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看,那獵獵黨旗上的一抹紅

2024年07月01日08:2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編者按:

  6月28日,國家防總對江西省維持防汛三級應急響應,長江防總對我省啟動的防汛四級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

  入汛以來,江西省各地聞“汛”而動,廣大黨員干部紛紛奔赴防汛一線,奮戰在救災前沿,冒雨巡堤、轉移群眾、搶修道路、運送救災物資……處處都有基層組織的力量,處處閃現著黨員干部的身影。

  今天,我們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本報擷取幾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的鏡頭。他們,是那獵獵黨旗上的一抹紅。

  “這聲提醒,太及時了”

  沾滿泥水的鞋,布滿血絲的眼睛,這是萍鄉市安源區青山鎮青山村干部漆磊接連數天冒雨排查地質隱患,奔走防汛一線的狀態。

  多年來,受復雜地質環境影響,青山村時常面臨山體滑坡的威脅。自6月17日萍鄉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以來,山體滑坡更是隨時可能發生。

  6月18日晚,傾盆暴雨再次襲擊青山村,次日凌晨5時許,漆磊從睡夢中驚醒,望著窗外的大雨,他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不安。

  起身開門、披上雨衣、打著手電,漆磊決定出門查看一番。“你千萬要小心,遇到危險不要逞強……”他的動作驚動了熟睡的妻子。相伴多年,妻子深知,無論何時何地,漆磊總是把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對此她一直默默支持。

  帶著妻子的囑咐,頂著暴雨,漆磊深一腳淺一腳地朝著有滑坡隱患的山體走去,手電筒微弱的燈光為他照亮崎嶇的山路。每到一處,漆磊都仔細觀察山體變化,直到確認多處山體依舊穩定后,心裡才踏實幾分。

  “然而不久后,我最擔心的情況還是出現了。”漆磊回憶,在村民漆化平家屋后,他敏銳地發現,腳底泥土鬆動、土塊在下沉,泥水正不斷地向山坡下的幾處民房涌去。漆磊意識到這裡即將發生山體滑坡,立即拿出手機,撥通應急部門電話,同時向那幾處民房狂奔而去,提醒村民撤離。

  “要滑坡了,大家快跑……”漆磊用盡全身力氣,一聲聲呼喊驚醒了熟睡的村民,隨著四周房屋一盞盞電燈亮起,他懸著的心才慢慢放下。

  半小時后,村民們陸續撤到安全地帶,救援隊伍也趕到了現場。7時許,隻聽“轟隆”一聲巨響,山體滑坡果然發生,大半個山坡猛地塌陷,大量泥土和碎石向坡下的民房涌去,造成多棟民房不同程度受損,而此時坡下的7戶26名村民均已有序撤離,並得到妥善安置。

  “這聲提醒,太及時了,再晚一些后果不堪設想。”漆化平家房屋受山體滑坡影響最大,看著千瘡百孔的牆面,他發自內心地感激漆磊。“保証群眾生命安全是我應該做的,今年是我入黨第十九年,我是黨員,就該沖在最前面。”漆磊說。(陳記昌)

  “你放心,我們來幫你搬”

  6月25日下午,撫州市臨川區茅排鄉澤泉村黨員熊華民在下斜村小組巡邏時,發現村民張祥生回到家裡喂養鴨子,立馬勸說他趕快返回安置點。

  “家裡沒有人,我家的100多隻鴨子怎麼辦?”張祥生無奈地說道,“如果鴨子餓死了,損失不小。”

  “你把飼料給我,我每天來幫你喂養。”聽到熊華民的話,張祥生終於放下心來。

  近日,由於持續強降雨,臨川區各地出現不同程度的汛情,防汛形勢嚴峻。據了解,茅排鄉共有澤泉小嶺、澤泉下斜、茅排東坑、南際棋盤嶺、山陂許家山等5個地質災害易發區。為應對此次強降雨,澤泉村組建了由村干部、駐村鄉干部、黨員志願者組成的5支“黨員移動隊”。

  早在10天前,面對雨情汛情,澤泉村“黨員移動隊”迅速下沉一線,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將地質災害易發區的村民統一轉移到安置點。“當時情況很緊急,有的村民一開始不太願意轉移……”澤泉村黨支部書記熊國平回憶當時的場景說。

  “老張,今天晚上你們必須離開,這裡太危險了。”6月15日18時,天仍下著雨,熊國平和駐村鄉干部來到村民張輝仔的家裡,勸說他們趕快撤離。

  “這幾天持續降雨,村后的山體有鬆動,而且還發現了裂縫,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熊國平耐心解釋。

  “可是,我家裡有很多東西,怎麼辦?”在熊國平等人的勸說下,張輝仔答應人先轉移。但是,看到屋裡的物件,他又動搖了。

  “你放心,我們來幫你搬。”熊國平一邊說,一邊讓隨行的10余名黨員干部著手搬運家電等。不一會兒,家電等就全部搬上了貨車。

  離開張輝仔的家,熊國平等人又來到下一個村民家中。截至23時,澤泉村16戶54人安全轉移,並都得到妥善安置。

  “我們按照‘就近、就親、就便’原則,及時轉移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群眾,確保群眾有衣穿、有飯吃、有房住、有干淨水喝。”熊國平說,眼下早稻正處於管理關鍵期,為了讓鄉親們放心,“黨員移動隊”的黨員對村民的需求,隨叫隨幫。(章晉輝 郭 欽)

