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縣,智慧農場平台監測分析作物長勢
稻田裡安上5G傳感器(三夏進行時)

芒種前后幾場雨,禾苗喝飽了水。鄱陽湖畔,稻田青翠。
戴上麥秸帽,套上膠鞋,諶火根騎上摩托車去巡田。
諶火根是江西南昌縣蔣巷鎮大田農社的種植大戶,今年承包了500多畝地,其中300畝早稻正處於拔節期,近百畝稻油輪作田處於分蘖期——都處在夏季田管的關鍵期。
摩托車開到機耕道,諶火根把車熄火。田邊,立著一根挂著多個傳感器的杆子。他抬手指了指:“瞧見沒,這‘智慧杆’可是高科技‘稻草人’,給我看著田呢。”
56歲的諶火根,祖祖輩輩種田。幾年前,他聽說離家不遠的蔣巷鎮要搞智慧農業:田裡安上5G傳感器,風力、光照、水分、溫度這些信息,智慧農場平台都能監測。詳細了解智慧農業的情況后,諶火根動了心,一口氣就承包了400畝地,成為大田農社的第一位種植大戶。
“平台監測到最近田裡水分偏多,請先巡田,該排水排水,該追肥追肥。”發出指令的是大田農社副總經理、智慧農場平台負責人李科明。
在農社數字農業運營中心,電子屏顯示,田地被分為一個個單元。通過后台數據分析,每個地塊作物長勢如何,是否需要追加農藥、肥料,都可作出判斷。
智慧農場平台一頭連著種植戶,一頭對接專業服務隊。平台管理人發出指令,種植戶現場確認后,再聯系服務隊到田間操作。
踩進田裡,諶火根試了試鬆軟,“近來雨水多,這塊田屬於拔節期,還需排水”。
站起身,他四處張望,隻見遠處田塊微微泛黃,近處卻綠油油的。“那塊是得追肥!”諶火根撥出電話,“小范,來地裡加點肥吧。”
不一會兒,1994年出生的飛防隊隊長范鵬開著皮卡載著無人機來了。倏地一下,農用無人機騰空而起,青青禾苗被風卷出一個旋渦,肥料被均勻地噴洒到葉片上。“無人機向葉面噴施水溶肥,不光節約人力,還容易吸收,實現化肥減量增效。”諶火根介紹。
拿起棍子往禾苗上輕輕一撥,幾隻小飛虫飛了出來。“晚上,監測燈會搜集飛虫情況,到達一定程度就會傳遞指令。”諶火根說,這片田鑽心虫、卷葉虫還不算多。
有了智慧農業,種田老把式用上了高科技。如今,大田農社20多人管著1.6萬畝地。
夏管連夏種。諶火根說,他還承包了100多畝中稻田,過幾天就要插秧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0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