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看江西

“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方面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訪全球濱海論壇國際協調委員會協調員斯派克·米林頓

本報記者 俞懿春
2024年04月16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採訪全球濱海論壇國際協調委員會協調員斯派克·米林頓時,他剛剛結束一場關於遷徙物種保護的國際會議。年逾六旬的他,曾擔任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域伙伴關系協定首席執行官和國際鶴類基金會副主席,長期參與中國生態環保項目,見証了中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生態保護和濕地保護領域取得的成就。

  25年前,在亞洲開發銀行工作的米林頓第一次來到中國。彼時,他正在為亞行設計一個助力中國西部地區生態保護的項目。之后,他在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項目擔任首席技術顧問。該項目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建立有效的項目監測和信息反饋機制,還在中國不同的生態類型區、不同地區開展示范活動。

  從內蒙古阿拉善牧區到青藏高原的自然保護區,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項目支持多個地方示范項目,中國的幅員遼闊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令米林頓感到震撼。“這是當時歐盟在歐洲以外最大的生物多樣性項目,也是國際合作的典范。”米林頓說,“根據項目所在地生態和社會經濟條件,我們採取了不同做法,例如在雲南省引進國家公園理念,在貴州省試點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土地利用和土地整理規劃中,之后這些政策和實踐有望推廣到中國更多地區。”

  去年9月,米林頓參加了在江蘇鹽城舉辦的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我很了解鹽城,它是野生丹頂鶴西部遷徙種群的主要越冬區。由潮間帶灘涂和濱海濕地組成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是全球9條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的重要中轉站。”米林頓說,鹽城堅持發展與保護協同,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我認為這是非常有遠見的”。

  “全球濱海論壇為各方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鹽城對全球濱海論壇會議的支持也表明了對全球生態保護和發展合作的重視。這在國際局勢復雜動蕩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米林頓表示,從中國國家海洋局原則上不再審批一般性填海項目,到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項目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在濱海生態保護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有許多值得其他國家借鑒的地方。

  江西鄱陽湖是全球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每年冬季,大量的候鳥如白鶴、灰鶴等會來到這裡越冬。白鶴又名西伯利亞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極危物種。米林頓多次到訪鄱陽湖,在擔任國際鶴類基金會副主席期間,推動了白鶴的主要繁殖地俄羅斯克塔雷克國家公園和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以促進白鶴的國際保護與合作。

  “保護鳥類需要國際合作,中國科學家貢獻了力量。”米林頓表示,面對全球性氣候環境危機,國際社會需要共同出力。“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不僅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國,推動達成‘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還堅定支持《濕地公約》。”

  在米林頓看來,應對全球性氣候環境危機需要一攬子解決方案,這需要各國政府展開緊密合作。“中國生態文明理念為實施綜合行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指南和目標。”他表示,“中國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之處在於,提出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應對全球性氣候環境危機的重要原則。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方面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