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田間地頭“新”事多

人民網記者 邱燁
2024年04月14日08:56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一年之計在於春,年年好景在於“新”。

育秧工作從水田搬到了“工廠”,智慧插秧機讓農業種植變得更省力,水稻聽起了音樂……春耕時節,各種新技術、新把式在贛鄱大地的田間地頭“盡顯身手”。

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白槎鎮柒月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育秧工廠內,一排排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秧苗長勢喜人。李攀攀攝

  九江市永修縣白槎鎮柒月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育秧工廠裡,一條水稻育秧播種流水線正在作業,提前浸泡的種子從自動化設備粒粒落入基質盤,隨后覆土、澆水。不一會兒,育秧盤就被流水線傳送出來,再由工人搬運下線、整齊排列,等待秧苗破土而出。

“我們合作社依托智能化育秧工廠,讓傳統的春耕和春管方式悄然發生變化,育秧不再‘靠天吃飯’,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質量。”合作社負責人、種糧大戶鄭紹旺介紹,相比傳統育秧模式,工廠育秧不僅省去取土、粉碎、拌肥等繁雜工序,而且育出的秧苗根系發達、抗病性更強,提高糧食產量。

“‘智慧’農業既科學,又放心。”白槎鎮農口干部王永鋼說,工廠化育秧,既提高了早稻種植效率,縮短了早稻種植時間,也為晚稻種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在江西共青城市蘇家垱鄉漿潭聯圩一分場高標准農田上,一台搭載著早稻種子的農用無人機來回穿梭。葉茂攝

傳統春耕多靠人力,隨著技術發展,越來越多機器設備在春耕生產中發揮著大作用。

同樣在九江,共青城的種糧大戶選擇稻種直播模式,沃野田疇科技感滿滿。

“無人機播種一天8小時,能播600畝至700畝,而純人工大概需要30個人左右才能完成。”在共青城市蘇家垱鄉漿潭聯圩一分場高標准農田,伴隨著旋翼的嗡鳴聲,一台搭載著早稻種子的農用無人機飛上了天空。無人機在空中自如穿梭,將稻種准確地播撒到耕好的田塊裡。

種糧戶駕駛插秧機在進行機械化插秧,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人民網 朱海鵬攝

而在贛州,全南縣城廂鎮小慕村,智慧插秧機忙碌地穿梭於田間地頭,快速有序地完成插秧作業,所過之處,秧苗整齊有序地插在田裡,一畝田隻需十多分鐘就能完成。

插秧機上安裝了北斗高精度農機自動駕駛終端,裝備升級換代安上“智慧大腦”,作業精度每百米誤差僅2厘米,自動行進精准執行農事作業,實現耕、種“無人化”作業,讓農業種植變得更省力,更精准,更高效。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全南縣城廂鎮小慕村黨支部書記鐘海榮介紹,有了北斗智能終端的加持,有效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和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為水稻高產打下堅實基礎。

劉德文在田埂上安裝太陽能音樂播放器。詹繼成攝

水稻種好,更要長好。定南縣老城鎮水西村的種糧大戶劉德文有“新招”。

4月12日,劉德文一早便帶著幾個蓮花形狀的小玩意兒,來到前一天剛播完種的水田間。

“這可不是兒童玩具,而是音樂播放器,給水稻准備的。”劉德文笑著解釋道。

安裝的程序很簡單,把“蓮花梗”插到田埂上就完成了。不一會兒悠揚的音樂從田埂上發出。

“水稻每天都在輕柔健康、陽光向上的音樂熏陶下成長。”劉德文介紹,音樂24小時自動循環播放,一定程度可以增強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傳輸和轉化。同時,土壤中含硒元素,產出的稻米便有了不一樣的價值。

劉德文說,目前“音樂大米”的售價每公斤30元左右,雖然價格貴點,但其品質和口感要比普通大米更好,深受客戶青睞。

談起今年的規劃,劉德文信心滿滿。“作為一名‘新農人’,我將用好‘科技’這把鑰匙,繼續擴大種植規模,並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進一步提升稻米附加值,帶動更多人種糧致富。”

(責編:羅娜、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