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贛鄱深山追“鉬”人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2024年03月30日08:30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17年前,21歲的謝剛第一次來到江西撫州市廣昌縣城南約12公裡的新安礦區深山裡尋找鉬礦。彼時,他剛剛提拔為原江西省地礦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地勘院項目隊長,年輕氣盛。

17年后的今天,38歲的謝剛依然奮斗在野外一線,不過身份已經成了江西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兼地勘院副院長。和17年前的茫然相比,此時的謝剛風華正茂,更重要的是找礦事業成果斐然。

17年間,從年輕小伙子到幾近不惑之年,謝剛把人生最寶貴的年華都奉獻給了深山,奉獻給了祖國的找礦事業。

謝剛(右一)正在跟專家介紹找礦成果。江西省地質局供圖

地質勘查需要長期在野外工作,是一項充滿挑戰的職業,而且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

“長時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時,經常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需要忍受挫折和失望。”回憶起自己17年的地質找礦生涯,謝剛坦言。

作為地質勘查人,常常要面對惡劣的天氣條件和艱難的地形地貌。和家人聚少離多也成了地質隊員的常態。“項目比較緊的時候幾個月都沒有時間回家,如果在外地工作,一年才能回家一次。”謝剛說。

2007年,剛來廣昌時,謝剛每天六七點鐘就要帶著午飯上山,翻山越嶺,日行4萬多步是常態。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午餐干糧沒有帶夠,就隻能用山上的野果來充飢。

“那個時候剛開始做前期的地表工作,純粹靠人工,兩個人一組,按照設置的路線分頭直行,由於山上沒有路,要穿越荊棘遍布的密林,還需要帶一把砍刀,一邊砍一邊前行。”謝剛介紹。

“路都是人走出來的,老表不走的地方我們都要走,有線索的地方一定要走到,不去就有可能會漏掉礦。”謝剛說。17年來,靠著兩條腿,謝剛和同事們,漫山遍野地尋找,足跡遍布礦區深山的每一個角落。

年輕時的謝剛走在深山裡。江西省地質局供圖

復雜的地質條件,需要找礦人在各種復雜的地質背景下做出准確的判斷和決策,而惡劣的天氣、陡峭的地形和難以預測的地質災害等,也對找礦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對老礦井進行調查的時候,經常可能會面臨安全風險和健康問題,比如岩石掉落、氧氣不足等,需要找礦人時刻保持警惕以應對危險。

“雖然干這行很累很辛苦,但是當某條地質填圖路線見到好的礦化線索或者某個鑽孔揭露到較好的礦體時,會有巨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因為這代表著我們的努力和智慧得到了回報。”謝剛說。

在謝剛看來,地質找礦工作痛並快樂著,很苦很累,但也充滿了成就感和激情。具備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勇氣,才能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

謝剛記得,17年前,第一次來廣昌時候,由於條件有限,野外工作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搭乘公共交通,從贛州汽車站出發至廣昌縣城大概需要5個小時,然后再轉乘鄉下公交后步行到野外基地。

17年后的今天,每個項目隊都配備了野外用車,開車從單位到礦區僅需2個半小時。

專家正在對岩心進行編錄。江西省地質局供圖

17年來,變化的不僅是交通條件的改善,經過謝剛和同事們不懈的努力,終於在大山深處,找到一處中型鉬礦床。

據了解,鉬具有高強度、高熔點、耐腐蝕、耐磨損等優點,因此在工業上得到了廣泛的利用。

目前,項目隊正在准備礦區最終成果報告的提交工作。

2023年以來,得益於像謝剛這樣的無數默默奉獻的找礦人的努力,江西省地質局地質找礦取得新突破,新查明資源儲量規模達大型以上礦床16處、中型28處。

除廣昌縣新安銅多金屬礦詳查外,該局目前正在實施的還有鉛山縣王塢銅鉬礦詳查項目和德興市蔡家塢金礦詳查等重點礦權區勘查工作有條不紊在推進,預計可提供2處中型鉬礦床和1處中型規模金礦床,為該局實施勘查開發一體化提供了較為堅實的資源基礎。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