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來自贛粵邊際定南縣高質量發展的調查

春雨初霽,筆者踏上江西定南的土地。“定南之窗”廣場的幾座客家圍屋模型,在晨光中蘇醒。這些微縮的建筑藝術品,靜靜地佇立在廣場中央,宛如幾位睿智的老者,准備向過往的行人訴說客家人千年的故事。它背后的園林中,假山、亭台錯落有致,一池碧水倒映著飛檐翹角,映射著定南的詩和遠方。
近年來,定南縣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區位優勢,搶抓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以全域旅游為抓手,以“康養+”產業為突破口,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康養風景區,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客家古城,古老的城牆上流淌著歲月的痕跡﹔江西定南(國家)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綠茵場上奔跑的少年揮洒著汗水和激情﹔龍歸湖,粼粼波光昭示著明天的美好……全域旅游,定南如詩如畫。2024年,全縣接待游客857.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2.55億元。
站在山頂,極目遠眺,青山與綠水交織,天地遼闊。風從遠方吹來,帶著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這一刻,詩在眼前,遠方在腳下,心靈與自然融為一體,仿佛聽見了定南的心語,感受到了歲月的靜好。
生態為基,繪就全域旅游新畫卷
乘高鐵抵達定南,走出定南南站,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龍歸湖景區。隻見龍歸湖被郁郁蔥蔥的林木環繞,在初春的陽光下,湖面泛起點點金光,仿佛洒下了一層細膩的金粉。水面上漂浮著幾隻悠閑的白鷺,增添了幾分靈動的氣息。岸邊的紅色水杉在陽光的照耀下,猶如一排排燃燒的火焰,鮮艷奪目。
從幾座小山包、數個小山坳、連條像樣的溪河都沒有,到如今變成了山水交融、相映生輝的美麗景區。定南縣的變化,還得從一條高鐵說起。
定南,地處江西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門”之稱。這裡群山疊翠,河流縱橫,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2021年,贛深高鐵正式通車,定南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以此為契機,定南縣堅持以生態為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同時,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等業態,實施“城區即景區”、“一鎮一景區”工程,通過深挖紅色旅游資源、增添古色旅游魅力、提升綠色旅游品質,全力建設全域旅游康養風景區。
“這裡天藍、水綠、岸美,抬頭是‘畫’,入目是‘景’。”日前,來到定南縣鵝公鎮高湖村游覽的游客小葉發出這樣的感觸。很難想象,這裡曾是一個河道淤積、垃圾亂堆、山林植被破壞的小山村。
“高湖村有較好的水域資源,鎮裡因地制宜做好生態治理,通過對河道和堤岸進行清淤、加固工程,使河水清澈、喬木成蔭。”鵝公鎮副鎮長梁欣介紹道。經過庭院改造、河岸護坡整治、配套建設相關基礎設施及游樂設施,建成后的浪淘沙灘以“自然+體驗”為核心,迅速成為周邊游客的熱門打卡地。
定南縣將全域旅游康養風景區建設與省級文明城市創建相結合,以創建國家衛生縣城、文明縣城為抓手,定南縣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開展居住社區設施補短板行動,實施淨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營造干淨整潔、規范有序、文明美麗、宜居宜游的城市環境。
引水入谷、圍堰造湖,依山就勢、修路筑橋,按照山水城市的理念設計龍歸湖景區,充分利用周邊的山谷圍堰形成湖面濱水空間,打造出“高峽平湖”的意境。每當高鐵列車飛馳而過,一幅“人行碧波上,‘鐵龍’貫山川”的壯美畫面便躍然眼前,成為贛深高鐵定南站令人難忘的美景。
康養為魂,打造灣區美麗后花園
距離定南縣城20余公裡的龍塘鎮忠誠村,是東江源頭村之一,也是江西省第一批森林鄉村。這裡生態秀美,林木茂密,林地面積7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達90.9%以上,成為了“外鄉人”眼中的養老勝地。來自湖北武漢的胡潤枝和老伴就住在這裡。
來到胡潤枝的住處,竹木茅草搭建的院門古朴而雅致,帶著歲月的沉澱和自然的韻味。院內香蕉樹、月季、三角梅等花木爭艷斗麗,搭配藤蔓纏繞的籬笆、花架,顯得別具一格。
原來,胡潤枝的老伴因病癱瘓在床,為了方便與遠在香港的女兒見面,退休后,她和老伴選擇了定南作為養老之地。“這裡的自然環境真是沒的說,空氣清新,特別適合養老。而且交通也很方便,女兒女婿從香港過來隻需要兩個多小時。”胡潤枝滿意地說。
