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生態觀鳥+”激發“兩山”轉化新動能

2024年11月06日08:2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鄱陽湖是國際重要濕地和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地,高峰期越冬候鳥種類超過300種、數量突破80萬隻,包括全球98%以上的白鶴、95%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等珍稀候鳥。隨著十月中旬珍惜鳥類黑鸛飛抵九江,南昌宣布進入最佳觀鳥季,江西省氣象服務中心近日也適時推出了“2024江西省觀鳥地圖”,整個鄱陽湖湖區迎來了一年中最佳觀鳥時機,“觀鳥經濟”也將進入持續升溫期。近年來,我省很多地方都在通過發展觀鳥經濟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享受觀鳥產業帶來的生態紅利,“生態觀鳥+”正不斷激發“兩山”轉化新動能。

這些年,我省相關部門圍繞“觀鳥經濟”,做了很多實事。2023年10月,為方便群眾觀鳥,打造了一批景觀化觀鳥平台,策劃環鄱陽湖8條“觀鳥+旅游”精品線路,推出20處觀鳥點,其中九江10處、南昌5處、上饒5處。人們若想近距離觀看白鶴,可選擇南昌高新區白鶴小鎮或者余干縣康山墾殖場插旗洲分場﹔觀看東方白鸛,可到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看青頭潛鴨,可到九江市柴桑區東湖﹔觀看候鳥雲集、萬鳥齊飛的場景,可到江西都昌候鳥省級自然保護區。“觀鳥經濟”的成績單也很亮眼,就拿去年11月舉行的第三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季舉例,據不完全統計,該活動相關資訊瀏覽總量超6億次,帶動超200萬人次來鄱陽湖觀鳥,旅游綜合收入超5億元。

同時,我們注意到,“觀鳥經濟”不單是我省這些年愈發重視,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日益關注,以觀鳥、拍鳥等自然體驗活動為主的旅游,在世界范圍內已成為流行的休閑活動。鴨綠江口、黃河三角洲、北戴河、上海崇明東灘……全國有條件開展觀鳥的地方,都在積極打造精品觀鳥路線、舉辦觀鳥大賽,修建觀鳥長廊、觀鳥棧道……隨著觀鳥活動逐漸普及,各地紛紛各顯神通,厚植綠色生態底色、保護鳥類棲息地,通過觀鳥、愛鳥、護鳥等保護行動反哺生態旅游,持續激發觀鳥經濟所帶來的活力與動力。

候鳥只是媒介,在觀鳥經濟火熱的當下,我省有條件發展觀鳥經濟的地方都應該思考如何持續提升觀鳥活動的影響力和觀鳥路線的知名度,通過打造觀鳥勝地地域品牌,孵化培育觀鳥經濟業態,實現觀鳥人流量落地,把流量變現。各地應該利用鄱陽湖得天獨厚的優勢,把資源整合好,通過多點發力,進一步延伸觀鳥產業鏈,實現全年都有觀鳥游客。 “生態觀鳥+”,未來還可以加進去什麼,民宿、文化、古村、周末休閑、精品線路、IP、文創、體育賽事、康養……哪些適合,哪些加進去能產生聚合效應,這都需要各地因地制宜進行探索和開拓。

作為全國唯一兼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國家試點的省份,江西肩負著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和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通過“生態觀鳥+”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不斷激發“兩山”轉化新動能,實現為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提供“通過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案例和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兩山”轉化經驗,這是我省“觀鳥經濟”未來面臨的新挑戰,更是我省“觀鳥經濟”應該承擔的責任。(蔣少征)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