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聽訴”解“民憂” “糧田”變“良田”

陽春三月,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田野裡農機轟鳴,春耕備耕一派繁忙。
巾石鄉下灣村高標准農田建設現場,工人們正搶抓晴好天氣,為排水溝拉毛、清理地塊碎石。不遠處,新修機耕道上,村民熊先樹正測量路面寬度,他笑著對前來走訪的網格長說:“這條循環機耕道修好后,收割機可以直接開到田頭,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四方調解:把問題解決在田埂上
“農田改造后,機械化耕種、收割是否更便利?”“目前高標准建設的農田還有哪些訴求和糾紛?”……3月10日,下灣村網格長劉傳能專題聽訴,了解高標准農田建設情況,也介紹了“入戶聽訴”進展。
“富塘組靠山腳的田塊坡面過陡影響機械下田”“上西組樟樹下灌溉渠被沖毀需要重建”“地塊平整后碎石較多影響耕作”“上西組機耕橋還存在糾紛”等8個具體訴求或糾紛,被村民逐一提出。隨后,鄉分管領導、施工方與村民代表現場踏勘,當場制定整改方案,約定3月底完成5個,其余4月中旬前完成。
“這種專題聽訴會搞得好,有助於問題解決,我們很滿意。”在場村民王龍棋說。
如今,這樣的場景在巾石鄉已成常態。該鄉創新推行高標准農田建設施工前中后“四方調解”聽訴機制,新安村網格服務協理員劉蔚東對此深有感觸:“上次反映田埂寬度不夠,施工隊第二天就重新澆筑,拖拉機轉彎沒問題了。”
“南安村劉某和熊某因佔用農田道路問題爭了近一個星期了,雙方差點打架。”巾石鄉司法所所長彭丹在入戶聽訴了解到。她明白,農時耽誤不得,需立即調解。
次日,村綜治中心擺開“四方”調解桌。彭丹講民法典相關條款,派出所民警闡明打架的法律后果,村報賬員則算起了經濟賬:“堵路每天200元,誤農時則損失上1000元……”
入情入理的分析,劉某提出:“要不,按農田比例計算道路置換數量,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好!可以!”
在調解組不懈努力下,兩人放下成見,達成一致,承諾今后共同維護農田道路,避免糾紛再次發生。至此,糾紛圓滿化解。
速辦機制:24小時響應村民訴求
“當前,我組100畝農田灌溉用水是最大困難!”3月18日,界溪村塘下組組長王信軍向入戶聽訴干部反映。
得知情況后,網格長立即啟動“春耕訴求速辦機制”前往調解,沿灌渠徒步2公裡溯源,發現是石場施工導致水源中斷。隨后,網格長召集挂村領導、網格員、村民代表、石場負責人商討解決方案。經現場協商,最終確定由石場出資、村理事會監督,15天內修復渠道、修筑水塘。
“當天反映,立即解決,接下來征求組上農田承包的意見……”王信軍通過網格群向村民通報,引來一片點贊。
“接訴即辦”效率,在沙田、巾石等村也得到印証。沙田村牛形水陂底部有被掏空隱患,將影響300余畝農田灌溉。從現場勘查到項目施工,僅用7天,汛期來臨前可完成修復。巾石村肖屋村村民提出,需在崗腦上山塘鋪設放水斜管、維修平管,確保4個組100多畝農田灌溉蓄水,5天就順利完成。
“過去,‘急愁難盼’事要到村裡反映,現在,主動找上門來,還特事特辦、接訴即辦!”對干部作風轉變,巾石村村民肖平豎起了大拇指。
數據賦能:網格化管理提質增效
翻開鄉“入戶聽訴辦理台賬”,每條記錄都標注著紅黃綠任意一色,代表著不同進度:綠色為“已解決”,26條中涉“農田水”佔62%﹔黃色為“正在推進”,10條有7條預計在春耕前完工﹔紅色為“待協調”,2條均已納入鄉長督辦清單。
“訴求平均辦理時長壓縮至5天。”鄉黨委書記劉衛華介紹。種糧大戶李世紳在巾石村剛完成田塊整理,接過話茬:“干部們三天兩頭來田裡轉,解決糾紛、技術培訓等……”
丈量民生腳步,聽取希翼心聲。入戶聽訴活動開展以來,已入戶6500戶,入戶率80.4%,摸排矛盾糾紛22起,已化解16起。
劉衛華表示,“入戶聽訴”最終目的,是更好服務老百姓,提高基層治理水平,要提高工作效率,更要解決實際問題。
夕陽西下,在新安村的縣級早稻示范基地,大戶王木生剛購買的智能播種無人機正試運行。村民劉豐艷蹲在田埂上說:“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這樣的良田才是希望田野!”不遠處,鄉干部筆記本上,又記下了春耕生產的新建議。(李仁秀、黃鵬、劉祖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