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跨越萬裡的師生情

2023年11月13日08:1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11月7日,新疆阿克陶雪鬆中學“紅杜鵑”合唱社團的學生正在演唱紅色歌曲。特派全媒體記者 洪子波攝

  “我們老師人美心善,有耐心,教得好。”

  “我要努力學習,熱愛陶藝,將來到景德鎮去上大學。”

  “我上次援疆教的學生已經畢業了,現在有的是警察,有的是教師,還有的是醫生,我覺得特別欣慰。”

  …………

  11月7日,走進阿克陶縣雪鬆中學,記者被師生們真摯的感情深深感動著。這所由江西“組團式”援疆的對口學校,在江西援疆資金、援疆人才等全力支援下,校園環境越來越美、學生學業水平不斷提高、師資力量不斷增強。

  “我們學校今年中考平均分比去年提高36.8分,提升幅度列全縣第二、全州第四﹔高考本科上線率39.42%,比去年提高9.69%,名列全縣第一、全州第二。”談起雪鬆中學,來自贛州的援疆校長羅萬青滿眼自豪地說,“我們江西教師不僅來了,而且融入進來了,把阿克陶當成了第二故鄉,大家都把阿克陶的教育事業,尤其是雪鬆中學的教學任務當成一項光榮使命。”

  “第一次援疆結束時,我的學生剛好是高三的關鍵時候,還有一個學期就要畢業了。當時,我和學生們都有一個小願望,就是我能陪伴他們直到高三畢業參加高考。后來,我經過努力爭取、層層選拔,終於實現了再來一次的願望,學生們在高三的時候也挺努力的。”第二次援疆的英語教師何芳坦言,上次回去以后,她經常會想到這些學生,回憶和他們相處的點點滴滴,有時候想著想著就會情不自禁地流淚。就這樣,何芳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了第二次援疆。

  今年2月,來自江西上饒的方兆瑞第三次踏上援疆之路,擔任雪鬆中學紅杜鵑江西班高一(12)班的語文老師。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教育教研幫助雪鬆中學提升教學質量,希望我教的學生能夠對社會有用。”方兆瑞說,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紅杜鵑教師“青藍結對”幫扶工程,在新疆“傳幫帶”了很多徒弟,幫助這裡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優質教師隊伍。“就算我們將來援疆結束離開了,他們也能夠扎根在這裡繼續發揮作用,保証教學教研依然能夠如火如荼地開展。”方兆瑞說。

  “方老師是一位非常有責任心的師傅,對我很有耐心,他把自己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都傳授給了我。”雪鬆中學年輕教師巫丹說,“我會向這些援疆的教師學習,把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帶到我的教學工作中,帶給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感受到我們所有人的愛心。”

  援疆教師們的關心和教誨,讓很多孩子慢慢愛上學習,樹立起奮斗的目標。

  今年高二的維吾爾族學生艾爾西丁·麥麥提江,以前對學習沒興趣,成績不太好,上課也不敢發言。班主任和援疆支教教師張學珍就不斷地激勵他,對他進行理想目標教育,而且還利用周末到他家裡進行家訪。漸漸地,艾爾西丁·麥麥提江的思想發生了變化,開始刻苦學習。“變化特別明顯的是英文書寫,由原來的潦草無比變得非常整潔美觀,他還經常利用課間找我聽寫單詞和背誦英語范文。”張學珍說,通過兩個多月的努力,艾爾西丁·麥麥提江的英語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艾爾西丁·麥麥提江說,他要繼續努力,提高學習成績,爭取考上好的醫科大學,將來當一名救死扶傷的好醫生。

  採訪時,記者問孩子們,“你們的目標是什麼?”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上大學。”為了心中的夢想,孩子們正在努力拼搏。孩子們,加油!(特派全媒體記者 黃繼妍)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