日,一列搭載15個40英尺集裝箱、總計390噸巴西果汁的冷鏈專列抵達贛州國際陸港。這批果汁從巴西海運至深圳港,再通過冷鏈集裝箱“一箱到底”全程冷運抵達贛州港。贛州國際陸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立平說,此次鐵路運輸進口果汁冷鏈專列的開行,開辟了生鮮產品進境的又一新車道。

生鮮冷鏈專列的開通,是贛州國際陸港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也是贛州市在對外開放中不斷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展現。

一年來,贛州深入實施深化改革開放行動,充分利用國家賦予的先行先試權,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內陸雙向開放合作。

對口合作實現良好開局。贛州搶抓深贛對口合作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超前謀劃、主動對接、積極作為,推動贛粵兩省政府聯合印發五年實施方案,率先建立深贛對口合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首批21個近期重點推進事項清單,在產業、科創、開放平台、營商環境、職業教育等重點領域合作不斷深化。

外貿外資穩量提質。贛州國際陸港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開通全省首列“鐵路快通”中歐班列、中老國際班列、贛深城際高速貨運班列,“贛穗組合港”正式運營,鐵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9.2%﹔贛州綜保區進出口實現翻番,首進中西部地區20強﹔贛州獲評全省唯一“中國投資熱點城市”。

重點領域改革蹄疾步穩。贛州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任務圓滿完成,國有融資擔保機構實現縣域全覆蓋,普惠金改試驗區建設通過國家中期評估,贛州經開區落地全省首單知識產權証券化項目,鄉村治理“積分制”、大余宅改試點、石城移風易俗等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80%以上服務事項實現“掌上辦”,企業開辦半天辦結,超過1300項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對標大灣區打造新時代“第一等”營商環境入選全省十佳案例。

著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社區內志願服務站、愛心超市、文化廣場等一應俱全,周圍學校、農貿市場、醫療中心緊鄰布局,比起以往山溝溝的生活,真的是方便太多了!”石城縣小鬆鎮脫貧戶易漫說起現在的生活,笑容滿面。2018年9月,作為深山移民戶,她一家4口被分配到了銅鑼灣社區移民安置點,不僅解決了住房,還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一年來,贛州市圍繞“在增進老區人民福祉上作示范”目標要求,深入實施提高民生品質行動,把解決民生問題、提升民生品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氣力解決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著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民生支出達849.08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2.6%。就業方面,城鎮新增就業7.93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1.56萬人。托幼方面,新增托育托位0.73萬個、幼兒園學位1.43萬個,總量分別達到2.7萬個、35.9萬個。教育方面,新增上學座位7.02萬個,總量達到159.4萬個。醫療方面,新增求醫床位0.71萬張,總量達到6.7萬張,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6.91張,達到全省平均水平。養老方面,新增養老點位0.57萬個,總量達到4.37萬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65.6%,列全省第一。文化方面,每萬人擁有群眾文化設施面積達到882平方米,較2021年新增22平方米,達到全省平均水平。體育方面,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49平方米,較2021年新增0.15平方米,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著力創新用好紅色文化

5月1日,位於瑞金市紅井和“二蘇大”連接線上的瑞京紅井街試營業,成為又一個紅色旅游新地標。該街區建有江西省首個數字水帘、元宇宙體驗中心等40余個科技項目,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新十二要素,成為“紅色旅游+科技”的示范窗口。

紅色是贛州最亮的底色。一年來,贛州市圍繞“在傳承紅色基因上作示范”要求,著力創新用好紅色文化。

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瑞金、於都成功入列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創建單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全域推進,重點展示園、集中展示帶和特色展示點進展順利﹔長征學院、長征大劇院建成運營,紅軍小鎮入選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讓紅色文旅“火起來”。目前,贛州有紅色旅游A級旅游景區10處,其中5A級旅游景區1處,4A級旅游景區6處,3A級旅游景區3處,設計了“牢記革命魂 重走長征路”等10條紅色主題精品線路。紅色旅游已成為全市旅游經濟的重要支撐,旅游收入佔全市旅游總收入的35%。今年五一假期,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累計接待游客20.6萬人次,於都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紀念園景區接待游客6.8萬人次,贛州方特東方欲曉主題公園接待游客6.3萬人次。

讓紅色名片“亮起來”。《一個人的長征》獲“五個一工程”獎和文華表演獎,全國首部大型紅色文旅史詩《長征第一渡》在於都盛大首演,經典音樂史詩《長征組歌》在興國駐地演出﹔在2022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上,贛州“重走長征路”等精品紅色旅游線路亮相江西館、贛州館﹔走進廈門、深圳等沿海城市,舉辦“紅土情深·嘉游贛”紅色文化旅游推介會,全方位推介贛州獨特的紅色資源、紅色精品課程等,提升贛南紅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紅色贛南,魅力無限。新征程上,贛南人民乘風破浪、砥礪奮進,奮力譜寫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精彩華章。(溫居林、陳緣緣、陳鈺芳、祝福)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