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雙先”風採】

老有所為 余熱生輝

——記“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張新誠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2025年02月21日20:02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2024年12月30日,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表彰了150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450名先進個人,其中江西省3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8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為充分展示江西受到表彰的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良好形象,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進一步引導激勵廣大離退休干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江西省委老干部局聯合人民網江西頻道開設專欄,對先進事跡進行系列展播。

張新誠,1925年7月出生,1944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1984年4月從景德鎮市政府環保辦離休。幾十年來,他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助人為樂、解人之困,先后數十次為災區同胞、貧困學生、孤寡老人、殘疾兒童等捐款贈物獻愛心。2013年,他榮獲景德鎮市離退休干部“四好黨員”稱號,2013年被評為“2013年度感動瓷都十大人物”,2015年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2017年榮獲“第五屆景德鎮市道德模范”提名獎,2020年榮獲“江西省模范退役軍人”稱號,2020年被評為第四屆全省“最美老干部”。2024年12月,張新誠被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稱號。

不忘初心,矢志不渝永葆本色

張新誠19歲投身革命,參加過抗日戰爭。至今,他身上仍然留有許多疤痕,那些疤痕見証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他與共和國一起成長進步,目睹了祖國由積弱積貧走向繁榮富強,深切感受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任何時候都顛扑不破的真理。他常說:“參加抗日戰爭,是我一生的光榮,也是我今生最珍貴的回憶。我們一定要永遠牢記抗戰歷史,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訓,要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身體力行,老有所為余熱生輝

1984年4月,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張新誠積極參加老年體育活動,組織成立了景德鎮市環保局老年人體育協會。老年體協成立初期,經費特別短缺,他積極想辦法籌措資金,有時是自己掏錢解決活動經費,有些活動項目他不參加,但他也親臨現場為同志們做好后勤服務工作。后來他年事已高,局老年體協工作由其他同志負責,但他仍一直關心支持老年體協工作。2010年,張新誠被評為市政府老年體協“積極分子”。張新誠還是昌虹社區的熱心義務監督員、宣傳員、調解員。他關心社區事務,主動協助社區開展各種活動和義務服務。

生命不息,助人為樂彰顯風范

張新誠一直非常勤儉節約。現在他仍住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的老房子裡,家具家電都是用了幾十年的“老古董”,身上的中山裝舊得褪了色也舍不得丟掉。但是在幫助困難群眾時,他總是慷慨解囊,積極捐款捐物。

2010年,社區有4位低保戶的小孩考上大學后,整日為學費犯愁。得知情況后,張新誠倡議並開展了“金秋助學”活動,他資助這些困難孩子直至完成學業。2012年,他從報紙上得知浮梁縣清溪小學教室條件簡陋,窗戶沒有玻璃,冬天學生凍得難受,他請媒體記者轉交1000元給清溪小學買玻璃安裝,改善教學條件。2020年9月,為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張新誠又主動捐款11.5萬元,資助了23名貧困大學生。

2012年,轄區有7戶居民遭受火災,張新誠給每戶捐了500元﹔5月5日,昌虹社區有一居民家著火,他又捐了500元。2012年,他自掏腰包買了水果、蛋糕、尿不濕等,去市福利中心看望老黨員、兒童。2013年,得知社區裡有一位80多歲的老婆婆無子女,生活困苦,行動又不便,張新誠為她買米買菜、捐錢捐物,還聯系協調街道、民政等單位,把這位老婆婆送去養老院養老。2014年11月,張新誠自費購買了60台收音機、60塊盲人表,送給有需要的盲人。每個月,張新誠還會去市區6家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送去食品、水果、奶粉及日用品等。

張新誠做的好事不勝枚舉,他的善舉同時也教育感染了家裡人,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和理解。2013年6月30日,張新誠與妻子一起簽下了《器官捐獻同意書》,同意將眼角膜捐獻給有需要的患者。他說:“我的一生都在幫助別人,死后也希望能夠繼續幫助別人,讓他們重見光明。”

陽光揮洒暖意,奉獻譜寫真情。張新誠始終熱心社會公益事業,體現了一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彰顯了離休干部的良好風採與高尚品格。他的勤勉朴實、寬厚善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