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畬鄉群眾幸福夢
——記鉛山縣篁碧畬族鄉黨委書記雷兵
兩個半小時——是從上饒乘坐高鐵抵達上海的時長,也是從上饒市區駕車到鉛山縣篁碧畬族鄉所需的時間。這個地處武夷山深處的民族鄉,對於篁碧畬族鄉黨委書記雷兵而言,這裡是他的“家”,是他立志“一定要建設好”的地方。
13年來,雷兵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4000多名干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畬鄉面貌煥然一新,百姓生活越過越甜。
扎根山鄉,用心服務畬鄉群眾
“過去住在山腰上,房子老舊擁擠,孫子上學要走好遠的路。”今年65歲的村民周冬香說,“感謝黨的好政策,一家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還給我安排了保潔員崗位。”
長期以來,不少村民世代住在山裡,居住條件差,出行、就醫和就學等極為不便。搬出大山天地寬。近年來,在雷兵的帶領下,全鄉統一新建了3個移民搬遷小區,新建住宅近3萬平方米,順利完成200余戶深山移民工作,惠及畬鄉群眾600多人。
搬出來,還要穩得住、能致富。雷兵主動對接聯絡相關部門,統籌開發了巡護、保潔等公益性崗位,讓一批移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並積極謀劃發展鄉村產業,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作為民族鄉土生土長的畬族干部,雷兵不遺余力地抓好民族團結工作,積極創建“紅石榴”黨建品牌,開展“紅石榴黨員公益活動”,組織黨員干部結對幫扶、為民解難。近年來,全鄉黨員干部共幫扶困難群眾100余人次,籌集發放愛心資金10余萬元。在他的帶領下,該鄉先后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區(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江西省美麗宜居鄉鎮等。
為調解困擾村民多年的遺留問題,他帶著糾紛雙方爬到海拔1200米的山頂,沿著陡峭的山脊一步一步細細丈量,直至分清林木歸屬﹔看到獨居老人過冬缺少取暖物品,他組織開展摸排工作並積極籌資,為20多位老人採購全新的電熱毯、取暖器和棉被等物品,並一一送上門,為老人帶來溫暖和笑臉……
“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雷兵用日復一日的實際行動踐行諾言,扎根山鄉,無怨無悔,贏得了鄉親們的信賴。
生態筑夢,大力發展富民產業
作為鉛山縣城的水源地,篁碧畬族鄉有著優質的水資源,“篁碧豆腐”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特色美食。然而,受生產設施等因素制約,產業規模長期受限。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雷兵在豆腐上做文章,整合當地豆腐資源,引入食品加工企業,鄉政府以建設廠房和添置機器設備的方式投資入股,企業每年給當地一定的產業分紅,實現了農戶增收、企業盈利、產業發展的多贏局面。目前,該鄉正計劃將500畝荒地改造成豆田,打造原料種植、豆腐制作、精深加工和品牌銷售的產業全鏈條﹔積極謀劃加工廠二期建設,注冊“篁碧豆腐”商標,走好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之路。
立足良好的生態優勢,引導村民開辦民宿,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鼓勵茶農大力種植高山茶,積極對接福建茶企,建立健全銷售網絡,實現年銷售茶青10萬公斤……近年來,雷兵帶領當地干群加快發展鄉村旅游、高山茶和生態水稻等產業,讓鄉親們端起“生態碗”、吃上“旅游飯”。如今,全鄉已發展茶企6家,新擴種茶園面積2000余畝,茶產業綜合年產值2000余萬元,戶均年可增收1.5萬元,當地出產的武夷河紅茶日益聲名遠揚。
擦亮畬鄉文化品牌,加快文體旅融合發展。在雷兵的主動對接和積極倡導下,全省首個少數民族體育訓練基地在該鄉建成,並於2021年投入使用﹔鉛山縣第一屆少數民族趣味運動會、第二屆上饒市“三月三”民族文化系列活動等先后舉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領略畬鄉文化。去年,全鄉4個村集體收入總額超100萬元。
如今的篁碧,泥濘不堪的山路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寬闊平坦的柏油路﹔曾經貧瘠的偏遠山鄉,已成為全縣秀美鄉村建設的“模范生”。“我將以更高的標准要求自己,繼續帶領大家把生態保護好、民族團結好、經濟發展好,讓畬鄉群眾的生活越過越紅火。”雷兵堅定地說。(記者 余 燕 涂漢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