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贛南臍橙保護條例》出台 用法治讓百姓端穩“金飯碗”

2024年01月02日08:13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眼下,正值贛南臍橙銷售旺季,作為贛州名副其實的“當家樹”與“搖錢樹”,贛南臍橙為無數果農撐起“致富傘”。如今,贛南臍橙也迎來“專屬保護”——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批准的《贛南臍橙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作為贛州市首部關於優勢特色產業保護的地方性法規,為何出台?《條例》有哪些特點,將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現狀:監管尚存法律空白

前不久,會昌縣文武壩鎮山新村果農謝某某因早採贛南臍橙,被當地政府部門及時制止,並沒收、銷毀早採贛南臍橙1.5萬余斤。

贛州市果業發展中心生產科科長梁梅青介紹,經過50余年的發展,贛南臍橙從單純的種植業發展為集種植生產、倉儲物流、精深加工於一體的產業集群,2022年總產值達195億元。

在梁梅青看來,贛南臍橙產業是贛州市比較優勢最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好的農業主導產業,卻在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保護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特別是在一些與贛南臍橙有關的違法行為治理上,難以找到准確的法律依據。

“與贛南臍橙密切相關的現行上位法有20余部,這些法規對涉及臍橙產業方面的保護規定、處罰措施較寬泛,缺乏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梁梅青進一步舉例,如在監管柑橘衰退病等非檢疫性病虫害苗木,以及打擊臍橙染色、早採等方面,無明確法律依據。監管上的法律空白,給違規人員留出“鑽空子”的空間,也令日常防控變得難上加難。

此外,近年來其他柑橘產區臍橙產業迅速發展,給贛南臍橙產業的行業優勢和價格優勢帶來不小挑戰。贛州市贛南臍橙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傳認為,通過立法加強法律保護,是進一步提升贛南臍橙品質、唱響贛南臍橙品牌、持續鞏固贛南臍橙優勢地位、揚長避短促進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途徑。

出台:產業發展有法可依

此次出台的《條例》包括7個章節41條,規定了贛南臍橙的產業發展、產業安全、品牌保護、服務保障、法律責任等方面內容。

贛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黃新榮主持了《條例》的制定工作。他介紹,《條例》以問題為導向,針對制約贛州市臍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苗木安全、黃龍病防控、投入品管理以及品牌保護等突出問題和關鍵環節,作出針對性回應。

贛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干部楊雨參與了《條例》制定的全過程,在他看來,“地方立法工作既要服從上位法,又不能全部或大部分照抄照轉上位法的內容,否則《條例》的制定就失去了意義。”立法計劃確立以后,贛州市果業發展中心牽頭組建了起草工作專班,赴部分縣(市、區)開展立法調研,積累了一摞厚厚的調研報告。

此前,為了保護贛南臍橙產業,贛州市先后發布或出台《關於全市果業開發過程中落實水土保持措施的意見》《關於進一步規范山地林果開發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通知》《贛州市柑橘苗木定點繁育場管理辦法》《贛州市柑橘黃龍病防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楊雨介紹,在先前的基礎上,《條例》提煉了50余年來贛南臍橙產業發展的成功做法並上升為法規,為今后臍橙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條例》對相關違法行為進行規范,並設置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其頒布實施,標志著贛南臍橙產業發展進入有法可依的新發展階段。”黃新榮說。

期待:用法治保障興果富民

前不久,贛州市贛南臍橙協會曝光了一批通過催熟、染色等方式銷售早採贛南臍橙,以及銷售假冒贛南臍橙等影響品牌的典型案例。在果農楊鑫看來:“曝光得好,讓違規者無處藏身。”

2023年,贛南臍橙的品牌價值已達691.27億元,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繼續讓贛南臍橙傳得開、叫得響,離不開法律的有力支持。《條例》明確提出,市、縣(市、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贛南臍橙品牌保護的監管,依法查處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偽造產地、違反商標及地理標志使用管理規定等行為,建立與本行政區域以外的執法部門信息共享、協查協助、線索移送等機制﹔聯合農業農村、商務等部門開展執法行動。此外,還明確了侵犯贛南臍橙品牌的具體表現和法律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條例》還規定果業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贛南臍橙生產經營者的宣傳培訓,提高贛南臍橙生產經營者的技能和素質,並鼓勵贛南臍橙生產經營者參與職業果農職稱評定、贛州工匠選拔等。

“當前,我市直接或間接從事贛南臍橙產業的從業人員已超100萬。” 黃新榮介紹,出台《條例》是順應贛南人民尤其是贛南臍橙生產經營者、贛南臍橙從業人員的期待,以法律手段保護和鞏固贛南臍橙發展成果,讓老百姓端穩贛南臍橙產業這隻“金飯碗”。(易永艷)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