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江西彭澤:長江之畔的生態蝶變

邱燁、鄒玢琦、龍楚良
2025年01月01日08:22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視頻制作:龍楚良

冬日暖陽下,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彭澤段)熱鬧非凡,狄公樓靜靜佇立在長江之畔,宛如一位歲月的守望者,吸引著市民游客紛至沓來,或漫步賞景,或駐足休憩。

王建民,這位在彭澤土生土長的居民,在家中抬眼便能望見狄公樓與五柳書院的風姿,壯闊長江盡收眼底。四十余載光陰流轉,他親眼見証了這片土地的滄海桑田。

“自從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開建,江邊一天比一天美,現在我沒事兒就愛去溜達溜達。” 王建民笑著說,每逢晴好天氣,周邊鄰裡都會沿著江邊步道悠然漫步,暢享愜意時光。

觀音山腳下的狄公樓、五柳書院佇立在長江之畔。人民網 龍楚良攝

與江畔景致一同經歷華麗蛻變的,還有王建民屋后那座曾經“傷痕累累”的觀音山。

觀音山地處彭澤縣龍城鎮沿江路,曾是縣城礦山開採的“重災區”。

“開採作業使得山體植被破壞,岩石裸露,看著讓人心疼。”王建民回憶起當年,眉頭緊鎖,“不僅破壞了生態,落石、山洪等安全隱患更是讓山下居民們憂心忡忡。”

王建民輕嘆一聲,感慨道:“打小兒我就住這兒,后來孩子都大了,屋后這觀音山,讓人心裡一直不踏實。”

“以前飛沙很多,一下雨,路上積水成窪,出行都難。”同樣住在觀音山腳下的劉麗也有著相同的感受。

幸而,轉機悄然降臨。2018年10月,彭澤縣啟動了觀音山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

當記者漫步彭澤縣沿江路,目睹沿岸受損山體生態修復成果,深深感受到“長江最美岸線”的壯美和活力。

“我們採取地質災害治理與生態修復‘雙管齊下’的策略,修邊坡、架防護網、筑擋堵牆、挖排水溝,全方位出擊。”彭澤縣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股的陳冰介紹道,項目完工后,解決了山下街道長期受山洪沖刷、空氣質量差的難題,保障了周邊近百戶居民的安全。

在這裡,生態修復的成果不僅是看得見的綠水青山,更是老百姓觸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曾經傷痕累累的礦山經修復后綠意蔥蔥,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人民網 龍楚良攝

從觀音山出發,沿長江溯流而上約2公裡,便可望見獅子山。

站在江邊,江風輕柔拂面,滿目皆是清新綠意。步道兩旁,市民們活力四射,在各類健身器材上揮洒汗水﹔綠茵草地上,歡聲笑語回蕩,野餐墊上的市民悠然自得,孩童們嬉笑奔跑……

眼前所見,便是生態福祉最生動的寫照。

夜幕緩緩降臨,華燈初上,一旁的小吃街瞬間被煙火氣點燃,與白日的靜謐清新形成了鮮明對比。

“二位裡面請,來得正是時候,稍晚點可就得等位咯!”史良剛一邊手腳麻利地備餐,一邊熱情招呼著進店客人。

史良剛在這片土地摸爬滾打多年,經營制衣廠的他,敏銳捕捉到商機,於2022年在小吃街開起了私房菜館。

“這條街餐館家家生意興隆,夜宵時段人流不斷,我瞅准這勢頭才果斷入駐。”史良剛指向不遠處,“那兒原是獅子山廢棄採石場,江邊亂石成堆,空氣質量不好,哪有現在這光景。”

獅子山廢棄採石場位於彭澤縣城郊長江沿岸,曾為長江“拋石固岸”工程提供石料,經年累月的開採,導致當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2018年底,彭澤縣開始對獅子山廢棄礦山進行“靶向治療”,曾經“滿目瘡痍”的礦山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

“我們運用了‘坡面及採場清理+錨杆挂網噴播植草支護+截排水溝+岩錨種植槽’的治理模式,共種植樹木1900余棵,綠化面積200多畝,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彭澤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王雙勝向記者介紹道。

與此同時,一系列配套設施也相繼落成,親水平台、觀江亭、游步道分布其間,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如今,這片昔日荒蕪之地華麗轉身,成為長江畔一顆璀璨奪目的生態明珠,閃耀著生態修復與發展的光芒。

彭澤縣坐擁長江岸線46.5公裡,佔長江江西段近三分之一,礦產資源得天獨厚,往昔礦山鼎盛時近百家。然而,歲月留痕,受地質災害侵襲,長江沿岸10余座山體存在邊坡風化、開裂、崩塌等現象。

近年來,彭澤縣抓牢打造長江最美岸線這一契機,持續深耕綠色礦山創建與廢棄礦山修復治理領域,巧妙融合生態治理與景觀營造,全力推進長江最美岸線全域提升。“截至目前,全縣51座礦山已全部完成修復,有國家級綠色礦山3家、省級綠色礦山1家。”王雙勝表示。

從山體斑駁“挂白”到綠意盎然披“綠裝”,從荒棄廢地到游人如織的公園勝景,從單純“賣石頭”邁向詩意“賣風景”,彭澤縣長江沿岸正揮毫潑墨,繪就一幅水清岸綠、生機勃勃的生態畫卷,向著未來,徐徐鋪展。

(責編:鄒玢琦、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