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通 路路通(一線行走)

找到心結、換位思考,即便不能立刻解決,也要讓群眾知道幫助他們的決心
三周前的一個早上,我接到一通電話,青湖社區居民陳女士反映下水道污水倒灌,語氣激烈。我趕緊聯系縣住建局和網格單位趕往現場。原來,是樓上住戶排污不暢導致下水道堵塞。我一面安撫陳女士,一面聯系施工單位疏通管道。慢慢地,陳女士的情緒平復下來。
2006年4月,我來到江西省靖安縣信訪局工作。之前有過多年鄉鎮工作經驗,我對群眾工作本來還蠻有信心,但實際情況卻比我預想的要復雜許多。
一次,雷公尖鄉村民舒某反映違建拆除補償問題,經協調,補償已執行到位,舒某卻仍反復上訪。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解開他的心結。原來,舒某覺得自己因上訪受到了大家的排擠,家人的病逝又給其帶來了進一步的心理創傷。慢慢地,我發現,有時候產生矛盾的往往是群眾的心結,如果缺乏專業心理學知識,雙方都會被情緒帶著走。於是,我報名參加了靖安縣首期心理輔導培訓班,打算從心理疏導這方面尋找信訪工作的突破口。
有一次,香田鄉村民黃大姐情緒激動地向我們反映鄰居佔用自己田地。我去看了現場,發現鄰居只是佔用了她一小塊荒地。這麼小的事為什麼會發生爭執?經過溝通了解,我們發現家庭不順才是她真正的心結。找到心結、換位思考,做到你有所呼、我有所應,即便不能立刻解決,也要讓群眾知道幫助他們的決心。
黃大姐一個人負擔起一個家,著實不容易。我們耐心傾聽她的煩惱,再幫助她梳理思路,理性表達訴求。這種溝通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黃大姐與鄰居達成諒解。此事過后,我時不時去黃大姐家串串門,每次去黃大姐都想讓我帶些種的菜走,這份親近讓我覺得特別溫暖。
心路通,路路通。這些年,我接待過不少群眾,從開始接觸時的“劍拔弩張”,到建立信任之后的“推心置腹”,有些信訪問題表面上看似簡單,其背后可能有復雜的原因。要多方走訪、深入了解,口中有應答、眼中有觀察,才能有針對性地化解矛盾。
(作者為江西省靖安縣信訪局局長,本報記者朱磊採訪整理)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