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駐村 助村 興村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鄉村振興駐村幫扶洋港村工作紀實

2025年01月26日16:19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2021年7月以來,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選派優秀干部組成工作隊進駐洋港村。幾年來,工作隊扎根洋港村,履職盡責,為助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不懈奮斗。

遠謀篤行,鄉村振興底氣足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不僅選派了一批業務精湛的優秀干部來洋港鄉村振興駐村工作,校領導還多次來到村裡,與村民同吃同住,與駐村工作隊隊員、村代表座談交流,實地調研了解產業項目推進情況,全力幫助解決村裡急難愁盼的問題,用實際行動助力我們鄉村建設。”提起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的鄉村振興工作,洋港村村支書聶憲黨充滿感激。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重視鄉村振興工作,近三年來,該校在經費和人員上給予鄉村振興工作大力支持。

“從駐村開始,我們就成為村裡的一份子,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往哪裡去。”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現任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張義萍說。

產業造血,基地多點開花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2024年,駐村工作隊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結合兩年駐村來的經驗,精准“把脈”,敲定了全年產業發展六個方向。全力推進榨油產業三產融合,通過對原有榨油坊進行提升改造,不斷提高榨油坊工作效率和菜籽油品質﹔全方位提升農業水稻試驗田基地,吸納農戶土地1500余畝加入村集體合作社,與江西金農米業集團和中化集團開展戰略合作,推廣富硒水稻種植,實施耕地、播種、施肥、殺虫、收割統一機械化管理﹔大力打造工廠化育秧基地,在全鎮率先建成一個投資300余萬元、面積6000余平方米、年育秧10000余畝的工廠化集中育秧基地﹔著力組建預制化糞池基地,充分發揮土地資源效益,積極引入江西建騰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建設30畝整體鋼筋混凝土化糞池生產基地﹔集中建設油茶和西瓜基地,充分發揮村集體大量林地資源優勢,組織開墾建設80畝油茶基地,並與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開展技術合作,在油茶林套種40畝地西瓜、油菜等經濟作物﹔積極建設“一米菜園”基地,充分利用村民房前屋后閑置土地,集中打造“一米菜園”……

“我們的育秧工廠一天可生產500余畝大田用秧,每小時可生產1300盤秧苗,育秧流水線比傳統提升效率20倍。以前育秧要兩天左右的時間,現在6個小時就能完成,成本也大幅減少。”洋港村集中育秧基地負責人聶小武一邊干活一邊說道。集中育秧基地徹底改變洋港村一直以來原始落后的人工育秧模式,為洋港村水稻育秧注入新活力,為水稻產業發展帶來新希望。“通過我們的宣傳,村民加入我們合作社,兩季加起來,每畝地可以增加五百元左右的收入。”張義萍介紹道。

村民收入的增加,獲得感的增強,是洋港村蛻變的最美注腳。通過打造工廠化育秧基地、高標准農田和農產品倉儲,洋港村的農業水稻生產鏈基本成型﹔通過發展多項產業,洋港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增長,給老百姓提供的就業崗位也不斷增加,僅整體水泥結構化糞池項目就長期需要務工人員20多個,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就業崗位。

精准深入,拓展脫貧成果

“洋港村有脫貧戶24戶63人和監測戶1戶2人,低保戶63戶72人,分散供養5戶6人,80歲以上高齡老人53人。” 駐村工作隊隊員何金蓮擺出“明白賬”,“按照‘每月走訪重點對象、每季度遍訪農戶’的要求,我們制定了走訪制度,定期上門”走訪,廣泛宣傳政策‘明白紙’,開展防止返貧監測集中排查,並據此建立問題台賬,明確整改責任人和整改時限,逐一整改銷號,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發生。”

通過精准深入幫扶,2024年全年共為脫貧戶、監測戶發放產業分紅4.71萬元、產業獎補3.5萬元、就業獎補0.5萬元、交通補貼0.4萬元,列支3萬余元用於脫貧戶、監測戶、低保戶、高齡老人走訪慰問 ,幫助脫貧戶申請獲得免息信貸20余萬元。

當好“代言人”,架通“連心橋”。駐村隊工作隊每逢雙休日或假期,還會主動帶上一份“家庭作業”返昌。“村民們也不容易,我每次回城前都會去問問他們有沒有滯銷的農產品、土特產之類,我帶回城給他們推銷出去。”駐村工作隊隊員何金蓮笑著說,“看,這是我剛收來的一袋黃豆!”

