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座自然博物館“火爆”的啟示

魯博林
2024年05月25日07: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五一”假期,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迎來又一波游覽高峰。自今年1月開館,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就成為熱門網紅打卡地,周末節假日一票難求,不少外地游客專程趕來,為“一座博物館奔赴一座城”。

  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與河北保定市合作共建。早在1995年,古脊椎所就在北京創建了中國古動物館,但受場館容量所限,大量珍貴的標本無法展出。這一情況,讓正在努力打造“博物館之城”“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保定看到了機遇,雙方一拍即合。在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場館2021年動工建設,不到3年便落成開放,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又一亮眼成果。古脊椎所計劃分批次把在京的近40萬件珍貴化石轉移到此,依托博物館在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打造集科研、科普、研學等功能於一體的“我在保定修化石”品牌。為保障博物館的順利運營,保定在各方面為科研人員做好配套服務,開辟從高鐵站至博物館的公交專線,努力讓外地游客有更好的體驗。

  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的“火爆”具有啟示意義。央地合作的模式,使得國字頭文博機構的科研力量可以充分滋養地方文化事業﹔地方政府對博物館建設的全力支持,則為前沿科技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創造了條件。

  自然博物館具有強科普屬性,格外注重發揮教育功能。而教育功能的發揮,首先需要以專業性為保障,並在展陳內容和公益講座、研學等其他活動方面優化設計,以符合各年齡段觀眾的認知規律。

  與古脊椎所的共建,確保了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的專業性。許多標本都是罕見的珍品,甚至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如奇跡秀山魚,這是世界上完整保存的最早的有頜魚類﹔三疊紀的二齒獸類水龍獸,其發現為大陸漂移提供了証據﹔還有董氏中華猛龍,是世界唯一的中華猛龍骨骼標本﹔來自天山哈密的翼龍蛋,是世界極少數三維保存的翼龍蛋……不少標本都體現了前沿科研成果。“一旦有什麼新發現,我們的展覽就會及時更新。”在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館長金海月看來,依托專業科研院所,是博物館最大的優勢所在。

  展陳設計也頗具匠心。展覽以“演化”為主線,講述自然歷史故事,闡釋物種復雜關系,解讀動物生存智慧,向觀眾潛移默化地傳遞“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價值理念。

  展廳分為“地球脈動”“遠古海洋”“恐龍帝國”“哺乳新生”“滅絕之殤”五部分,各展區特色鮮明。如作為“開場白”的“地球脈動”展區,格外注重視效營造,力求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給參觀者留下深刻印象。走進展廳,一座巨大的地球投影呈現在眼前,數十億年的板塊運動濃縮為一瞬,讓人震撼於自然之偉力。而在跟隨展覽走完波瀾壯闊的生命演化史后,作為結尾的“滅絕之殤”展區引發觀眾深思。這既是對生命演化“有始有終”的哲學呈現,也是對人類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警示,富有教育意義。

  依托專業科研院所帶來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展陳上。每兩周一次的科普講座,請來的主講人都是該領域的權威專家。“我在保定修化石”研學活動,小朋友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了解化石修復方法,還能親自動手體驗。“悅讀沙龍”活動,請來經典科普著作的作者或譯者,與觀眾交流分享。正是這些活動的專業“含金量”,吸引了本地和外地的參觀者。

  金海月說,目前博物館仍處於試運營階段,還有很多有待完善之處,很多設想也正在籌劃。“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座兼具專業性與體驗感的科研型博物館,讓科普為科研提供動力,讓科研為科普筑牢根基。”

  一座優質的博物館,不是單純的展示、教育與傳播,還扮演著區域產業、文化聚集地的角色。隨著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的走紅,一座博物館給一座城市帶來的改變,正日益凸顯。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