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綠了山頭 富了百姓

——上猶油茶產業發展紀實

2025年02月11日08:13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走進上猶縣的廣袤農村,郁郁蔥蔥的油茶林隨處可見,一望無際的油茶樹長勢喜人。

  近年來,上猶縣積極踐行“兩山”理念,依托贛南油茶科技小院賦能,延伸油茶全產業鏈,成為擁有38萬畝油茶林的全省重點油茶縣,培育打造了“阿吉叔”“虎頭寨”“石臥山”等食用油系列和“贛之露”保健品系列。

  油茶成為富民興村產業

  在上猶縣紫陽鄉金峰油茶科普基地,7000多畝油茶林長勢喜人。

  紫陽鄉境內生態良好,氣候宜人、光照充足、土壤肥沃。近年來,該鄉因地制宜,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科研”的興農富民模式,擴大油茶種植規模,提升油茶企業的科技含量,提高油茶產業綜合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將油茶產業打造成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

  “平時吸納務工農民70多名,豐收時節達300多名。”江西省金峰生態農林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吉貴林說,“不少農戶在基地工作不僅增加了收入,還學到了種植技術,開始自主創業。”

  據了解,當地與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油茶科技小院,邀請油茶專家開設田間課堂,定期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積極推廣應用更新改造、品種改造、撫育改造、高接換冠、無人機作業、智慧水肥藥等新技術,大力推廣種植油茶新品種,全面提升油茶基地建設水平。

  同時,上猶縣開展油茶自然災害、油茶收入等特色保險業務,完成散戶油茶保險投保22萬畝﹔設立“農業產業振興信貸通”貸款,脫貧戶、種植大戶、一般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省級龍頭企業等可獲得5萬元至1000萬元授信額度的貸款,助力油茶產業加速發展。

  荒山種出“金果果”

  一大早,社溪鎮龍田村,村民方傳春穿上膠皮鞋,拿起鋤頭、剪刀就往山上走去,開始了一天的翻土、修剪工作。

  方傳春曾在廣東印刷廠工作,一次偶然機會回家照看生病的父母,發現自家山上種了很多油茶苗,卻沒有很好地挖掘它的價值,他毅然選擇辭職開始油茶的低產改造與銷售。

  “我最初嘗試在淘寶店鋪銷售油茶籽,發現效果還不錯,有很多回頭客。”方傳春說,“后來832國家幫扶採購平台上線,我便開始在‘832平台’銷售山茶油,賺到了第一桶金。”

  為了能將家鄉的山茶油和其他村民的土特產銷售出去,方傳春注冊了“石臥山”商標,並推出“石臥山”牌山茶油、花生油、菌菇特產等。

  “從種植、育苗、採摘、深加工到電商銷售,整條產業鏈都要自己掌握。”方傳春認為,隻有“一條龍”服務,“石臥山”的品牌才能成為招牌。

  在方傳春的不懈努力下,目前種植油茶500畝,年營業額近300萬元。隨著油茶面積不斷擴大,產業效益日益增強,方傳春帶動了不少村民一起種植,成為村民心中的致富帶頭人。

  扎根家鄉這些年,方傳春從一個油茶種植、銷售門外漢變成油茶“百事通”。他常說:“雖然我隻有初中文憑,但是這幾年從油茶林裡學到不少知識,感覺讀了個‘大學’。”

  油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清晨,陽光微露,龍田村脫貧戶賴相舟早早起床,走進油茶林,修剪、翻土,開始一天的忙碌。

  賴相舟共有100多畝油茶。剛開始時,他也沒有想到自家的油茶苗會越種越多,還幫別人管護油茶林。“那時雖然收入不高,但學到了不少種植技術,為后續種植提供了不少幫助。”賴相舟說。

  靠著種植技術,家中又有荒地,賴相舟趁著上猶縣出台的油茶種植獎補措施,開始自己種油茶。此后幾年,通過自產自銷,賴相舟的油茶從最初的20多畝發展到100多畝,每年通過銷售山茶油創收2萬多元。

  油茶產業,綠了山頭,富了百姓。如今的龍田村,像賴相舟一樣靠勤勞雙手致富的人不少。他們過去是脫貧攻堅的幫扶對象,現在成了鄉村振興道路上的致富人。(王世樺)

(責編:邱燁、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