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民生溫度托起“穩穩的幸福”

2024年03月09日08:32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強調,確保老區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過上幸福生活,是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底線任務。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著力穩崗擴崗,切實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踐行殷殷囑托,交好新的答卷。連日來,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等內容,談體會、提建議、謀發展,熱烈的氣氛中聚集著力量,真切的話語中蘊含著溫度,群策群力為百姓托起“穩穩的幸福”,讓民生福祉更有質感。

  順利就業,生活更舒心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江西堅持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著力穩崗擴崗,努力讓群眾好就業、就好業。

  作為一名來自高校的全國人大代表,推動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一直是南昌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院長程麗芬關注的話題。

  “在高校畢業生規模越來越大、面臨較大就業壓力的背景下,需要不斷加大政策支持、服務支撐,持續拓寬就業創業渠道,全面助力高校畢業生走穩就業路。”程麗芬結合工作經歷告訴記者,隨著體育培訓和健身機構越來越多,健康生活理念廣受歡迎,體教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已從中小學體育教師擴大到健身教練、體適能訓練師等。

  長期在一線的實踐,讓程麗芬形成了對加快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的看法。她建議,要加大社會就業崗位和就業資源的供給,大力挖掘基層就業空間,在招才引人、就業服務、平台搭建等方面同向發力,讓廣大畢業生有更多就業創業選擇。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鼓勵企業提高養老、醫療、工傷、失業保險和年金、補充醫療保險等福利待遇,優化就業創業環境。

  相較於程麗芬,掌握一手好技術、立足基層技能崗位的全國人大代表,萍鄉萍鋼安源鋼鐵有限公司安源煉鐵廠二車間技術員溫菲的目光則落在職業技能人才就業方面。

  “打造一批政企共建的職業技術培訓工作室,根據市場和企業需求培養技能人才,健全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暢通產業工人成長成才渠道,破解企業‘技能人才荒’和‘就業難’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提高技能人才就業率。”溫菲建議。

  品質養老,生活更多彩

  進入老齡化社會,共舉“最美夕陽紅”成為民生關切。

  近年來,我省各地深入推進養老服務提質升級三年行動,更加注重分層分類、供需對接,著力兜底線、保基本、擴供給、提質量,不斷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加快促進老年人健康服務、社會保障、社會參與、權益保護等統籌發展。

  在不斷優化養老服務質量的進程中,構建銀發經濟圈,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吸引了經常與老年人打交道的全國人大代表、九江市公共交通集團公司第四營運公司公交駕駛員張海榮的注意。

  “如今,人口老齡化持續加深,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已難以滿足養老服務需求的增長,養老產品的開發與創新力度不夠,養老服務供給質量有待提高。”張海榮的調研筆記上記錄著她的思考。

  張海榮建議,要打造供給多元、配套完善、全域覆蓋的“一站式”養老服務平台,激發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積極性,加強醫療、保健、康復、學習、休閑、娛樂等養老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構建“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銀發經濟圈,加大養老機構建設和改造力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能力。同時,優化老年健康服務,組織開展各類適合老年人的體育賽事活動,拓展居家助老服務,發展社區便民服務,豐富發展養老金融產品,加強養老金融產品研發與健康、養老照護等服務銜接。

  文化惠民,生活更美好

  “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實、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改善民生,提高生活幸福指數的重要一環。”全國人大代表、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鄔成香認為。

  “你看,省贛劇院去年精選《定天山》等60余出獲獎劇目,深入農村、社區等基層一線,開展送戲下鄉活動225場,受到群眾熱烈歡迎。”鄔成香一邊向記者展示手機裡的照片,一邊說,“如今,群眾物質生活豐富,對高品質精神食糧的需求越來越大。”

  在鄔成香看來,高品質的精神食糧來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比如,贛劇作為我省地方傳統戲曲劇種,發端於明代四大聲腔之一的弋陽腔,經過60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戲曲劇種中聲腔最古老、最豐富的劇種。她建議立足江西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創作新編贛劇劇目,做好舞台與數字的結合文章,積極借助融媒體技術,以及短視頻、網絡直播等方式,讓群眾足不出戶暢享新時代贛劇魅力。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讓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學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王安維建議,一方面,加快建設和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另一方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多元化供給機制,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公共文化需求與供給有效銜接,為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不同年齡段的群眾開展“訂單式”“菜單式”文化服務。(全媒體首席記者 宋思嘉)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