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黃:“三歸”行動讓流動黨員“流而不失”

“我們雖然遠在他鄉,但是時刻關心關注家鄉動態,能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讓家鄉煥發新的活力,讓老鄉過上了更好的生活,這讓我們從心裡感到開心和自豪。”近期,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在北京市召開的在京人才交流會暨“雙招雙引”推薦會上,在京流動黨員黨支部書記熊劍波感慨地說道。
近年來,江西省宜黃縣針對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管理難落實、活動難組織、作用難發揮等問題,堅持以改革思維破題,通過開展歸巢、歸學、歸心等“三歸”行動,讓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學、離家不離心”。
“歸巢”行動,流而有家
“雖然打工生活忙碌而又充實,但以前下班在家的時候感覺心裡空落落的,覺得自己像‘斷線的風箏’。聽到老家人電話裡的‘鄉音’,收到家鄉發的‘家書’后,讓我知道家鄉一直關心著我,心裡一直就暖暖的,很踏實。”宜黃縣中港鎮流動黨員熊懷玉開心地說。
近年來,為切實解決流動黨員流出地“管得著看不見”、流入地“看得見卻管不著”的矛盾,宜黃縣開展流動黨員“歸巢”行動,建立縣、鎮、村(社區)三級聯動機制,實施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黨員找黨員“三找”活動,通過摸底調查,1753名流動黨員逐一登記,確保入庫行蹤清、狀況明。依托駐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商會、行業協會等在外建立5個流動黨員黨支部,制定流動黨員教育管理5個責任主體工作職責清單和“三服務”職責清單的“5+3”責任清單,並建立流出地黨組織和流入地黨組織雙向聯系、在家黨員和流動黨員雙向聯系、黨員和群眾雙向聯系的三個“雙向聯系”制度。
“工作人員通過查驗流動黨員活動証,開展信息核實,確認了我的黨員身份,為我建檔造冊,納入黨組織管理。”來自新豐鄉的吳京在廣東佛山闖蕩打拼4年,2024年9月,得知黨組織將在佛山設立流動黨員黨支部,第一時間找到黨組織亮明身份。“在外漂泊打拼,找到黨組織就是找到了‘家’,心裡更有歸屬感、感覺更踏實,今后的日子裡,無論工作多忙多累,都將積極參與黨組織的各項活動,以更高的標准要求自己!”
“歸學”行動,流而有獲
“來自各行各業的流動黨員因黨組織聚到一起,說老家話、聊家鄉事、話桑梓情……熟悉的口音,感覺家都近了。”2024年7月,神崗鄉黨口村在上海市流動黨員伍海斌在參加完流動黨員黨支部組織的主題黨日后激動地說道,“作為一名流動黨員,在這裡參加主題黨日活動,重溫入黨誓詞、過‘政治生日’,是對我們的激勵與提醒,我會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始終以黨員的標准要求自己。”
如何讓每一名流動黨員都能找到組織、融入組織生活、參與組織活動?宜黃縣破題創新,以“送學上門”“返鄉入學”為重點開展“歸學”行動。由流出地黨組織選派“流動黨員管理專員”開展“一對一幫學”,組織流動黨員就地就近開展學習,並在線上利用流動黨員微信群、“宜黃組工”等平台擴大黨員“學習圈”,在開展主題教育和黨紀學習教育期間,寄送3500余份“學習大禮包”。
“‘送學’不僅是讓流動黨員汲取黨的創新理論知識養分,也是黨支部密切黨群關系、增進大家感情的方式,‘送學’的同時,聊聊他們的想法需求,聽聽他們對家鄉建設的意見建議,能很大提高流動黨員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上海宜黃商會流動黨員黨支部書記黃建華表示。
“歸心”行動,流而有為
章平是昆山橋鴻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時也是宜黃縣二都鎮三都村的一名流動黨員,憑借著在外取得的“真經”及“真金”,返鄉投資500余萬元建設現代化生豬養殖基地,助力三都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增收8萬元,80多名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近年來,宜黃縣“服務家鄉、服務他鄉、服務老鄉”“三服務”活動為抓手,開展流動黨員“歸心”行動,引領他們離鄉離土不離黨,實現流動黨員與黨組織的“雙向奔赴”。
“流動黨員作為流動的先進分子,不僅是黨員隊伍裡不可或缺的一員,也是各地對接協同發展的橋梁紐帶,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價值。”為激活流動黨員“紅色動能”,宜黃縣建立“1+1+N”包聯制度,即“黨支部+流動黨員管理專員+流動黨員”管理模式,聯系培養、關心服務流動黨員,2024年以來共幫助解決問題40多件,提供就醫、就學等服務180余次。建立流入流出“雙向共育”機制,與浙江省瑞安市和佛山市順德區、南海區等3地簽訂《流動黨員“共管共建”協議書》,共同探索完善兩地流動黨員“排、管、育、愛”長效機制,構建“信息共享、陣地聯用、活動聯辦、事務聯議”的流動黨員雙向共育共管機制。2024年以來,流動黨員黨支部共協助開展“招才引智”活動7場,簽訂人才項目5個,與高校簽訂校企合作項目10項。(丁舒偉、尹文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