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走在前 勇爭先 善作為”丨2024江西兩會代表委員系列訪談

構建具有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江西省人大代表、贛州市贛縣區區長、贛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文彥接受人民網專訪

人民網記者 羅娜
2024年01月24日09:06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2024年江西省兩會召開期間,人民網推出“‘走在前 勇爭先 善作為’|2024江西兩會代表委員系列訪談”節目,聚焦各地如何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揚長補短、固本興新,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上善作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圍繞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為江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江西省人大代表、贛州市贛縣區區長、贛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文彥接受了我們的專訪,以下為訪談實錄:

人民網:今年江西省兩會,您更關注什麼話題?帶來了什麼議案?

劉文彥:贛縣區是“中國稀金谷”核心區、贛州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所在地,也是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之一,今年省兩會我更為關注“構建具有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相關話題。

近年來,贛縣區、贛州高新區聚焦“中國稀金谷”建設,不斷發展壯大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鎢新材料及應用、鋰電新能源材料及應用、先進智能制造四條產業鏈,產業集群鏈式發展初具規模﹔特別是稀土新材料及應用,構建了從稀土分離到稀土金屬到永磁材料再到永磁電機產業鏈條系,目前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磁材生產基地之一。我建議在省級層面圍繞用地、原材料供應、金融等方面,出台更具指導性、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出台針對永磁電機設備更新改造的專項補助政策,既助力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又能加快設備更新,提升江西省永磁電機產業市場競爭力。

此外,贛縣區、贛州高新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前形成了以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為核心的“兩院五中心”科創平台集群,擁有國家級科研平台10個、省級科研平台16個,構建了集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和檢測檢驗於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如何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需要我們重點關注。建議省裡對“中國稀金谷”科技創投基金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給予傾斜支持,充分發揮金融賦能科技作用,提升科技成果供給質量和轉化效率。

人民網:接下來,您如何把這次兩會精神帶回去,引導贛縣區廣大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的贛縣篇章?

劉文彥:省《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工作安排九大任務,置之首位的是:構建體現江西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我們如何抓工業、抓項目、抓產業、抓體系指明了方向,讓我們信心倍增,干勁十足。

接下來,贛縣區、贛州高新區將用好稀土王國、世界鎢都、非洲鈷鎳新能源材料三大特色優勢,堅定不移主攻工業、大抓產業,構建體現贛州高新區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江西貢獻贛縣力量,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加快壯大四條產業鏈和三個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圍繞“中國稀金谷”建設,全面提升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鎢精深加工及應用、鋰電新能源材料及應用、先進智能制造四條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做大做強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鎢新材料及應用、鋰電新能源材料及應用三個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工業營收達到1000億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全國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加快打造綠色安全新質的產業城。重點是圍繞三個特色鮮明產業集群加快“三園兩區”平台建設。“三園”即建設三個主題產業園:一是以中國稀土集團為龍頭,高標准打造800畝稀土新材料產業園﹔二是以江鎢集團為龍頭,高質量打造800畝鎢精深加工產業園﹔三是以騰遠鈷業、寒銳鈷業、吉銳新能源等新能源企業為龍頭,高水平打造1000畝鋰電新能源材料產業園。“兩區”即建設兩個功能區:一是啟動電鍍集控區建設﹔二是隨著化工集中區通過省級認定,我們將做好化工集中區通過認定的“后半篇”文章,加快提升基礎設施,做到綠色、安全、規范運營。

加快打造創新驅動強勁的科創城。一是強化科技支撐,爭取組建稀土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稀土技術創新中心,支持江西理工大學科技園創建國家級平台,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布局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持續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向高端攀升。二是推進成果轉化,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年活動”,加快組建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鎢新材料及應用2個市級科技成果轉化分中心﹔實施“科技+金融”戰略,加強與銀行、頭部基金公司合作,積極推進科技金融創新,充分發揮基金賦能作用,著力提升科技成果供給質量和轉化效率。三是集聚創新人才,實施更加積極的人才政策,用好中科融合產業園、人才新政“15條”及各項優惠政策,積極開展招才引智活動,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加快構建配套完善的稀金產業生態圈。一是強化稀土磁性材料等應用技術平台和電機檢測等公共服務平台運營,加快工業仿真設計、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項目建設,以打造“520”綜合體政務服務中心、招商服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中介服務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為重點,進一步豐富中國稀土集團稀金谷產業促進中心的應用場景。二是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建設原則,加快建設稀金谷產城融合示范區,全力打造集基礎研究、中試、孵化、檢測、貿易、設計、職業技工教育以及金融服務等於一體的產業生態圈。

人民網: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開展“大抓落實年”活動。贛縣區將如何抓落實,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開門穩""開門紅"?

劉文彥:人勤春來早,奮斗正當時。我們將以永不懈怠的狀態干事創業,一往無前的姿態銳意進取,確保一季度實現“開門紅”,為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堅持不懈狠抓項目。加快實施45個省大中型項目、133個市項目和235個區項目,推動更多項目開工、竣工、投產,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緊跟國家政策動向、資金投向,扎實做好爭資爭項工作。強化項目儲備,提高項目前期謀劃水平,爭取更多項目納入中央和省、市盤子。

二是千方百計促進消費。深入實施促進消費擴容升級三年行動,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假日經濟”“直播經濟”,全力提振汽車、家電、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推動商貿消費市場持續回暖﹔以贛州春晚在贛縣設立主會場為契機,辦好贛南客家文化旅游節、贛南客家文旅消費節等品牌活動,持續完善“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配套,打造客家文旅龍頭景區,擦亮“魅力新城·客家搖籃”品牌名片。

三是全力以赴招大引強。深入開展“產業大招商”活動,聚集4條產業鏈,建立目標項目資源庫,不斷提高招商精准度。持續開展以商招商、駐點招商、鄉賢招商,重點推進科技招商、資本招商,精心辦好“三請三回”、中國稀金谷“雙招雙引”推介會等系列招商活動。

四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持續推進城市更新,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加快實施“一圈五環”路網、城鄉供水一體化等項目,積極謀劃臨港經濟區建設,推動基礎設施完善提升。加快農旅深度融合,加強農村建房和客家建筑風貌管控,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五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聚焦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扎實辦好一批民生實事,全面擴容提升就業、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務供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六是堅定不移守底線。持續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嚴密防范各類安全事故發生,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加大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力度,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確保群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

(責編:羅娜、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