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有序推進春季農業生產
春耕備耕忙 不負好時光(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一年之計在於春。為確保春季農業生產有序推進,各地搶抓農時,早安排、早謀劃、早落實,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翻耕稻田、採購農資、運秧插秧……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畫卷徐徐鋪展,為夏季和全年糧食豐收打下基礎。
江西高安——
農機保障作業忙
“嘟嘟嘟……”江西省高安市瑞州街道文昌村,在昌盛農業機械合作社承包的高標准農田裡,農機手們駕駛著旋耕機馬力全開。旋耕機來回穿梭,濺起點點泥土,稻田裡“土浪”翻滾躍動,猶如在大地上畫出一條條線譜。經過翻耕作業,沉睡了一個冬天的土地舒展“筋骨”,沐浴春日暖陽。
“小王,那邊角落裡的田還沒翻呢,你抓緊過去翻一下。”農機老手高百團在田埂上忙著指揮農機手,不時停下腳步查看作業進度,“正常情況下,一台旋耕機一天可以翻耕70畝左右的稻田。目前合作社承包的3500畝稻田,已有一半完成翻耕。”
“翻耕有利於增加稻田土壤孔隙度,改善通透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同時將農作物秸稈等埋入地下,促進其發酵腐熟,進一步提升肥力。”談到春耕翻田,高安市昌盛農業機械合作社負責人高興頗有一番心得。
為了早稻有個好收成,文昌村及周邊鄉鎮的農戶們也把稻田翻耕早早提上了日程,紛紛來到昌盛農業機械合作社提前預訂翻耕作業服務。“今年承包了1000多畝稻田,不早點來預訂,怕是要耽誤春耕的好時節喲。”文昌村種糧大戶胡星華說。
開春后,昌盛農業機械合作社已經收到1.5萬多畝稻田翻耕訂單,眼下合作社內也是一派忙碌景象。40余台旋耕機、插秧機、拌種機等農機正在接受檢修維護,新採購的農資陸續到貨,庫房裡滿滿當當。
據介紹,今年高安市已准備1500余台大中型翻耕設備、150余架農用無人機、400多台插秧機,同時農機市場貨源充足﹔全市67.32萬畝早稻的春耕翻田、春季田管等工作正有序開展。
河南太康——
農資採購熱情高
上午10時,陽光和煦。50歲的陳社會驅車來到鎮上的農資店,准備採購今年春耕所需的農資產品。
陳社會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常營鎮牛城崗村金英家庭農場負責人。“春耕即將開始,我得到農資店先好好看看,選一些好的種子、化肥,訂好后讓他們直接送到家。”一路上,陳社會盤算著自己的需求。
不一會兒,陳社會走進東來農資經銷店,店裡採購農資的農民絡繹不絕。貨架上、倉庫裡擺滿了各類種子、化肥、農藥,農資產品一應俱全。“這種辣椒種子多少錢一盒?”“什麼時間給小麥追施返青肥最好?”農戶們一邊挑選一邊詢問。銷售人員忙裡忙外介紹產品,盡力滿足農戶的各種需求。
“今年我們農場種了800畝小麥,這次要購買20噸小麥返青肥。”陳社會邊挑化肥邊說,“這些年,農場對農資准備格外重視。早准備,早下手,爭取一個豐收年。”
東來農資經銷店也提前做足了功夫。“年前我們店就購進了500噸小麥返青肥、200多噸辣椒等專用肥,以及一定數量的農藥、種子。農民種地收益高,我們的生意也更加紅火!”看著店內熱鬧的採購場景,東來農資經銷店負責人和東來喜笑顏開。
掃碼、付錢……經過一番比對,陳社會最后從東來農資經銷店訂購了20噸化肥。“在這裡購買肥料很實惠,每袋肥料便宜了4元左右,算下來節省了1200多元。加上農資店免費送貨上門,真是省錢又省心。”陳社會樂呵呵地說,過幾天,等天氣轉暖,就可以給冬小麥進行返青施肥了,“去年我們農場的小麥畝產量達到了1400斤,今年隻要科學管理到位,小麥產量超過去年不成問題。”
不只是鄉鎮農資經銷店,為確保全縣農資供應充足,保障春耕備耕工作順利開展,太康縣農業農村局和該縣供銷系統今年也早謀劃、早行動。據統計,全縣肥料總需求1.7萬噸,市場存有量超過2.1萬噸,種子方面也供應充足。“我們還組織縣鄉農技人員入村到戶,對各鄉鎮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進行技術指導,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太康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郝永華介紹。
海南五指山——
農旅融合“種風光”
瓊島春來早。從1月下旬開始,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陽鎮牙胡村,村民們蓄水犁田、運秧插秧,一個個繁忙的身影點綴在層層梯田間。如今,大部分農田已完成插秧。
“我們的水稻每年種兩季,這一季大概5月底或6月初就能收獲。”望著梯田,村民王海冰滿是期待。
為了今年的春耕,村裡沒少下功夫。牙胡梯田核心區農田面積1410畝,要搶抓農時務春耕,調動村民積極性是關鍵。村裡成立了五指山旱稻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投入22萬元購買生產設備,為村民免費發放種苗,統一收購糧食、對外銷售,既保糧增收,又打造品牌。此外,村裡還持續完善基礎設施,推動建設高壓電纜項目、維修壩頭、安裝引水管,累計維護維修灌溉水溝3萬多米,進一步保障春耕春管。
合作社出力保障農資農技,干部積極推動農旅融合。山丘上,“牙胡梯田”4個大字的標識牌格外顯眼,站上可俯瞰梯田全貌的觀景台,更能暢享梯田美景。“有事和村民們商量著辦,讓大家知道耕作不僅能保口糧,還能‘種風光’。”牙胡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會明說。
“種風光”,離不開當地的特色和底蘊。毛陽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王志苗介紹,牙胡梯田歷史悠久,梯田精耕細作的模式體現了黎族獨具特色的農耕文化。通過開展梯田觀光、游戲體驗,以及豐收時節的開鐮節等活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領略傳統稻作文化。
自2023年4月投入運營以來,牙胡梯田旅游景區游客量達8萬人次,實現旅游各項收入近500萬元。除了糧食銷售,村民們還能以種植水稻田畝數計提股份,參與項目分紅,或者開辦農家樂及小攤位增加收入。春耕種下的好風光,正助力牙胡村的產業不斷振興。
“村裡會護好梯田、提升服務,讓更多村民既安心當庄稼‘好把式’,又用心做景區主人翁。”王會明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