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雙先”風採】

廬陵大地畜牧技術推廣的“不老兵”

——記“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尹郁蓀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2025年01月26日16:37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2024年12月30日,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表彰了150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450名先進個人,其中江西省3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8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為充分展示江西受到表彰的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良好形象,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進一步引導激勵廣大離退休干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江西省委老干部局聯合人民網江西頻道開設專欄,對先進事跡進行系列展播。

退休15年,他走村串戶,為養殖企業、農戶排憂解難,把技術知識傾囊相授﹔年逾古稀,卻仍似精神小伙,摸索出的成套養殖技術獲評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有問題,找老尹”是吉安養殖戶們常說的一句話。

他,就是吉安市農業農村局退休干部尹郁蓀。他是江西省優秀老科技工作者、第五屆江西省最美老干部提名、吉安市十佳老干部、吉安市第二屆最美老干部、吉安市農業局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的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正教授級研究員職稱,先后受到市級以上表彰30余次。

率先垂范,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

“隻要養殖戶需要我,老同志需要我,我就有責任去為他們服務,因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妻子罹患癌症需要細心照顧的時間裡,寧願自己累一點,尹郁蓀毅然擔起了市農業農村局老干部二支部書記和局老年體協主席以及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等工作。他堅持把學習作為立身之本,每年自費數千元訂閱理論學習讀物。他堅持帶頭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帶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永葆黨員政治本色。他與人為善、事必躬親,對養殖戶用心主動、不計得失,對老同志關心關懷、熱心幫助,用自身言行感召周圍群眾,“共產黨員”是他身上最為閃耀的光環。

執著農牧事業,心系養殖農民

“因長途運輸一批帶胎母牛,部分出現流產先兆,我心急如焚,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尹老,最終也是他幫我保住了這批母牛和大多數胎兒,挽回了10余萬元損失。”說到尹郁蓀,吉水縣某養殖公司負責人對這件事記憶深刻,在尹老的長期幫扶下,他的企業年出欄規模翻了幾十倍。他滿懷深情地感慨道:“這麼多年來,尹老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隻要遇到困難,他都會第一時間免費給予幫助,堅定我們信心,他是我們心中的定海神針。”

尹郁蓀熱愛畜牧,憑著吃苦耐勞、勤奮較真這股倔勁,畜牧獸醫一干就是五十多年。他常借微信推廣畜牧獸醫基礎技術操作視頻,改變了基層獸醫不會給家畜靜脈輸液等技術薄弱狀況﹔他堅持“早治療、大劑量、綜合施策”治療原則,積極推廣科學養殖成套技術,在他的倡導下,全市畜牧業逐步邁入了生態型、科技型和效益型循環經濟模式。

2022年,吉安少數牛場出現牛結節病疫情。由於沒有先例可尋,部分養殖戶慌了,尹郁蓀費盡周折找到“羊痘疫苗”這一良方,廣泛發布診療信息,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多年來,他經常深入一線調研,為推動吉安畜牧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2023年,撰寫的調研報告《吉安市地方畜禽品種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對促進全市畜禽品種的改良發揮了積極作用。

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用心做好“傳幫帶”

“從事了50多年的技術工作,舍棄了太可惜,我還要把我的所學發揮出更大作用。”75歲的尹郁蓀從沒有割斷與畜牧業的聯系,利用老科協平台,在發展畜牧業、創業致富方面熱心傳幫帶。他親自創辦草地牧業示范基地,摸索出一套較為完整的“南方優質肉牛規模化養殖技術”,目前該基地成了省內外熱心養牛者的參觀學習地。

技術培訓是尹郁蓀熱心傳幫帶的另一法寶。培訓規模不論大小,他都認真對待、盡心盡力。有一次受邀到萬安縣為養殖戶授課,原預計40余人聽課,最后來了100多人,把教室擠滿了,讓他深受感動,也更覺任重道遠。為了做好技術推廣工作,他主動向年輕同志學習網絡技能,學會在網上發布信息、網上診療、拍攝宣傳短視頻。農戶碰到難題,通過網絡、視頻方式,快速對症治療。如今,他手機上保持經常性聯系的養牛企業、農戶達200余家,成為養殖戶的真心朋友。所有咨詢和培訓全部免費,24小時開放服務。“孫主任身上有老一代共產黨干部的樣子,沒想到我們能遇到這麼好的老干部。”某肉牛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某香動情地說。

與時俱進續新篇,致力老齡事業

即便退休了,尹郁蓀仍矢志不渝地學習,憑借深厚的專業基礎和扎實的寫作能力,退休后撰寫或合著的各種專業文章16篇。

尹郁蓀還積極推動老年體育事業和老科協事業科學發展。2023年吉安市農業農村局老年體協榮獲市老體協“創五好先進單位”,市老科協農業分會榮獲市老科協“綜合考核先進單位”。他還組織所在社區的老年人成立星龍太極拳劍隊,多次參加省、市、區比賽活動並獲獎,極大豐富了社區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尹郁蓀同志的一段話很好地詮釋了他的晚年生活。他說:“豐富的退休生活,讓我的晚年幸福滿滿,幫助了他人,提高了自己,愉悅了心情,鍛煉了身體。不管余下的日子還有多久,隻要黨組織一聲號令,隻要農民養殖戶有需要,老同志有需求,我就要一如既往地做下去,義無反顧,生命不息,奉獻不止。”

(責編:鄒玢琦、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