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勇爭先 善作為”丨2024江西兩會代表委員系列訪談
以夏布繡為媒 用非遺語言講好中華傳統文化故事
——江西省人大代表、江西渝州繡坊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藝術總監吳婉菁接受人民網專訪

【編者按】2024年江西省兩會召開期間,人民網推出“‘走在前 勇爭先 善作為’|2024江西兩會代表委員系列訪談”節目,聚焦各地如何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揚長補短、固本興新,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上善作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圍繞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為江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江西省人大代表、江西渝州繡坊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藝術總監吳婉菁接受了我們的專訪,以下為訪談實錄:
人民網:今年江西省兩會,您重點關注什麼話題?帶來了什麼議案?
吳婉菁:今年,我最關注的是我省非遺保護和傳承,以及高校畢業生、殘疾人群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的相關情況。近些年,我和我的團隊,傳承和傳播夏布繡的技藝,並將非遺傳承事業的著力點放在了扶殘助困上。在非遺助殘的實踐過程中也深刻地感受到,殘疾人單一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模式無法滿足當前多樣化、細分化、個性化的就業市場需求。非遺保護和傳承因人才保障不足、傳統性與現代性融合不緊密等原因同樣面臨著發展困境。殘疾人能工巧匠很多,這種背景下,將殘疾人就業與非遺保護相結合有著重要的意義。
因此,我提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我省殘疾人就業與非遺保護融合的建議》,建議加強殘疾人非遺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和資助有條件的地區職業院校和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非遺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激活殘疾人非遺就業創業動力,開展“殘疾人參與非遺保護試點工作重點支持地區及項目”並出台獎補政策,鼓勵各地因地制宜設立殘疾人非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非遺助殘工作室、非遺文創工作室等,培養一批非遺助殘帶頭人﹔鼓勵和支持建設殘疾人非遺交流展示展銷基地,舉辦殘疾人非遺人才交流、非遺就業創業成果展示等活動﹔加大扶持和保障力度,制定專項政策,鼓勵社會各界、公益基金關注和支持殘疾人非遺就業項目。
人民網:接下來,您如何把這次兩會精神帶回去,以夏布繡為媒,努力講好非遺故事?
吳婉菁:我將把省兩會精神全方位地貫徹到工作實踐中,結合非遺傳承工作實際,忠實履職,以夏布繡為媒,努力創作更多富有時代氣息的好作品,用江西非遺語言講好中華文化故事。同時,運用好國內首家民營型、公益性夏布繡博物館的12500件館藏資源和平台,與全省、全市文旅發展戰略鏈接好,與新余渝水區鄉村旅游資源融合好,提高“非遺+國民教育”的工作力度,推進江西旅商貿、新余技校的專業建設,積極發揮新余市殘疾人和渝水區巾幗就業創業培訓基地的職能和作用,培養非遺傳承的主力軍,同時為失業婦女、待業青年和殘障人士開辟實現美好生活新路徑。
人民網: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非遺點亮生活”江西行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推動非遺發展,既要堅守傳統,又要尋求創新。您認為非遺的傳承發展怎麼做到固本興新?
吳婉菁:首先,要加強人才培養。我們將著眼青年傳承人才的培養,為廣大青年朋友搭建學術研究、創意孵化、就業創業培訓的服務平台。極力整合設計服務,運營推廣等行業發展所需的資源力量,充分發揮創新精神,探索非遺與現代科技的結合,打造具有時代特征、夏布繡特色的非遺國貨“潮品”,推動夏布繡的現代化轉型,為非遺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同時,要做好活態傳承。非遺來源於民間,成長於群眾。我們要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非遺的魅力。為此,我將繼續帶領團隊,開辟新媒介,積極投身於非遺的展示推廣活動,並積極融入長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和創建國家級、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推進工作,為非遺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做好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服務工作,讓非遺在活態傳承中煥發新的生機。
此外,應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要將非遺推向世界舞台,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將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和商貿活動,讓夏布繡在國際的舞台上綻放中國非遺的魅力和光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