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讓流量變“留量”

彭 元 郭 鵬 祝海南
2024年04月23日11:18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去年以來,人情味滿溢的“淄博燒烤”、美麗“凍人”的“爾濱”、熱情洋溢的貴州“村超”以及讓人辣上癮的天水麻辣燙等一波波流量席卷全國,給當地文旅產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從表面上看,是當下流量經濟產生的偶然,但事實上,流量的產生有跡可循。流量經濟的本質是“注意力經濟”,其核心在於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戶和消費者的注意力,培養潛在的消費群體。江西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資源,可以通過做優做強文旅產業,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流量經濟。加快形成我省文旅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要結合本土實際,深入思考,大膽創新,融合歷史文化與自然資源,讓“江西風景獨好”更出圈、更出彩、更出新。

  綠色發展立圈,夯實文旅發展新動能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提出江西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全面綠色轉型,打造生態文明建設高地。我省作為唯一一個兼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國家試點的省份,肩負著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的重大使命。如何在綠色生態發展的基礎上,通過數字媒體、大數據、雲計算等新型互聯網科技等技術手段,實現本土文旅資源要素重組以及產業模式的重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以創新為主導,引導各地因地制宜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文旅產業。借鑒“篁嶺”“葛仙山”“望仙谷”等生態項目模式,對我省具有發展生態項目潛力的“空心村”進行改造建設。以保護“空心村”原有的農業資源、文化資源等為前提,採用租賃、置換、收購等方法將原本零散的土地進行整合,打造集生態旅游、休閑娛樂、環保生產、科普教育、特色民宿於一體的綜合性體驗區。更新改造之后的“空心村”不僅能夠使農民通過土地的流轉方式提高經濟收入,有效地解決土地資源荒廢的問題,還能完善當地生物系統,改良“空心村”的居住環境和生態環境,維護“空心村”的生態平衡,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技術引領出圈,創新開發文旅資源。傳統的文旅資源存在很強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性,隨著數字自媒體平台的普及,文旅資源的傳播與推廣不再受限,為我省打造文旅產業爆款提供了基礎。通過大數據挖掘分析技術,可以細分消費者類型、關注個性化需求,差異化推送文旅服務產品,比如“特種兵窮游攻略”“康養度假”等。通過VR虛擬仿真等數字技術的創新,可以將旅游資源轉化成虛擬旅游產品,推動旅游資源數字化產品轉化與深度融合,打造全新的旅游體驗。近年來,江西大力發展VR產業,“VR讓世界更精彩、江西讓VR更出彩”已聲名遠播。我省應立足產業優勢,通過數字技術的嵌入實現對傳統旅游資源的創新升級,形成虛擬形態的文旅資源,豐富游客對文旅產品的選擇。深化“飛躍江西”“雲游海昏侯”等得到市場高度認可的江西VR文旅產品創新,把“資源”變成“品牌”,讓“風景”成為“場景”,不斷推出新場景、新業態。

  配套支持破圈,提升城市管理能力。雖然各地流量火爆的原因不盡相同,但其背后的本質是城市管理理念的轉變與管理城市能力的提升。提升我省城市綜合管理能力,為流量經濟保駕護航,數字化城市管理是關鍵。推動城市信息化建設,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實現城市數據的集成、分析和應用。通過數字化城市管理,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更好地應對流量經濟帶來的挑戰。要建立健全城市治理體系,推行市場化、法治化和智能化相結合的城市治理模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城市管理,加強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共同推動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也是關鍵一環。要加大對省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完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的綜合服務水平和流暢度,以支撐流量經濟的發展需求。建立健全城市安全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城市公共安全防范和治理能力。優化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教育、醫療、居住、就業等公共服務水平,創造更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

  文化筑基融圈,緊密融合本地文旅資源。開發旅游資源,必須緊密圍繞本地文化特色。聚焦打造兼具創意和識別度,視覺沖擊力和代入感強的文旅產品,使之成為能夠持續吸引游客流量的熱點。江西是人文淵藪之地,孕育了紅色文化、山水文化、陶瓷文化、書院文化、戲曲文化等特色文化,以及臨川文化、客家文化等地域文化,擁有眾多古建筑、古村落和風景名勝。在開發文旅產品時,應充分依托本地豐富的文化資源,緊密融合本地歷史、傳統、民俗等元素,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通過開發具有江西特色的文化體驗項目、傳統手工藝品展示、歷史文化遺跡保護利用等方式,讓游客深刻領略江西的歷史底蘊和獨特魅力。

  人才支撐建圈,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人才培養是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快高校旅游人才培養步伐,需要多方聯動,共同發力,整合政府部門、企業、院校、行業組織等資源,健全旅游人才培養、引進、使用體系。完善旅游管理類專業教學質量標准,優化相關專業設置,推動專業升級,大力發展繼續教育,推動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共享。加大對旅游學科建設和旅游高等教育支持力度,推進政產學研協同育人工作,探索“政府、協會、高校、企業”協同育人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打造“雙師型”教資隊伍,鼓勵高校旅游教育立足自身辦學特色和實力,分區域、分步驟、分層次設立旅游師資培養基地。探索“雙師雙聘”,打造“創新旅游”特色教學團隊,聘請知名旅游專家和企業家為客座教授,選派中青年教師到國外高校吸收先進旅游教育經驗,提升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的國際化水平。加大旅游業領軍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和新技術、新業態人才培養力度。健全適合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等發展需要的從業人員培訓機制,打造一支與旅游業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加快推進文旅特色專業群建設,按照高站位、高標准、高要求、國際化的要求,培養文旅高層次人才,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延攬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作者單位: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