  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修小格”

  連日來,修水縣遭遇持續強降雨侵襲,該縣啟動防汛三級應急響應,各黨組織迅速集合“修小格”網格黨員突擊隊,全力開展防汛救災工作。當先鋒、打頭陣、挑重擔,身穿紅色馬甲的“修小格”奔走在贛西北這座山城的風雨中,成為一道明亮的風景線。

  “請大家分組分片,對轄區內山塘、水庫等重點區域24小時巡查監測,對房屋受損、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及水稻等農作物的受災情況進行全面摸排統計。”6月23日7時許,上杭鄉黨委組織委員王耀明針對汛情安排部署工作。領取任務后的上杭鄉“修小格”黨員突擊隊,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特點,立即對轄區內29個山塘、4座水庫、28處山洪災害點、72個地質災害點等重點區域進行巡查監測。

  6月25日,路口鄉躍進水庫溢洪道被堵,情況十分危急,路口鄉“修小格”網格黨員突擊隊冒著大雨迅速行動,手持鐮刀鋸斷蒲草、揮起鐵鍬鏟除雜草,經過近3個小時奮戰,最終排除險情。這時,溢洪道下河堤又出現險情,“修小格”又立即轉移戰場,鏟沙裝袋、捆綁搬運,他們在河堤上來回奔走,不一會兒工夫,300余隻沙袋壘出了15米長的防洪堤。

  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修小格”的身影。截至6月27日11時,本輪強降雨天氣共導致修水縣36個鄉鎮受災,緊急避險轉移安置5220人。(羅正兵 全媒體記者 袁榮穗)

  危難時

  他潛入水中除險情

  入汛以來,持續強降雨導致余干縣多個鄉鎮防汛壓力劇增。6月25日清晨,余干縣洪家嘴鄉雷灣村黨支部書記詹智鵬和村民雷明根等人經過該村塘下村小組互惠河圩堤時,聽到電排站水池有異常聲音,經檢查發現水池底部已出現滲水口,河水正嘩嘩地往稻田裡灌。

  “昨晚巡查時還是好好的”“水再這樣流下去,附近900多畝稻田可都要遭殃了”……現場村民你一言我一語,焦急萬分。

  來不及多想,35歲的詹智鵬扑通一聲跳進深約1.8米的水池,快速潛入水底。他仔細排查后發現,電排站水池底部出現一個直徑約40厘米的缺口,且有進一步擴大的危險。

  眼看雨越下越大,詹智鵬心想:“一定要想辦法,盡快把缺口堵住,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確定情況后,他鑽出水面,站在圩堤上,和聞訊趕來的村干部詹智仁、雷來春、雷雲鶴等人商定初步除險方案,大家快速投入戰斗。這邊,村干部和村民忙著推農用車、裝填沙子、鏟泥土、搬運沙袋等﹔那邊,詹智鵬和雷明根再一次潛入水中,對缺口的具體位置進行精准定位。“一二三,接”,兩人聯手接過村民們遞過來的沙袋,封堵水池底部缺口……

  “水堵住了!”經過多次嘗試,9時10分許,在現場幫忙的10多名村民興奮地大喊。

  爬上岸,看到稻田裡的積水也開始排出,詹智鵬鬆了口氣,繼續仔細巡查電排站附近的溝渠。(韓海建 全媒體記者 余 燕)

  風雨中最溫暖的守護者

  6月24日至27日,樂平市迎來了持續的強降雨天氣,城區及浯口、眾埠、鸕鹚等多個鄉鎮因暴雨引發嚴重洪災。面對災情,浯口鎮人大主席彭冬彬沖鋒在前,全心投入到防汛救災工作中。

  6月24日一大早,樂平市烏雲密布,風雨欲來。負責浯口鎮防汛工作的彭冬彬顧不上吃早飯,立即組織人員召開防汛工作會,要求所有防汛責任人立即到防汛一線去。

  作為樂安河西湖聯圩的包段負責人,彭冬彬迅速趕往西湖聯圩,沿著圩堤一路巡查。他發現有一處新建的聯圩交通閘有異常現象。經過仔細觀察,發現閘門無法正常閉合,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交通閘一旦無法正常運行,洪水就有可能沖毀圩堤。

  馬上緊急搶修。經過初步檢查,搶修人員發現,由於閘門變形,導致交通閘無法正常關閉。為了盡快修復交通閘,工作人員使用千斤頂對閘門進行矯正復位,經過多次嘗試,閘門終於復原到閉合狀態,安全隱患被成功排除。

  6月25日,由於水位上漲,浯口鎮的多條道路被淹沒,交通中斷,給救援工作帶來極大挑戰。為了保証受災群眾的正常生活,浯口鎮迅速組織救援隊伍,為受災群眾及時送去生活物資。當日下午,彭冬彬前往受災最為嚴重的程家墩村,此時進村道路已經被洪水淹沒,且水面上漂浮著許多斷裂的樹枝。彭冬彬調來皮劃艇,穿過湍急的水流,將救援物資送到23戶受災群眾手中,被當地干部群眾稱為風雨中最溫暖的守護者。(狄思卿 全媒體記者 王景萍)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