除了胡潤枝,來自廣州的吳女士也選擇了定南作為她的養老之地。與胡潤枝不同的是,她與同學結伴而來,在龍塘鎮勝前村追求一份寧靜的田野生活。
“在廣州生活了幾十年,早就厭倦了城市的喧囂。來到定南后,我找到了內心的平靜,這裡的生活節奏很慢,很適合我們老年人。”吳女士說。定居后,她經常與同學沿山間小路散步,或前往附近的果園採摘時令鮮果。
“‘外鄉人’到我們這裡定居養老,不僅可以增加農村民居的利用率,還給當地群眾帶來了收入。”龍塘鎮宣傳委員廖麗娟說,當地村民以每月300元左右的租金將閑置房屋出租,讓“老宅”變成了“民宿”。
隨著融灣戰略的深入推進,定南縣敏銳地捕捉到康養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將康養產業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積極引進和培育康養項目,大力發展森林康養、中醫藥康養等業態,打造集休閑度假、健康療養、文化體驗於一體的康養旅游目的地。目前,已建成運營了九曲度假村、桃源樂境等一批休閑康養項目,吸引了眾多粵港澳大灣區游客前來休閑度假、康養療養。
位於定南九曲河畔的九曲度假村,佔地面積近3000畝,森林覆蓋面積達90%,年均氣溫19℃左右,空氣相對濕度75%,負氧離子濃度達到5萬個/立方厘米以上,是天然的大“氧吧”,早在2009年就被授牌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補齊景區基礎設施短板,完善了停車場、景區道路,全面升級改造了餐飲、住宿等場所﹔在游客吃住服務上狠下功夫,住宿場所融入客家圍屋元素,推出定南特色菜﹔進一步豐富旅游業態,增設了叢林探險、激情卡丁車、兒童樂園、游船畫舫和槳板等體驗項目,開設了定南瑞獅、贛南採茶戲等表演節目,打造了客家非遺一條街,在重要節假日還推出主題游玩等活動,提升游客體驗。2023年,該景區獲評省級森林康養基地。
產業為要,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在客家古城觀賞非遺五福魚燈巡游、品嘗地道的客家村席,在巋美山鎮觀看舞香火龍表演……今年春節期間,定南縣人氣爆棚,一系列富有年味的活動,吸引了一眾外地游客前來體驗客家年。
定南縣在發展全域旅游康養產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旅游+”的發展理念,聚焦生態觀光、森林康養、文化體驗、紅色旅游、戶外運動等五大板塊,推動旅游與農業、文化、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投資5億元打造集古城修繕保護、客家文化體驗、微度假休閑於一體的客家古城景區,結合客家服飾、定南瑞獅、贛南採茶戲等非遺文化項目,常態化開展文創設計與表演。連續3年舉辦美食節、春耕節、米酒節等各類鄉村文化旅游節,讓傳統文化有“品”更有“味”。
活力迸發。依托定南(國家)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實現體育設施向城市綜合體轉變,訓、賽、觀、游協同發展。2023年舉辦國家、省、市高規格比賽26場,吸引比賽參賽人數2萬多人次。成功舉辦定南首屆“世一組”運動季暨第二屆UYC女足環球杯U12錦標賽、中國首屆夜間鐵人三項國際公開賽等賽事,吸引來自國內外超過1000名運動員參賽,拉動賽事經濟和旅游消費。
依托九曲度假村、桃源樂境等景區,定南縣推出“鄉約定南·樂享休閑時光”美麗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讓游客在鄉村旅游中體驗不一樣的客家風土人情,該線路於2023年9月上榜江西秋季美麗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之一。國家3A級景區客家風情村作為“天下客家一家親”之旅中的重要一站,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與此同時,定南縣根據各地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差異化發展,鼓勵各鄉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項目,把全縣的旅游資源串成線、組成團、連成片,構建“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定南陸續舉辦2025年定南縣文化惠民賀新春文藝演出、“祥蛇舞春 筑夢新程”2025年定南春晚、迎新春非遺展演、舞龍舞獅、客家非遺美食嘉年華、客家古城過大年系列等85場次文化旅游系列活動,全縣共接待游客129.44萬人次,同比增長10.62%,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37億元,同比增長11.63%。
未來,定南縣將繼續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發展全域旅游和康養產業,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康養風景區,讓“詩和遠方”的美好願景成為現實。(陳洪明、呂微、張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