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縮小地區間財力差距,釋放區域經濟發展潛力——

超10萬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這樣分配

汪文正
2024年04月16日09: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今年,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保持一定規模,安排10.2萬億元,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因素后同口徑增長4.1%。這是繼2023年后,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第二年保持在10萬億元以上。

  近日,財政部公布了202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分地區預算情況和有關說明。如何讀懂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賬本”?超10萬億元的轉移支付資金主要投向哪些地區和領域?今年中央財政預算有不少看點。

  資金規模同口徑增長4.1%

  什麼是轉移支付?財政轉移支付是指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無償撥付的資金,包括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和地方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

  財政轉移支付是實現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促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來,中央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在有效縮小地區間財力差距、積極推動財力向基層傾斜、支持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優化支出結構、集中力量支持重點領域等方面取得積極效果。

  轉移支付是地方財力的重要來源。以去年為例,2023年中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為22萬億元,其中本級收入11.7萬億元,隻佔一半左右﹔當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收入則達到10.3萬億元。再加上從地方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約8990萬億元,當年地方收入總量約為22.9萬億元。

  具體看,這10.3萬億元的轉移支付資金包括了一般性轉移支付8.5萬億元、專項轉移支付8041億元、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專項轉移支付4759億元。此外,還包括通過增發國債安排的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補助資金5000億元,地方正在加快使用。

  在上述收入基礎上,地方財政的收支相抵情況如何?2023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約23.6萬億元,收支總量相抵。同時,地方財政赤字為7200億元,與預算持平。

  轉移支付資金在中央和地方之間的“一減一加”,強化了民生保障力度。去年,中央部門帶頭壓減支出,將資金更多用於民生﹔同時,全國許多省份將財政支出的70%以上用於民生。2023年第四季度增發1萬億元國債,專項用於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也為受災地區及群眾恢復正常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中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其中,優化對地方轉移支付、加強地方財力保障是“適度加力”的重要體現。202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102037億元,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安排因素后同口徑增長4.1%。同時,中國將結合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優化省以下財力分布,推動財力下沉,增強地方高質量發展能力。

  為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今年預算報告還提出“加強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管理”。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認為,下一步應提升轉移支付制度的針對性與平衡性,推動完善轉移支付法律制度,建立健全轉移支付分類管理機制,加強轉移支付分配使用和績效管理。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超10萬億元規模的轉移支付資金將用在哪裡?

  據介紹,10.2萬億元轉移支付資金由8.92萬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7790億元專項轉移支付和5000億元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補助資金組成﹔與去年相比,少了近5000億元的“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專項轉移支付”,這是由於增值稅留抵退稅資金已於2023年清算完成,2024年不再安排這部分資金。

  分領域看,這筆錢主要用於為支持高質量發展強化資金保障。

  財政部近日公布的《202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表》《關於202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的說明》顯示,今年一般性轉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轉移支付、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稅收返還及固定補助等項,其中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投向54個領域﹔專項轉移支付包括基建支出、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補助資金、東北振興專項轉移支付、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重大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等項。

  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中央財政繼續安排相關轉移支付資金,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加快發展,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同時,優化轉移支付分配,推動健全區域合作互助、區際利益補償等機制,促進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共同發展。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今年中央財政安排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1121億元,引導地方加強生態保護﹔安排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轉移支付651億元,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以長江、黃河流域為重點加強水污染治理,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

  分地區看,財政部發布的情況匯總表顯示,2024年中央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資金除1.27萬億元尚未落實到具體地區外,其他近9萬億元資金已經分配至地方。

  其中,落實到四川的預算為6184.89億元,首次超6000億元,在各省份獲得的預算數中居首位。此外,落實到河南的預算為5335.67億元,落實到湖南、湖北、河北、黑龍江的預算均超4000億元,落實到雲南、安徽、廣西等10個省份的預算均超3000億元,落實到陝西、吉林、西藏等5個省份的預算均超2000億元,落實到廣東、江蘇、浙江等8個省份的預算均超1000億元,落實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預算提升至1000億元以上。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表示,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連續突破10萬億元,能夠縮小地區間財力差距、持續釋放區域經濟發展潛力,體現了財政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筑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是財政最基本的職能。“這些年中央財政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三保’制度機制,縣級財政運行總體平穩,但個別地區‘三保’保障壓力仍較大。”藍佛安說。

  10萬億元規模的轉移支付資金,將為筑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中央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安排2.57萬億元、增長8.8%,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安排4462億元、增長8.6%,進一步強化地方財力保障。

  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今年中國將深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准提高20元,中央財政相關轉移支付增長10.6%,落實地方支出責任,保障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方面,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相關轉移支付404億元,支持地方高校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高校改革發展。

  今年預算報告明確,地方要統籌上級轉移支付和自有財力,優先使用穩定可靠的經常性財力安排“三保”支出。“三保”支出預算未足額安排前,不得安排其他支出預算。

  “各地要堅持‘三保’支出在預算編列中的優先順序,足額安排‘三保’支出預算﹔強化‘三保’支出預算執行管控,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加強‘三保’運行動態監測,及時提醒提示風險,依法依規妥善處置。”藍佛安說。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石英華認為,財政政策充分體現出溫度,著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在高質量發展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轉移支付資金如何實現“花錢必問效”?提升預算公開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可獲得性是關鍵。

  早在中國於2009年首次公開的中央政府預算中,就包括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預算表。2019年,中央政府預算新增公開42個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項目分地區情況表。2022年,中央政府預算進一步擴大公開范圍,開始公開46個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項目分地區情況表。近日,財政部公開2024年中央政府預算,其中包括了47個轉移支付項目分地區情況及其說明。

  未來,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仍是提高財政治理效能的重要一環。藍佛安表示,財政部門將科學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研究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探索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