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饒廣豐區保障居住、規范建房、盤活閑置
優化土地空間布局 改善鄉村人居環境

“以前村裡的路別提多憋屈了,村巷最窄的地方也就幾十厘米,街坊鄰居走路碰個照面都要側著身子,很不方便。”72歲的江西上饒市廣豐區沙田鎮西岩自然村村民吳金媛說,現在村庄規劃整潔,家家戶戶門前柏油路寬敞暢通,路面下還鋪著雨污分流管道。
變化源於宅改。2022年,西岩自然村啟動宅改,通過村委會組織、理事會主導,大力拆除空心房、危舊房、違章房,這個40余戶的小村庄騰出2000余平方米的土地資源,為提升村庄基礎設施水平拓展了空間。
廣豐區總人口102萬,人均耕地不足0.15畝,人多地少。廣豐區農業農村局負責同志說,如何優化農村土地空間布局,是改善鄉村人居環境、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課題。
廣豐區堅持規劃引領,將農民建房納入各村(社區)規劃,出台統一的建房標准,規范農民建房的面積與樓高。成立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交通局等多個部門聯合的農村居民建房管理協調服務小組,嚴格執行戶申請、村初審、鄉鎮復審、部門聯審、批前村公示、批后挂牌公示的“三審兩公示”審批制度,加強批前和批后監管。
人多地少,怎樣保障居住?廣豐區以宅改為契機,按照“保障居住、管住亂建、盤活閑置”的總體要求,致力向盤活閑置資源要空間、向規范農民建房要效益,提升土地綜合利用效率。廣豐區健全農民建房新增建設用地規劃和計劃指標保障機制,按年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不低於8%的比例,單列農村建房用地,並積極盤活宅基地存量,保障農民建房用地需求。
開好“前門”,堵住“后門”。控違拆違是規范農民建房的“硬骨頭”。廣豐區推動700余名城市管理隊員下沉23個鄉鎮(街道),並在每個行政村配備網格協管員,推動執法力量下沉、管理重心下沉。強化專項督查機制,建立6個督查組,分區域對違法建設情況進行督查。對發現疑似違法建設的情況,建立工作台賬,當即交辦給屬地調查處置,對處置結果進行全程跟蹤、復核,形成“巡查、發現、交辦、拆除、跟蹤、問效”的完整監管鏈條。2020年以來,全區拆除各類違法建筑17萬余平方米。
盤活閑置,閑地“土生金”。在市區鎮三級黨委統一部署下,余家村理事會通過引導村民有償退出宅基地、拆除“三房”等措施,將老房子全部流轉到村集體上進行統一規劃利用,不僅優先保障20余戶村民建房,還騰出20%的流轉土地用於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吳村鎮玉田村利用500平方米閑置農宅發展手工加工業,每年給村集體經濟增收2萬多元,還帶動20余人就業﹔毛村鎮八都社區泉水塢自然村將地塊散落、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的宅基地進行統一流轉,將農戶集中安置,改善了環境,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60多萬元。
持續深化作風建設,以黨風引領社風民風。制定出台黨員干部在控違拆違工作中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的具體措施,推行自查自糾制度,逐級審核把關,區紀委監委、組織部、控違拆違辦存檔備案並全面核查。截至目前,全區1000多名領導干部中,本人或親戚朋友有違規建房情況並主動上報的有55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