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為本 幸福融城
——吉水縣又一惠民項目建成啟動
1月23日,小年佳節之際,吉水縣贛江西堤(吉水段)正式竣工通車,奏響了一段融城惠民的新年序曲。項目竣工標志著吉水縣又新增一條快速融城通道,吉水進入市中心城區通行時間由原來的25分鐘縮短至現在的15分鐘,為吉水加速融城、城區擴容、跨江組團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來,吉水縣聚力融入市中心城區,做好“跨江、組團、融城”三篇文章,啟動城區盤活閑置地塊攻堅行動,協同發力完善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完成“兩橋一路一廊”“兩院兩校一場一中心”等重點項目相繼開竣工,推動與中心城區“規劃共謀、交通共網、產業共鏈、民生共享”。
再添融城交通“新動脈”
該工程北起吉水城西片區鬆山路,南至吉州區樟山鎮,總長度5.7公裡,雙向6車道建設,是吉水融城對接吉安中心城區的交通“新動脈”,大幅提高了吉水與吉安市中心城區之間的互聯互通水平。
該項目進一步縮短市縣通行時間、拉大縣城發展框架、提升輻射帶動能力,是一條融入市中心城區的快速路,改善群眾出行居住環境的民生路,實現產業共鏈、產業融通的發展路,將為吉水縣發展帶來新機遇和新活力,對助力打贏打好做強做旺中心城區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吉水縣不斷完善縣城交通路網,在縣城區形成“一軸一體兩翼”的城市空間布局,減少縣城到市中心城區交通用時,構建“半小時交通圈”,推動縣城與市中心城區協同發展。如今,贛江西堤(吉水段)不僅提升了金灘新區防洪能力,更結合廬陵文化打造出特色濱江景觀帶,提高了城市整體形象與生態宜居品位,為金灘新區融城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點亮一江兩岸“新風景”
“一江兩岸正風華,半是繁城半田園。”目前,金灘·十裡畫廊在全縣人民的期盼下已悄然建起,無論是充分利用現狀村庄、田園、濕地打造田園休閑體驗區,還是以移民文化為主題的濱江文化廣場,亦或是以七彩油菜花田為主題的田園藝術休閑景觀,處處是景,滿目成趣,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於贛江沿岸的生態修復、場地農田的高效利用、多種生境的重新塑造也帶來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金灘·十裡畫廊項目位於吉水縣金灘新區,吉水大橋至文石河橋之間的贛江沿岸區域,全長約5公裡,總面積約76.2公頃。該項目通過空間重構、農田重整、環境重生、文化重塑的設計策略打造閑適田園生活體驗地、贛江西岸門戶新形象、贛江西岸新風貌,成為田園靚、生態美、產業興、人和諧的吉水樣本新片區。
據悉,該項目在建設之初,採用“設計+運營”的模式,通過特色體驗活動吸引吉水及周邊縣市區的市民前來游玩打卡,同時,場地內引入餐飲、採摘、夜市等多元業態,拉動市民消費,實現場地的“自我造血”功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項目的建設、運營,是吉水縣主動融入吉安市中心城區、建設“人見人愛的大美城市”“人人向往的大美鄉村”的示范性項目,對城市功能品質提升、贛江岸線生態修復和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義。
跑出融城發展“新速度”
贛江西堤的竣工通車和金灘·十裡畫廊的投入運營,為金灘新區的快速融城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吉水縣金灘新區距吉安市中心僅十分鐘車程、距井岡山機場四十分鐘車程,北上廣等地均可直接抵達,與省內各城市形成一小時輻射圈,3小時可聯通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華中經濟圈。借此區位優勢,吉水縣以金灘新區為主陣地,加快融城步伐。
吉水縣發揮金灘新區的牽引作用,以“加快轉型升級、做優城市更新、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質”為重要舉措,加快濱江快速路、金樟大道市政化改造建設,積極謀劃金樟組團開發,搶抓“兩吉融城”新機遇,在融城發展中扛起擔當,做好“規劃共謀、交通共網、產業共鏈、組團共融、服務共享”大文章。
對此,金灘新區實現交通、產業、公共服務等重大基礎設施與市中心城區共網共鏈共享。吉水西站、濱江大道、金樟大道等路網直達市區,贛江吉水大橋危橋重建、吉陽學校、金灘新區農貿市場等融城重點項目加速推進,奮力打造主動融城對接區,為“兩吉融城”增添新動力。屆時,新區將以完善的功能、多樣的旅游、豐富的資源,為省內外投資友人提供高品質的生產生活服務,一個欣欣向榮、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新區正躍立於贛江西岸。
潮起贛江再出發,“兩吉融城”正當時。吉水縣積極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把加快“兩吉融城”作為跨越趕超、突圍發展的崛起之機,全面推動以城聚人,以人旺城,以產促城,持續錨定“四區融合、大美吉水”奮斗目標,全力做強兩大引擎、推進兩向融城、堅持兩端發力,做好十篇文章、完成十件實事、打好十大攻堅戰,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聯動建設江西南部重要增長極貢獻吉水力量。(劉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