此外,駐村工作隊還打造了“愛心超市”。每月對脫貧戶、監測戶、低保戶家庭衛生、配合村委工作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核,根據考核積分兌換相應的獎勵物資,單位結對共發放愛心物品價值5000余元,通過正向激勵,持續激發脫貧群眾致富積極性。

多措並舉,提升鄉村治理

一個個榮譽,是洋港村華麗轉身的有力見証。自2021年起,榮譽紛至沓來,2023年,該村在全鎮22個行政村的考核結果從2022年第13位躍升至第5位。村黨支部獲評五星級黨組織,並連續三年獲全鎮鄉村振興工作第一名,洋港村被列為市級鄉村振興“樣板村”和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一張桌、一條凳、一疊材料,駐村工作隊員與村民促膝長談,宛如一家人在一起講政策、談想法、拉家常,氣氛輕鬆融洽。“騎摩托車和電動車要佩戴好安全帽。”“現在電信詐騙防不勝防,若遇到疑似詐騙電話,要及時報警並與我們聯系。”駐村工作隊員化身“宣傳員”,在你問我答中,讓各項政策入腦入心。

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補短板、強弱項、夯基礎、縮差距、促發展,要充分發揮好我們的作用,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讓鄉村治理更有溫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張義萍說。

駐村工作隊依托學校資源優勢,建立“紅畫筆鄉村振興美育工作站”,推動普法隊、“紅色+心理輔導”活動等深入洋港村,積極推進鄉村文化建設。如今,中秋節賞月、重陽走訪慰問、紅色電影展、紅色畫展、文藝演出、法律咨詢、愛心傳遞“學子包”、助學慰問等活動定期從校園走進田間地頭——一本書、一張琴、一壺茶、一溪雲,一半書香、一半稻香,好一派萬戶融融景象。

完善設施,保障宜居宜業

“今年我們村新建1000余平方鋼結構農產品倉儲廠房。”

“我們新建了抗旱新機井。”

“我們爭取到800畝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

……

談起一年來的收獲,駐村工作隊隊員申昌元如數家珍。

今年,駐村工作隊爭取了中央銜接資金30萬元用於河岸、水渠護坡,爭取了10萬元農田灌溉“最后一公裡”項目用於抗旱新機井建設,解決了農田水利灌溉問題﹔68萬元用於1000平米農產品倉儲加工基地及輔助設施建設,解決了糧食儲藏加工問題﹔320余萬元800畝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推動了水稻種植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為了推動村庄生態改善和秀美鄉村建設,駐村隊爭取到小微濕地項目﹔還對洋港村村庄低窪地、臭水溝、村庄道路、186戶農戶戶廁進行了改造﹔建立了村級休閑廣場、村史館、文化活動中心等,進一步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進村路以前是穿村而行,車流量很大,要是碰到下雨,積水就會濺到房子和人身上,真的是苦不堪言。柏油馬路修好后,真是大大解決了我們的難題啊!”村民聶紹遠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真是洋港村的福星啊!村裡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大大改善。”泗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甘雲天表示。

駐村工作隊的腳步從未停歇,從田間地頭的辛勤耕耘,到每家每戶的歡聲笑語,他們的身影無處不在,成了鄉村振興路上最堅實的力量。駐村工作隊表示:“今后,將繼續與村民們攜手前行,爭取大力發展林下優勢產業,並探索實施‘黨建+旅游+帶貨’新路徑。”

(責編:鄒玢琦、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