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分館制”試行后開年第一展
——“江右風雅”的背后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春節假期,八大山人紀念館“江右風雅——江西文脈書畫特展”吸引了省內外游客觀展。全媒體記者 曾悅之攝
春節期間,“江右風雅——江西文脈書畫特展”吸引了眾多省內外游客。
展覽圍繞“江右文脈”主題,調集省內諸多館藏古籍、書畫資源,呈現自北宋至晚清一脈江右之風雅,頗受業內外好評。不過,很多參觀者並不了解的是,該展是我省試行江西省博物館總分館制后的開年首個大展。
何為江西省博物館總分館制?2025年1月7日,我省制定了《江西省博物館總分館制試點方案(試行)》,提出以江西省博物館為總館,市、縣兩級博物館為分館,實現文物資源和展覽資源集中統籌配置和優化盤活,在陳列展覽、藏品使用方面雙向聯合,按博物館特色匹配相應的文物,舉辦各類高水平的精品大展、特色臨展和線上展覽。目前,我省選取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南昌市八大山人紀念館、景德鎮御窯博物院、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高安市博物館(高安元青花博物館)為試點分館單位。
“我們策劃此次‘江右風雅——江西文脈書畫特展’顯然受益於‘總分館制’。展覽從策展到落地推出,前后不到3個月時間,原因就是在藏品征集等方面進展非常順利。”八大山人紀念館館長周曉健介紹,以往籌辦一個主題鮮明的綜合性展覽,總是需要花費很大精力、投入諸種成本。而且,受館藏資源的限制,精品大展很難辦成。比如此前八大山人紀念館先后推出“回望傳承——八大山人紀念館建館60周年故宮典藏特展”“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金石·禪心——中國美術館藏吳昌碩作品特展”等精品展覽,它們之所以能夠辦成,關鍵就是八大山人紀念館先期須分別從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畫院美術館、中國美術館等全國大館借到一批珍貴書畫藏品。因此,一個精品展覽能由策劃到真正落地,僅靠自身館藏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江右風雅——江西文脈書畫特展”能夠在短時間內收集如此多藏品,是江西省博物館總分館制下的一次成功實踐。在展廳中,參觀者可以看到,不少展品來自“總館”江西省博物館,它們分別是:2件羅牧山水立軸,1件散文家魏禧絹本書法立軸,八大山人同時期畫家牛石慧1件書法立軸、1套花鳥冊頁,羅牧弟子萬個的1件山水,江西清代三狀元之一戴衢亨的書法立軸1件等。本次展覽從江西省博物館借來的藏品總計19件,佔了展品總數近四分之一,其中,魏禧、萬個、戴衢亨的翰墨都屬極為稀見的藏品。
在江西省博物館總分館制引領之下,江西省圖書館、上饒市信州區博物館、婺源縣博物館、修水縣黃庭堅紀念館等都積極響應了此次藏品“支援”行動。如上饒市信州區博物館借出晚清詩人陳三立《行楷七言詩軸》1件﹔婺源博物館拿出晚清教育家、書法家、詩人李瑞清《行書五言聯》1副﹔修水縣黃庭堅紀念館則貢獻了宋代黃庭堅《王純中墓志銘》等2件碑拓。尤其是江西省圖書館,此次總共借出古籍40余件套,涉及的古籍有《山谷內集詩注》清代道光分寧黃氏木活字印本、《宋名家詞》(晏殊《珠玉詞》一)明崇禎海虞毛氏汲古閣刻本、明代湯顯祖撰《邯鄲記》清初刻本等珍貴古籍,為“江右風雅”能夠充分呈現策展主題,提供了巨大支持。據江西省圖書館工作人員介紹,一次性出借如此之多的古籍藏品,為江西省圖書館歷年來的首次。
春節期間,記者來到位於南昌市青雲譜的八大山人紀念館看到,川流不息的省內外游客中,有看展覽的,有觀園林的,有集章打卡的,有體驗非遺的……博物館裡過大年,熱鬧非凡。記者也注意到,游客在“江右風雅”展廳中停留的時間普遍較長,不少游客還帶上了紙筆,觀展極其認真細致。
“感覺跟以往看過的展覽陳展方式不一樣,這個展覽表現得特別豐富。”“我發現展覽集齊了很多博物館的藏品,這是把江西的好寶貝都拿出來了。”採訪中,不少游客道出展覽的新意。2月7日,八大山人紀念館發布了一組亮眼的數據:春節期間8天參觀5.5萬人次,直播8場收獲133.7萬點贊,文創收入合計13.7萬元……
展覽以江西詩派代表黃庭堅為線索,串聯起江西文脈中從宋一直到清末的名家名作。如展覽第一章便展出江西詩派代表黃庭堅的相關古籍及碑拓﹔第二章以朱多炡及八大山人書法扇面為開篇,這一方面緣於八大山人書法受“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的影響﹔第三章以陳三立作品開篇,陳三立在晚清被稱為詩壇的“呼保義宋江”,是清代光宣時期領軍人物,也是遠承江西詩派同光體贛派代表人物。
“此次展覽不僅展示了江西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總分館制’試點以來的一次重要實踐,更是這種創新性的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模式非常高效的體現。”省博物館館長、省博物館協會理事長管理向記者說道。
“總分館制能將省級大館的資源直達基層館,這種合作不僅僅體現在展品的交流,還體現在學術上的交流、人才方面的交流……”在周曉健看來,江西省博物館總分館制試點還能帶來更深層次的改變。
省文化和旅游廳博物館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江西省博物館總分館制推行之后,將依托陶瓷文化、漢代文化、歷史名人等文化資源,陸續推出總分館合作展覽,在總分館間進行巡展,持續擦亮贛鄱特色文化標識。(全媒體記者 陳米歐 曾悅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