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江西信豐:新質生產力匯聚產業發展新勢能

2025年04月03日21:08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近日,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次80個“小燈塔”企業名單,其中贛州市信豐縣的朝陽聚聲泰(信豐)科技有限公司、綠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業上榜。這是該縣以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一個生動實踐。

先進的智能化設備是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重要保障。擁抱數字時代,該縣一大批企業正在提質升級,加快推動設備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改造。

位於贛州市信豐縣高新區的贛州科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電路板生產企業,在這個公司的數字化工廠,自動化的生產線高速運轉,整個車間卻看不到工人生產的景象,這一巨大的反差得益於這家公司打造了全國一流的超級智能“黑燈工廠”,每一條生產線的運行狀態、生產進度和產品質量等信息數據實時更新,即使無人生產,這個工廠每天也能生產出數萬塊匹配市場需求的高精度、高密度、高品質的印制電路板,實現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鏈條數字化管理,精確控制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

向“新”出發,因“質”提效。在生產要素高效配置的影響下,老產業正在數字化、智能化的蛻變中發出“新芽”。為給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全方位支持,該縣相繼出台一系列政策,設立產業引導資金和政策兌現資金池,由縣財政拿出5000萬元獎勵支持數字化改造。從政策引導到真金白銀的扶持,讓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能夠輕裝上陣。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信豐縣採用點、線、面結合的策略,全面加速數智賦能進程。實施“一企一戰略”,鼓勵景旺、科翔、迅捷興、綠萌、中能等龍頭企業先行先試。其中,綠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績顯著。自2022年起,該公司累計投入3億元,新建全球最大單體式智能裝備生產車間,引入智能化生產設備,搭建設備聯機平台,實現關鍵工序和主要設備的互聯互通。讓公司生產效率提升近50%,產能增長98%。

同時,該縣還積極搭建數字化轉型服務平台,組建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啟動數字化診所建設,構建起政府、企業、服務商三方協同,涵蓋平台化診斷、促進中心牽引、服務商跟進、靶向式改造的服務體系。依托該平台,該縣從北京、深圳等地引入24家優質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帶來112項“小快輕准”的解決方案和產品,精准對接企業需求。全面開展制造業重點企業數字化“評估—診斷—提升”行動。目前,已完成205家企業的數字化評估,實現規上企業全覆蓋,並依據評估結果推動159家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其中100家已完成改造提升,改造率位居贛州市前列。

春季農忙時節,走進該縣崇仙鄉水稻機械化育秧中心,筆者看到工人們正熟練地將一個個空秧盤有序放置在傳送帶上,隨著 “流水線” 的高效運轉,短短一分鐘時間就完成了鋪基質、播盤、撒種、洒水、覆蓋等系列工序,隨后被運送至育秧大棚內集中培育。相比於傳統育苗,機械化育苗質量更好,成活率高,生長出來的秧苗也比較整齊,有利於后期的機械化耕種及採收。

糧食要高產,秧苗是關鍵。為破解傳統水稻育秧“靠天吃飯”的問題,該縣加大力扶持力度,鼓勵農戶向新型農業現代化育秧轉型。目前,該縣已建成23個現代化育秧基地,配備育秧流水線、插秧機、無人機等設備多台(套),單季供秧能力突破5萬畝,實現了育秧、插秧等一條龍自動化作業,有力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現代農機的加持讓農業生產越來越有“科技范兒”,而在糧食的管護過程中也頻頻出現以大數據、互聯網等為代表的生產力。在該縣嘉定鎮水西村一片上千畝的稻田裡,基站式的遙感設備正在實時監測著稻田裡的各項指標,並通過后台大數據系統對監測到的情況進行快速分析,為水稻種植提供地塊管理,氣象預警,病虫害預警等服務,推動農業實現了精准種植、智能決策、可視管理,進一步提升了生產效率。

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近年來,信豐縣持續深化農業“大托管”改革,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民自願、互利共贏”為原則,引導農戶將土地經營權委托給社會化服務經營主體,由經營主體提供從種到收、從技術服務到物資供應的全程保姆式服務,通過強化技術引領、推行全程農業機械化種植等使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也得到增強。

隨著傳統產業向“新”而行的步伐越來越快,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不斷融合,一批新增長點、新增長極加快孕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正不斷顯現。(吳博濤)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