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看江西

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燒制技藝傳承人鄧希平——

重現瓷藝風韻(傳承)

本報記者 朱 磊
2024年03月24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走進位於江西景德鎮昌南新區名坊園內的“鄧希平顏色釉陶瓷藝術博物館”。一層展館裡,創新的鳳凰衣釉、火焰釉、雪花釉、荷蓮綠釉等顏色釉陶瓷作品,讓人目不暇接。

  82歲高齡的鄧希平正在向游客展示她創作的秘釉流霞盞,講解著顏色釉工藝產生的“無水現水”的奇妙光學現象。失傳多年的唐代“秘瓷”和明代“流霞瓷”在鄧希平的手中以創新融合的方式試制成功,重現唐明瓷藝風韻。

  鄧希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在顏色釉配方的開發研究上一干就是59年。迄今,她創新了40多種顏色釉,能批量生產顏色釉瓷器品種達1000余種。

  1965年,從武漢大學化學系畢業的鄧希平被分到輕工部景德鎮陶瓷研究所工作,自此走進了顏色釉的神奇世界。

  顏色釉復雜多變,難以捉摸。礦石、植物、動物骨骼等材料通常用於顏色釉料的配制,來自相同地點的礦石在化學結構上也可能存在微小的差異,即使工匠按照祖傳的配方進行配比,燒制出來的顏色釉瓷成品率也很低。“無法精准把握顏色釉的原料配置、生成條件,是顏色釉斷代的主要原因。”鄧希平說,“它就像有生命一般,時刻都在發生變化,這讓我覺得充滿挑戰。科學技術的介入,可以幫我們了解它、適應它。”

  這其中,郎紅是顏色釉燒制中的一座高山。“若要窮,燒郎紅”,景德鎮流傳的這句俗語生動說明了燒制郎紅的難度。由於傳統窯溫度不易控制,燒制郎紅的失敗率極高。通過長期的科研攻關和反復試驗,鄧希平發現,郎紅色彩的出現有一個5攝氏度的溫度區間,窯溫高於或低於這一區間,就會失敗。鄧希平通過改進配方等方法將這一溫度區間擴展到80攝氏度,大大降低了燒制的難度。

  “即便這樣,因顏色釉的生成條件非常復雜,就算依靠復雜的配方和深奧的公式也不一定成功。”鄧希平說,顏色釉一定要在理論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實踐,在應對客觀規律和總結規律的過程中反復試錯和思考,隻有這樣這門傳統技藝才能在傳承創新中生生不息。

  1984年,鄧希平擔任景德鎮建國瓷廠總工程師,一上任她就重新組建研究團隊,成立“鄧希平工作室”,在繼續傳承顏色釉制瓷技藝的同時,不斷創新技術推陳出新。

  數十年來,無鉛均紅釉、郎紅釉、彩虹釉、玫瑰紫釉……多種顏色釉在她的手中重新現世,古老的技藝得以延續、精進。如今,越來越多年輕的身影出現在鄧希平身邊。

  “我很少帶傳統意義上的徒弟,但我桃李滿天下。”鄧希平堅信傳統工藝不應該局限於拜師學藝的模式,而應該把傳統工藝視為科學技術,通過教學和學術交流途徑廣泛傳承,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現代傳承方式。

  看著鄧希平的作品,很難想象,灰白的陶瓷坯子,能夠在材料和高溫的加持下呈現出如此多變的色彩,“傳承與創新是孿生體,用科學的態度去創新,就是為了更好地傳承。”鄧希平說。

(責編:羅娜、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