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一區五地”目標 構建傳承新格局——
江西建設紅色基因傳承先行區開好局

深厚的紅色底蘊是江西的獨特標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三次考察江西,提出“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的重要要求。
2024年,江西省在全國首個以省委名義印發《江西省建設紅色基因傳承先行區規劃(2024—2028年)》,針對先行區怎樣建、建什麼,提出17條工作舉措,為先行區建設夯基壘台、立柱架梁——
以建設紅色基因傳承先行區和紅色資源保護標杆地、紅色基因傳承研究引領地、紅色教育聚集地、紅色旅游重要目的地、紅色文化傳播先鋒地“一區五地”為載體,開啟構建紅色基因傳承新格局,進一步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紅色文化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圍繞打造“紅色資源保護標杆地”,我省堅持保護優先,探索建立革命文物系統保護長效機制。去年,率先推出江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標識、建立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項目庫,瑞金市、銅鼓縣、井岡山市、於都縣、萍鄉市安源區成為首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通過紅色資源專項調查等工作,全省296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43650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和10748條紅色標語得到有效保護、修繕開放和活化利用。
圍繞打造“紅色基因傳承研究引領地”,我省用好紅色資源,主動靠大連強,接連涌現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建強用好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研究中心,創建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江西師范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開展紅色基因重大課題研究,創新舉辦紅色基因傳承高端論壇。組織“兩個結合”與井岡山精神理論研討會等學術研討活動,加強對偉大建黨精神和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等研究闡釋。截至2024年底,以“紅研中心”名義發表文章195篇。
圍繞打造“紅色教育聚集地”,我省強化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厚植師生愛國情懷,用“紅色”為群眾生活添彩。依托2960處革命遺址舊址、234個紅色名村等“家門口”的紅色課堂,組織引導黨員干部學好黨史、用好黨史﹔推動紅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組建全國紅色文化育人共同體,開展“紅色走讀”“紅色故事我來講”“誦讀紅色家書”等活動﹔將紅色基因傳承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實施紅色電影、紅色文藝下基層行動,打造“理響江西”宣講雲平台,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活動。
圍繞打造“紅色旅游重要目的地”,我省聚焦文旅融合發展,推動紅色文化轉化發展。出台相關規劃、方案,推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項目+旅游、+教育、+體育等9項轉化舉措,成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贛州段)運營中心﹔推出“追尋共和國足跡”“重走長征路”等精品線路,開通全國首條紅色旅游專列(韶山至井岡山)﹔舉辦首屆新時代青年“重走長征路”徒步活動,長征沿線15個省份專家學者、青年代表800余人參加,全網傳播覆蓋2.8億人次。
圍繞打造“紅色文化傳播先鋒地”,我省探索紅色+演藝、+數字,真正讓紅色文化活起來、火起來。創作推出電影、戲劇、歌舞、小說等一批精品力作,電視劇《可愛的中國》、電影《志願軍:雄兵出擊》、贛南採茶戲《一個人的長征》先后入選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成立江西紅色文化創作傳播中心,舉辦紅色文化傳播全媒體行動,全網點播量超10億……江西紅色文化的傳播力、感召力持續擴大。(記者 卞 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