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吉安有“數” “智”造未來

2023年06月24日07:25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對吉安而言,數字經濟是一趟不容錯過的“復興號”,也是一條不容掉隊的新賽道。一路穩扎穩打,從起步到加速,吉安數字經濟正揚優成勢,掀起更加激涌的“數”潮。

  這兩組數據能直觀反映吉安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2022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達2097.4億元,增長12.3%,總量位居全省第二﹔全市企業上雲數突破3萬家,總數居全省第三,成功獲批國家“千兆城市”。

  這樣的競爭力是怎樣淬煉出來的?近日,記者來到吉安市,探尋當地加“數”前行的背后。

  蓄力成勢,下好數字經濟“關鍵棋”

  電子信息產業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和首位產業,也是吉安市的優勢產業。

  過去十余年間,不沿邊、不靠海的吉安市,從一座僅有少許電子信息產業基礎的中部城市,一躍成為產業份額在全省“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中部脊梁”,涌現出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叫得響的電子信息企業,比如合力泰、立訊智造、木林森等3家百億元企業。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營收總量首次突破2000億元,產業規模連續十多年保持全省第一。

  數字經濟新“藍海”,前景一片光明,賽道競爭也很激烈。是躺在過往的功勞簿上“吃老本”,還是銳意進取、勇於創新?在省委、省政府吹響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號角的大背景下,吉安市思路越發清晰: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強化賽道思維,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謀定而后動。“一區、雙核”特色板塊重點做強。吉安市高鐵新區引進和培育了螞蟻金服、中科創客學院等一批優質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軟件企業及創新團隊,成為吉安數字經濟產業化的聚集高地﹔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吉安高新區著力打造智能化升級和提質增效的樣板區,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

  主攻賽道做優做強。圍繞電子信息首位產業推進延鏈、補鏈、強鏈,智能終端、電子電路板、半導體照明、5G制造等重點賽道加速發展,伊戈爾磁電第三代數字供電系統項目、泰和數字經濟產業園通訊顯示一體化項目、丁乙科技觸控顯示項目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

  特色賽道深耕打造。加強與中國工程院王耀南院士團隊等對接合作,積極謀劃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搶佔人工智能新興賽道﹔與先鋒軟件、江西軟件職業技術大學共建井岡山先鋒數字經濟產業園,致力於打造國內領先的區塊鏈產業基地。

  以“數”賦能,為產業發展插上“數字翅膀”

  當傳統制造業遇見數字化,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在吉安生益電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濃濃的科技感扑面而來:偌大車間僅寥寥幾人,現場60多台智能倉儲運輸車、100多台機械手臂等機器各司其職、高速運轉。“去年,我們在線路板成品檢驗工序中,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自動識別自動分揀。過去需要3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1人即可。”該公司IT經理劉志芳介紹,目前公司實現自動物流和大數據管理,生產過程參數做到自動採集和下發,產品皆可全流程追溯。

  類似這樣的高智能化、高自動化、高信息化的新型綠色工廠,在吉安還有不少。南亞新材料,全自動立體庫1個工人也不需要,手機、電腦可全流程監控每道工序、每台設備,關鍵裝備數控化率超95%、數據自動採集達到95%。

  在數字化轉型中,吉安把主戰場放在制造業,推動傳統產業提速升級,“吉安制造”進一步向“吉安智造”轉變。

  伊戈爾磁電實行5G智慧工廠改造后,以前1000人創造的產值現在隻需不到200人﹔國泰化工通過“機器換人”,生產效率提高200%,能源消耗降低30%﹔旭昇電子建成智能裝備及高端線路板生產線,年產能由184萬平方米提升至336萬平方米……

  乘勢而上,起而行之。吉安市深知,隻有做好“數字經濟+”的文章,才能將數字經濟的優勢充分釋放。除了傳統制造業,服務業、農業也在數字藍海中踏浪前行。

  直播電商乘風而起。今年4月,佔地達2000平方米的井岡山直播大樓正式啟用,16支直播隊伍帶動眾多農戶、種植戶走上直播道路,形成了一個個新農人矩陣,井岡山竹筍、蜂蜜等山間土貨成了網上“俏品”。

  種地也有了“科技范”。日前,在井岡山農高區智慧農場示范基地,無人駕駛水稻精量穴直播機已完成了中稻播種。相比人工插秧,無人駕駛水稻精量穴直播機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一天能播種60畝以上。

  電商、數字物流、智慧農業、智慧景區……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產業轉型提速升級。

  聚木成林,打造“雨林型”數字經濟生態

  如果說傳統產業拼的是供應鏈,那麼數字經濟拼的就是環環相扣的生態圈。

  聚木成林,離不開適宜的氣候、肥沃的土壤、優質的種子。近年來,吉安市著力構建平台、技術、人才集聚發展生態圈,聚力打造“雨林型”數字經濟生態。

  聚力平台建設,吉安市著力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公共服務平台,“三駕馬車”並駕齊驅,同向發力,數字生態不斷優化。

  吉安電子信息產業聯盟組建近兩年已吸納企業247家,聯想、華為、海康威視等一批企業“入盟”。去年,聯盟還承辦了江西省電子信息產業供需對接大會,促成供需合作項目148個、簽約金額70.6億元。

  吉安電子信息研究院引進湖南大學王耀南院士團隊、電子科技大學楊曉波教授團隊入駐,加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西分院牽頭組建的省級電子信息產業鏈數字融合科技創新聯合體,已與米田科技等企業簽訂合作項目32個,項目合同金額900多萬元﹔成功揭榜木林森省市兩級“揭榜挂帥”項目。

  吉安電子信息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將建成省檢驗檢測認証總院“贛中基地”,為許多沒有自主檢驗檢測能力的中小型電子信息企業服務。

  聚力技術攻關,與南昌航空大學開展戰略合作,共同開展科研項目攻關﹔密切與院士團隊合作對接,加快人工智能領域技術研究應用。

  聚力人才培育,與先鋒軟件集團、江西軟件職業技術大學共建江西軟件職業技術大學井岡山新校區﹔與井岡山大學、北京龍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井岡山大學數字經濟現代產業學院。

  政府搭台,企業唱戲。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金雞湖創新小鎮成功獲批首批省級數字經濟集聚區,為該區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吉安縣由三個平台共同出資,建立10億元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引進了數字經濟優強項目——江西聯創電聲有限公司,今年5月投產,預計年產值可達10億元以上﹔吉安市高鐵新區圍繞數字經濟招商選資,短短一年,招引來101家企業……

  在“雨林型”生態的滋養下,吉安數字經濟將茁壯成長。(全媒體記者 胡 萍 齊美煜 董文濤)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