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照亮山區孩子成長路
他每天像一個陀螺一樣旋轉不停,開著車在城區和山區兩頭跑,一年來在蜿蜒曲折的鄉村路上奔走5000多公裡,用愛照亮山區孩子的成長路。他就是2022年自願報名前往山區富城中心學校支教的會昌小學教師劉椿生。
支教隻為山裡娃
“我出生在農村,我願意前往山區支教,讓更多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
2022年,會昌縣教科體局將會昌小學與富城中心學校定為結對幫扶學校。但由於師資力量緊張,兩所學校派不出支教教師和頂崗教師。了解情況后,劉椿生主動請纓,奔赴山區支教,開始了兩所學校的走教工作。
劉椿生在會昌小學擔任六年級班主任和數學學科教學工作,在富城中心學校擔任五年級數學學科教學工作,每周的課時量達18節,超平均工作量的50%。每天一大早,劉椿生就要出發前往20公裡外的富城中心學校去給山區的孩子們上課。
山路蜿蜒曲折,陡坡多。4月的一天下著大雨,劉椿生在開車去富城的路上突遇山體滑坡。黃泥和石塊眼看馬上要砸下,他一個激靈猛地踩下了剎車,車胎在水泥路面上劃出一道長長的印子。所幸剎車及時,石塊混著泥土滾下來攔住大半個路面,距離車子不到一米,劉椿生忍不住后怕。可一想到富城中心學校的孩子們可愛的笑臉,他心中又涌現出力量,推動著他繼續前行。
劉椿生支教的班級有18個孩子,他們大多為留守孩,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學習積極性也不高。
為了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劉椿生從“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兩個角度出發換位思考,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來細心呵護。在他的關懷和鼓勵下,孩子們臉上逐漸有了自信的笑容,學習也有了很大進步。
“不跟別人比,隻跟自己比,有進步就很好,老師相信你!”學生小吳原來性格叛逆,學習時總是靜不下來心,劉椿生就採用激勵的方法,鼓勵他。同時課后找他談心交朋友,讓他認識到自身不足並加以改正,小吳果然有很大的進步。
“對學生有愛心,對待子女一樣。”聊起劉椿生的工作表現,富城中心學校的教師總是這樣評價道,“劉老師有很多巧妙的教學方法,很多基礎差的孩子都是從零開始,從不願學變得願意學。”
“謝謝劉老師,你就如一盞燈,照亮了我們成長的路……”一次寫人物主題的習作中,一名學生在作文本中寫道。
“這樣兩頭跑教書不容易,而且兩個班級的教學質量都很好,為劉椿生老師點贊。”會昌小學副校長劉君賢評價道。
從小萌生“教師夢”
“半夜醒來,看見母親開著台燈批改作業,覺得很辛苦,但大家對她都很尊重,那時我就感覺到教師是一份很光榮的職業。”劉椿生回憶道,母親從教的經歷,讓自己打小就有一個教師夢。
根在哪裡,心在哪裡。1997年,劉椿生師范畢業放棄分配的工作崗位,毅然回到周田鎮任教,參與到建設家鄉的行動中。“當時學校的基礎條件很差,陰雨天外面下大雨,教室下‘小雨’,而且每個月工資也就隻有兩百塊錢。”剛到周田小學,劉椿生干勁十足,現實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可劉椿生並沒有退縮,越是條件艱苦,越是堅定了他的從教初心,也把他逼成了一個“多面手”:桌椅不平整,就用錘子敲平﹔窗戶漏風,就用塑料紙補上﹔屋頂漏水,就搬來梯子爬上去修。
“學校裡大多是留守兒童,還有幾個孩子沒飯吃,我看著覺得很心疼。”到了中午,劉椿生就會把他留下,給他做飯吃。為了教好這些孩子,劉椿生走十多裡山路去家訪了解情況,向優秀教師虛心請教,晚上熬夜批改作業,認真備好第二天的課。
“有一年教了2個班級,學生數達到144人,但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作為教師還是比較欣慰的。”就這樣,劉椿生在家鄉一干就是十年,把青春奉獻給了家鄉的教育事業。
育人初心終不悔
劉椿生總能因材施教,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耐心教導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做他們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2016年,劉椿生從基礎質量好的黃坊小學,調任至基礎薄弱的水西小學擔任校長。到任后,劉椿生發現學校教師平均年齡高達48歲,且大部分教師都臨近退休。從學校發展規劃到校園文化建設,從關心教師生活到關愛學生生活起居,劉椿生無不親力親為。據他回憶,有一天早上,學校一位老師突發心臟病,嚇得大家一時不知所措,作為校長的劉椿生當機立斷,將她及時地送到了醫院進行救治。
在劉椿生的帶領下,一年后原本落后的水西小學教學質量實現了跨越式提升,在全縣50所村小質量評價中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后來,水西小學撤並到會昌小學,劉椿生由校長角色變回了班主任、數學教師。身份轉變,但他初心不改,依然是那個學生眼裡的好老師、同事眼裡的教學能手。
從教至今,劉椿生已經走過了26個春秋冬夏,在三尺講台上默默耕耘,用愛心溫暖千百學子,用擔當詮釋為人師表。
“在今后的從教路上,我將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繼續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學生。”劉椿生如是說。(劉兆春、邱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