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水文特色 服務生態文明
——江西省地質局水文大隊奮力做好“水”文章

2024年,江西省地質局水文大隊在突出公益屬性和專業特色的基礎上,踐行“專業隊伍做專業的事”工作要求,充分發揮水文地質專業優勢,推動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高效利用。
通過江西省地熱能、礦泉水資源潛力調查評價項目,查明了全省地熱水、礦泉水資源分布特征、賦存條件及勘查開發利用現狀,評價了資源潛力,初步掌握了全省大地熱流特征,圈定了9個干熱岩勘查遠景區。基本查明了8個縣級市淺層地熱能分布特點、賦存條件及開發利用現狀,進行了適宜性分區。
在寧都縣高放射產熱型地熱調查項目中,掌握了地層與岩漿岩分布特征,優選了1處高放射產熱型地熱資源勘查靶區。在全南縣茅山、樂安縣桃軍石、寧都縣大塘均找到水溫超50度的富含多種理療元素的優質地熱水,初步評價6515噸/日的地熱水資源量,其中樂安縣桃軍石和寧都縣大塘為地熱盲區,為江西省“需求導向”尋找隱伏型地熱水作出了示范。
開展贛南、贛西片區地下水資源調查,控制面積83350平方千米,野外調查點2011個,水文地質試驗55個。全面掌握贛西、贛南片區地下水資源空間分布、數量和動態變化等狀況,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地下水資源基礎信息。
開展宜春市溫湯地熱田斷裂對流型地熱灌採機制研究,通過斷裂對流型地熱回灌技術,提高溫湯地熱田日可開採資源量逐漸擴大至天然資源量的11.6倍,大大提高地熱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環境保護水平,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承擔的全省糧食主產區水文地質圖修編任務,以1:20萬水文地質普查成果和1:5萬區域地質圖為基礎,修編糧食主產區1:10萬水文地質圖件20幅,為抗旱救災提供技術支撐,保障了糧食安全。
實施湖口縣高新園區地下水環境狀況詳細調查及風險評估,構建園區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體系,提出管控修復建議提升園區地下水環境的風險動態監控及監管能力,為園區地下水環境保護奠定了堅實基礎﹔實施贛江源(石城縣域)地下水環境調查,通過“雙源”地下水環境調查與風險管控,掌握了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和各類污染源的分布現狀,劃定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為地下水管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實施永修星火工業園地下水污染管控項目,有效遏制地下水中的污染物遷移,有力支撐地下水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控。(雷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