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義:可種菇可喂牛 離田秸稈用途多
人民網安義9月24日電(記者時雨)“以前看著滿田的秸稈不知道怎麼處理,就地焚燒污染空氣,拖回去嘛又沒有啥用處。”24日,在江西省安義縣新民鄉的一處一季稻稻田裡,村民熊家欣指著秸稈打捆機說,現在不用愁了,打捆機、拖拉機直接下田把秸稈打包離田,解決了農民秋收后的難題,還不耽誤冬播的時間。
離田的秸稈去了哪裡?又有何用途?
在安義縣的林武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雙孢菇生產大棚內,肥嘟嘟的雙孢菇競相“綻放”,潔白如玉,煞是喜人。該公司基料加工現場,一輛輛載有秸稈的車輛從田間運回料場,經過加工粉碎后,送往食用菌基料培養間。
該公司負責人林武生介紹,雙孢菇種植原材料主要是干秸稈、干牛糞,“秸稈富含食用菌所必需的碳源、氮源、礦物質等營養物質,以其為原料結合畜禽糞肥,根據生產配方進行發酵即可制成食用菌培養基。”林武生介紹,雙孢蘑菇種植過程中產生的菌渣同樣可以再利用,可作為有機肥用於土壤改良,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實現變廢為寶、無廢生產。
除了能種菇,秸稈還是肉牛的好口糧。
在安義縣新民鄉一處養牛場,工人們正在將秸稈放進攪拌機,同時將粉碎的青儲作為配料一同進行攪拌。伴隨著加工機器的陣陣轟鳴聲,秸稈經過粉碎、壓縮、加密等工序,變成了養殖肉牛的營養飼料。“我們這邊的每天喂牛可消耗大約1噸左右的秸稈,目前我們還在建設秸稈儲存倉庫,用於儲存肉牛過冬的口糧。”養牛場負責人說,等晚稻收割后,秸稈收儲也將迎來高峰。
秸稈回收,變廢為寶,農業農村部門對此大力支持。近年來,南昌市農業農村局堅持“因地制宜、農用優先、就地就近、科技支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原則,圍繞“規范秸稈科學還田、加強收儲體系建設、培優離田利用主體、打造循環利用樣板、注重資源台賬建設”等重點任務,在南昌全市推廣“零污染、零排放”的秸稈處理模式,努力實施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提升。
今年,安義縣被列為中央財政秸稈基料化產業模式縣,資金550萬元,以縣域為單元,整縣推進秸稈基料化利用。南昌市農業農村局指導安義縣按照中央財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實施流程要求,完成方案編制、組織實施、評估總結等各階段工作。通過項目實施,安義縣2024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 95%以上,構建形成可持續運行的主導產業發展模式。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